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莉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急诊
  • 2篇内科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并发症
  • 1篇有机磷
  • 1篇有机磷中毒
  • 1篇预后
  • 1篇预后预测
  • 1篇正压通气
  • 1篇中毒
  • 1篇舒适感
  • 1篇衰竭
  • 1篇死亡病例
  • 1篇通气
  • 1篇评分
  • 1篇卒中
  • 1篇危重
  • 1篇危重病
  • 1篇无创正压通气
  • 1篇磷中毒

机构

  • 6篇北京市海淀医...

作者

  • 6篇臧莉
  • 2篇赵子英
  • 1篇柳洪杰
  • 1篇刘瑛
  • 1篇佘瑞芳

传媒

  • 5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卡马西平致循环系统不良反应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卡马西平为抗癫痫药物,同时近年来亦有用它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者,随着卡马西平应用的增多,引起肾衰,肝功损害等不良反应时有报道,其对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虽少见,但较严重。作者查阅原始文献,统计1994年1月~2004年12月国内报道的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其中出现循环系统不良反应者30例及本人在宣武医院进修遇到的1例共31例,现分析如下。
臧莉
关键词:卡马西平
海淀医院急诊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急诊科死亡患者的死因以及发病年龄,时间性、季节性等,为急诊医疗工作提供帮助。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急诊科死亡患者共1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死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到死亡时间、死因、有无院前急救、是否尸检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年龄<60岁中男性死亡率较女性高,其中20~29岁之间年轻人死亡率较其他年龄段高;年龄≥60岁后男女死亡比例相当。秋季死亡率较其他季节为高(31.11%)。除秋季以外伤死亡发生率最高外,其他季节均以猝死死亡占第一位。春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亦较高。本文死亡高峰时间为15:00~18:00。死亡原因排序先后为猝死16.30%,循环系统疾病14.80%,肿瘤终末期12.59%。急诊以肿瘤患者停留时间最长,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者。所有病例呼叫院前急救的尸检率仅2.96%。结论本院急诊科死亡患者有时间、季节特点,死因以猝死和循环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同时本地区居民急救意识高,但尸检率较低。
臧莉佘瑞芳
关键词:急诊
急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近年来由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具有减少患者不舒适感、疗效确切、节省医疗费用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总结我院急诊内科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35例因疾病导致急性呼吸衰竭行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病情、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赵子英臧莉刘瑛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急诊应用急性呼吸衰竭不舒适感
急性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复能剂以及相关治疗的现状被引量:10
2006年
在中毒性疾病中,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AOPP的救治原则已被大家所熟知,阿托品等抗胆碱药在抢救AOPP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理论上早期,足量,反复给药,快速阿托品化而避免阿托品中毒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达到上述标准并非易事。近年来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高达40%-60%,死亡率占AOPP死亡的18.8%,本人通过维普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查阅2000—2005年有关文献近百篇文章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总结在AOPP救治中失败及成功的经验并就阿托品的应用及治疗进展,作一文献综述并与大家进行探讨。
臧莉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复能剂
急性脑梗死继发心脏并发症75例临床分析
2005年
急性脑卒中常引起内科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尤其多见,既往合并冠心病者发生率甚高,死亡率亦明显增加.本文就冠心病和非冠心病病人在急性脑梗死期间引起心脏病发作和继发心脏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类型与梗死部位的关系,以及预后作一临床对比分析.
臧莉
关键词:心脏并发症急性脑梗死继发内科梗死部位急性脑卒中
危重病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危重病人预后预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危重病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危重病人预后预测的对比结果。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06年8月的急诊内科危重病人103例,应用 APACHEIⅡ、APACHEⅢ、SAPSⅡ、MPM_0、MPM 24评分系统计算入急诊抢救室当时及24 h 最差值时分值及预测病死率,分析比较入急诊抢救室当时及24 h 最差值时对预测预后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种评分系统在人院当时及24 h 最差值时取值对预后预测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种评分系统的分值和预计死亡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差异显著,且入院时分数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结论各种评分系统均可用于预测急诊内科危重病人的预后。选取入院当时的参数进行评分,对预测预后无明显影响,但仍以入院时 APACHEⅡ评分系统为首选。
臧莉柳洪杰赵子英
关键词:危重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