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琨
- 作品数:9 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风险等级STEMI患者急诊PCI应用比伐卢定与肝素+替罗非班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比较不同风险等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应用比伐卢定与肝素+替罗非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05收治的206例急诊PCI患者病历资料,据入院STEMI 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中危组(117例)和高危组(89例),每组又据抗凝方案分为比伐卢定亚组和肝素+替罗非班亚组,比较不同风险等级相同抗凝方案、同风险等级内不同抗凝方案术后血流灌注、超声心动图改变、临床安全性。结果:不同风险等级患者相同抗凝方案亚组间患者支架成功植入率(比伐卢定:96.2%∶97.6%;肝素+替罗非班:96.9%∶95.7%)、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比伐卢定:82.0%∶78.0%;肝素+替罗非班:79.4%∶77.3%)、术后MBG 3级获得率(比伐卢定:74.0%∶70.7%;肝素+替罗非班:73.0%∶6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风险等级不同抗凝方案亚组间支架成功植入率、术后IRA 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及MBG 3级获得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风险等级相同抗凝方案亚组术后48h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射血率(PER)、A峰E峰流速比(E/A)变化幅度绝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风险等级不同抗凝方案亚组术后LVEF、PER、E/A变化幅度绝对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中肝素+替罗非班亚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低中危组(20.5%∶4.9%,P<0.05),不同风险等级同种抗凝方案亚组术中无复流、术后血小板减少症、支架内狭窄、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危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高危组(比伐卢定:2.0%∶9.8%;肝素+替罗非:3.2%∶13.6%;P>0.05);高危组应用比伐卢定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略低于肝素+替罗非班(9.8%∶13.6%,P>0.05)。结论:低中危风险STEMI患者急诊PCI应用比伐卢定或肝素+替罗非班住院期间出血、MACE发生率低于高
- 马威黄琨孙淑娴张宇贾风顺郑川燕王兆祥李昌义亢小丽吴峥纪征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伐卢定心肌灌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托伐普坦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效果、安全性及对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R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左西孟旦与重组人脑利钠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托伐普坦,15 mg/d,疗程7 d,治疗前后测定超声心动图、电解质、神经内分泌因子、24 h尿量、6 min步行距离(6MWD)及静息心率(HR),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1 min静息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24 h尿量、6MW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钠(Na^+)显著高于对照组,7例低钠血症患者均得以纠正,对照组有3例未明显改善;观察组尿素氮(BUN)、肾素(PRA)、醛固酮(ALD)、血清B型脑钠肽(BNP)、血清半乳糖凝集素(Gal)-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加药治疗RHF能显著增加患者尿量,纠正低钠血症,降低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对肾功能影响小,但仍需警惕服药后高钠血症的发生。
- 黄琨马威郑川燕张静怡穆怀彬李斯张宇孙淑娴吴峥张春来
- 关键词:托伐普坦难治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因子
- 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联合托伐普坦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观察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联合托伐普坦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托伐普坦初始剂量15 mg,qd,服药至少24 h后增加至30 mg,qd,第3天增加剂量至45 mg,qd,并维持治疗7 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2~4μg·kg^-1·min^-1的速度静脉泵注多巴酚丁胺,持续24 h。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和6 min步行距离,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4%(39例/44例)和67.50%(27例/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每博输出量分别为(66.45±2.11)和(62.74±2.69)mL,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8.34±3.37)%和(42.25±2.25)%,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410.57±44.05)和(349.75±32.82)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和低血压,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口干、低血压和胃肠道不适。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2%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联合托伐普坦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王艺歆黄琨吕烨辉王霜秋
- 关键词:难治性心力衰竭安全性评价
- 伊伐布雷定治疗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观察并探讨伊伐布雷定(IVB)治疗Ⅲ~Ⅳ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5-07-2016-10收治的9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服富马酸比索洛尔,观察组加服盐酸IVB,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生物标志物[B型脑钠肽(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3)]、心率(HR)及6 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超声心动图参数、生物标志物水平、HR、6MWD均较治疗前改善。2组治疗后LVEDD、LVESD、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Gal-3下降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82.6±53.5)pg/ml∶(457.6±48.7)pg/ml、(13.9±4.1)ng/ml∶(12.5±3.6)ng/ml](P<0.05);观察组治疗后HR下降数值[(56.6±4.9)次/min∶(54.4±4.2)次/min]与6MWD提高数值[(212.8±41.5)m∶(193.7±35.2)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4例比索洛尔达最大推荐剂量但HR仍未达标者,改服IVB后达到目标HR;观察组光幻视发生率23.8%,对照组低血压或心动过缓发生率11.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VB较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重度心衰伴窦性心动过速短期内在减缓HR、提高运动耐力及临床安全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β受体阻滞剂反应性不佳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 黄琨马威郑川燕张静怡穆怀彬李斯张宇孙淑娴吴峥张春来
- 关键词:伊伐布雷定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速心率6MIN步行距离生物标记物
- 比伐卢定对老年溶栓失败挽救性PCI患者急性期心肌灌注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并探讨比伐卢定对溶栓失败后行挽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心肌灌注、心肌梗死(心梗)面积及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01-2017-03因溶栓失败来我院行挽救性PCI的139例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71例)和肝素组(68例);比伐卢定组PCI围术期静脉应用比伐卢定行抗凝治疗,肝素组采用普通肝素行抗凝治疗。术后即刻记录梗死相关动脉(IRA)心梗溶栓实验(TIMI)3级的血流获得率、心肌灌注心肌染色分级(MBG)3级获得率,通过绘制心肌酶学曲线,估算2组入院72h时的心梗面积,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并行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72h心功能改善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肝素组分别有3例(4.2%)、2例(2.9%)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比伐卢定组的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获得率(92.6%∶87.9%)、MBG 3级获得率(85.3%∶81.8%)均高于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72h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自然对数ln(NT-proBNP)水平[(4.81±1.85)pg/ml∶(4.60±1.78)pg/ml]、肌钙蛋白T(cTnT)[(8.3±4.3)ng/ml∶(8.1±4.0)ng/ml]、左室射血分数(LVEF)[(45.7±5.8)%∶(44.6±5.3)%]、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与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的比值(E/A)(1.10±0.31∶1.06±0.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伐卢定组入院72h心肌酶学曲线下面积低于肝素组[(4 385.5±1 268.2)U·h·L^(-1)∶(4 724.8±1 435.7)U·h·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患者术后出血(4.4%∶12.1%)、血小板减少发生率(0∶3.0%)、MACE发生率(4.4%∶6.1%)均低于肝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溶栓失败后挽救性PCI时应用比伐卢定较普通肝素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期内心肌灌注,减少心梗面积及出血事件,但获益�
- 孙淑娴马威张宇黄琨贾风顺王兆祥郑川燕李昌义亢小丽吴峥纪征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伐卢定心肌灌注梗死面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非氯吡格雷抵抗PCI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对比非氯吡格雷抵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长期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1例PCI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60例)与氯吡格雷组(61例),在口服阿司匹林基础上,替格瑞洛组术后加服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每日2次,每次90 mg;氯吡格雷组加服氯吡格雷治疗,75 mg/d,随访两组术后半年血小板抑制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标志物变化情况,比较术后1年内出血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半年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17. 3±4. 4) vs(13. 5±3. 8)%〕及全血高切黏度〔(0. 85±0. 18) vs(0. 67±0. 20) m Pa·s〕、低切黏度〔(1. 06±0. 21) vs(0. 89±0. 24) m Pa·s〕、血浆黏度〔(0. 43±0. 10)vs(0. 35±0. 08) m Pa·s〕下降绝对数值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P均<0. 05);替格瑞洛组术后半年金属基质蛋白酶-9〔(102. 5±26. 7) vs(91. 8±22. 3) mg/L〕、D-二聚体〔(106. 3±21. 5) vs(94. 1±20. 5)μg/L〕、瘦素〔(3. 27±0. 95) vs(2. 89±0. 87)μg/L〕下降绝对数值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P均<0. 05);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术后1年内出血发生率(14. 0%vs 10.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15. 8%vs 3. 4%,P<0. 05),而氯吡格雷组术后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替格瑞洛组(16. 9%vs 5. 3%,P<0. 05)。结论对非氯吡格雷抵抗者,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分别联合阿司匹林均是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方案,前者能在不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前提下,降低血小板反应性与血液黏度,并表现出减少MACE的趋势。
- 马威黄琨孙淑娴张宇贾风顺郑川燕王兆祥李昌义亢小丽吴峥纪征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氯吡格雷血栓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同型半胱氨酸对动脉平滑肌细胞影响的研究
- 李燕庞占泉卢峰张春来王立忠李静穆怀彬李斯黄琨张静怡刘大伟
- 课题研究用不同剂量高同型半胱氨酸饲料饲喂新西兰大白兔,观察同性半胱氨酸对兔颈动脉平滑肌细胞氧化损伤、增殖,及对金属基质蛋白酶 -9 表达的影响,进而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引起动脉硬化的发病机理。近年来相关研究大...
- 关键词: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动脉平滑肌细胞发病机理
- 强化他汀治疗对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
- 张春来张静怡卢峰姜玉凤庞占泉李燕李斯李静穆怀彬黄琨
- 他汀类药物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发现,应用负荷剂量他汀治疗对于降低PCI围术期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具有有益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为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以接受PCI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象,采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绞痛药物治疗
- 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亚急性期支架内狭窄(血栓)危险因素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探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30 d内发生支架内狭窄(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STEMI首次发病行急诊PCI术后30 d内发生支架内狭窄(血栓)的24例患者围术期资料(病例组),按照同时段内性别1∶2配伍原则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两组围术期26项临床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探求支架内狭窄的潜在影响因素,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求PCI术后发生支架内狭窄(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PCI术后1~30 d内支架内狭窄(血栓)发生率为6.9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入院心衰Killip分级、冠脉狭窄支数、入院TIMI危险评分、支架植入数量、支架最小直径、术后即刻TIMI S3级血流、是否氯吡格雷抵抗、合并糖尿病等特征构成方面差异显著(P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入院TIMI高危险评分(OR=3.904)、术后即刻未获得TIMI 3级血流(OR=3.180)、植入2枚以上支架(OR=2.852)、氯吡格雷抵抗(OR=5.053)、合并糖尿病(OR=4.513)是PCI术后30 d发生支架内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对入院病情严重尤其是糖尿病合并复杂冠脉病变或术中无复流的STEMI患者要高度警惕PCI术后支架内狭窄或血栓的发生,术后要根据氯吡格雷抵抗情况合理选择双抗方案。
- 孙淑娴马威张宇黄琨贾风顺王兆祥郑川燕李昌义亢小丽吴峥纪征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支架内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