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
-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市朝阳区50岁以上人群心力衰竭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调查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样选取东部医疗联盟所辖10个社区50岁以上中老年人154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人群特征、心力衰竭患病及影响因素等资料。结果 1540名50岁以上老年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4.6%。男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5.3%,女性为4.3%,差异无显著性。心力衰竭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文化程度越高,心力衰竭患病率越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心力衰竭知识的宣教,有效控制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可能是减少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
- 王桂莲李瑞杰杨坚郭凤山
- 关键词:心力衰竭问卷调查
- 胺碘酮联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4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9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与胺碘酮加缬沙坦组(Ⅱ组,n=46),疗效观察18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 杨坚
- 关键词:心房颤动胺碘酮
-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住院的11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冠心病二级预防+硝酸酯类或+钙拈抗剂)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14d,每日一次,每次30ml,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心绞痛的发作程度、持续时问及次数,记录治疗前后12导静息心电图,治疗前后常规完成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常规检查,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2,7%,明显优于对照组78,2%(P〈0.05),心电图、血脂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半年后复发3例,占5.45%,对照组复发7例,占12.72%。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使用安全。
- 罗树云范才文杨坚
- 关键词:心绞痛丹红注射液
- 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就医特点浅析被引量:8
- 2015年
-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0个社区60岁以上老人1 50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检出心力衰竭(心衰)患者65人.回收的心衰患者问卷显示其中77.6%(38/49)在三级医院确诊,远高于社区医院(12.2%,6/49);心衰发作时,选择直接打车去三级医院的患者最多(37.7%,20/53),和社区医生联系的患者较少(17.0%,9/53);心衰发作后,有68.8% (33/48)的患者可以在30 min内到达医院,55.3%(26/47)的患者可以在60 min内获得治疗;45.7%(21/46)的老年心衰患者每年因心衰住院1次,31.1% (14/45)的患者每次因心衰住院时间小于10 d,出院后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占46.0%(23/50),接受过用药监督的占40.0% (16/40),健康教育者主要为社区医生,主要监督者为家庭成员.提示心衰的确诊和治疗仍依赖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机构在老年心衰患者院外健康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心衰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度仍然较低.
- 王桂莲李瑞杰杨坚郭凤山
- 关键词:疾病管理心力衰竭
- 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卡维地洛,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等。结果两组治疗半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明显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 杨坚罗树云
- 关键词:卡维地洛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