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宏印

作品数:30 被引量:24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心血管病高技术实验室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肿瘤
  • 5篇肝癌
  • 4篇药物
  • 3篇软坚
  • 3篇软坚散
  • 3篇软坚散结
  • 3篇散结
  • 3篇抗肿瘤
  • 3篇胶囊
  • 3篇分子
  • 3篇博安霉素
  • 2篇信号
  • 2篇血压
  • 2篇药物筛选
  • 2篇有机小分子
  • 2篇治疗乳腺癌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发生

机构

  • 18篇北京大学医院
  • 14篇北京大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北京海思威科...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万杰医院

作者

  • 30篇张宏印
  • 6篇鲁劲松
  • 6篇李电东
  • 4篇包尚联
  • 3篇李良忠
  • 3篇谢忠
  • 2篇张传茂
  • 2篇蓝荣峰
  • 2篇朱莹
  • 2篇徐京昕
  • 2篇刘开泰
  • 2篇李虹
  • 1篇刘美凤
  • 1篇李虹
  • 1篇潘卫松
  • 1篇赵冬
  • 1篇魏北星
  • 1篇勇强
  • 1篇刘瑢
  • 1篇朱彤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校医
  • 1篇肿瘤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国外医药(抗...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OXO蛋白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10年
FOX蛋白是2000年发布统一命名的一组蛋白质家族,是一种较新的蛋白质。由于其在生物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迅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热点。目前发现FOX蛋白对肿瘤形成、衰老、细胞增殖和代谢、免疫调节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FOXO蛋白作为FOX蛋白家族中研究最为深入的一个亚家族,与肿瘤形成的关系十分密切。文中着重从FOXO蛋白参与染色体易位以及对其磷酸化、乙酰化、亚细胞定位、降解的活性调节和细胞信号传导方面简要阐述它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杨啊晶张宏印
关键词:肿瘤形成
博莱霉素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4
1999年
博莱霉素类药物是具有独特结构和独特作用的一类广谱抗肿瘤抗生素,随着分子药理学的迅速发展,近年有关博莱霉素诱导细胞凋亡、耐药机制和肺毒性的分子机理研究有了长足的深入,特别是对许多相关基因如p53、bcl家族等及其表达产物的研究已经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张宏印李电东
关键词:博莱霉素细胞凋亡耐药机制肺毒性抗肿瘤药物
活性牡蛎丸对绝经后妇女临床症状及骨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活性牡蛎丸对绝经后妇女临床症状及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将56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活性牡蛎丸,对照组服用谷维素片,均用药9个月,分别记录和检测用药前、后两组妇女临床症状和尿中骨组织代谢产物I型胶原N末端肽(NTx)的浓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服用牡蛎丸后,头痛、头晕、胸闷、烦躁、潮热出汗、阴道不适、外阴干痛、肌肉痉挛、骨关节痛等症状明显改善;用药前、后两组妇女尿NTx值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妇女中NTx异常者用药前、后NTx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活性牡蛎丸对绝经后妇女更年期症状改善有一定作用。
周广华张宏印张凤霞徐京昕
关键词:绝经期骨吸收
氟对人成骨细胞TM9SF1和Ras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氟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中TM9SF1、Ra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的方法培养人成骨细胞。取早期引产胎儿的骨组织,胶原酶消化、分离成骨细胞,加入DMEM培养液进行传代培养。将传代后的人成骨细胞按染氟剂量不同分为0(对照)、2.5、5.0、10.0、20.0mg/L组。染氟培养10d后,光镜下观察氟对人成骨细胞形态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染氟剂量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TM9SFI、Ras 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光镜下对照组和2.5mg/L组人成骨细胞呈长梭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有突起伸出,胞质透亮、饱满,相邻细胞彼此贴靠;20.0mg/L组人成骨细胞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多边形,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体积变大,一些细胞胞质出现了多个小空泡及颗粒样物质。不同染氟剂量对人成骨细胞TM9SF1 mRNA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82,P〈0.01);其中2.5mg/L组(9326.0+115.97)表达最高,随着染氟剂量增加,TM9SFImRNA表达降低,5.0、10.0、20.0mg/L组(6495.0±323.9、4387.5+545.2、5962.5+536.7)与对照组(9221.0+10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染氟剂量对人成骨细胞RasmRNA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3.28,P〈0.01);其中对照组表达最高,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RasmRNA表达减少,2.5、5.0、10.0、20.0mg/L组(6144.5±270.82、5603.5+88.39、3181.0±159.81、4067.5±37.4)与对照组(6571.0±196.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氟影响人成骨细胞TM9SF1、RasmRNA的表达,表达量的高低与染氟剂量有关。
李良忠张宏印钟近洁周婷婷刘岳强刘开泰
关键词:氟化钠成骨细胞MRNARASMRNA
诺维本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观察诺维本(Navelbine)与顺铂、丝裂霉素联合治疗晚期(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其毒性作用。方法 收治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35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7~70岁,中位年龄59岁。其中腺癌26例,鳞癌5例,鳞腺癌4例。初治11例,复治24例。诺维本25mg-35mg/m^2,第1天与第8天各1次。顺铂80mg~100mg/m^2,分2次第2、3天。丝裂霉素6mg~8mg/m2,第1天。21天重复。结果 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8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37.14%,中位生存期7.5个月。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Ⅱ~Ⅲ度为48.57%,局部静脉炎14.30%(5/35),支气管痉挛5.71%(2/35)。结论 诺维本与顺铂、丝裂霉素联合治疗晚期(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性反应中等,可做为一线方案应用。
李虹朱莹张宏印
关键词:NSCLC诺维本联合药物治疗
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被引量:73
2002年
目的:通过对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的讨论,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中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综述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心得,对上述三者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结果与结论: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紧密结合,将有助于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
潘卫松刘美凤石钺邢东明杜力军何希辉张宏印
关键词:血清药理学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药研究中药药效
慢性疾病的量化管理
2010年
张宏印
关键词:慢性疾病计算机信息技术疾病预防相关性疾病经济社会诊疗技术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蛋白质芯片技术是采用微阵列方法,对样品中蛋白质进行高通量、高灵敏度分析的技术。它不仅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也是临床应用中疾病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评测的新手段,其研究成果拓展了与人类健康更加贴近的应用领域。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固相基质和蛋白质的固定、信号检测等方面的进展。
鲁劲松孙启玉谢宜学张宏印包尚联
关键词:蛋白质组蛋白质芯片微阵列蛋白质组学芯片技术
一种HER2稳定表达细胞系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ER2稳定表达细胞系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HER2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HER2的编码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得到重组表达载体;2)将步骤1得到的重组表...
张传茂张宏印蓝荣峰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亲和微球的分子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亲和微球的分子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与待测分子具有亲和力的有机小分子作为探针分子,交联在微球上,形成亲和微球,然后将所述亲和微球与带有编码标记的报告分子加入待测样品中进行反应,得到亲...
鲁劲松包尚联张宏印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