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莉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抗体
  • 5篇肝炎
  • 4篇抗原
  • 3篇乙型
  • 3篇病毒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蛋白
  • 2篇乙型肝炎
  • 2篇杂交瘤
  • 2篇体液免疫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免疫
  • 2篇免疫
  • 2篇克隆
  • 2篇基因
  • 2篇肝炎病毒
  • 2篇丙型
  • 2篇丙型肝炎
  • 1篇单链

机构

  • 6篇卫生部北京生...
  • 4篇北京生物制品...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赵莉
  • 4篇王娟
  • 4篇吴刚
  • 4篇徐静
  • 3篇许丽锋
  • 3篇蒋先敏
  • 3篇程明
  • 2篇孔健
  • 2篇李计来
  • 2篇杨俊英
  • 2篇程明
  • 1篇杨青
  • 1篇尹一鸣
  • 1篇张碧如
  • 1篇顾芳
  • 1篇曹竹安
  • 1篇陈乃玲
  • 1篇贾克明
  • 1篇邓燕林
  • 1篇卢锦汉

传媒

  • 5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单克隆抗体通...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7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1
  • 1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复合物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1年
目的 建立免疫复合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并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比较。方法增效乙型肝炎疫苗肌内免疫BALB/c小鼠,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细胞频数(SFC),优化实验条件:免疫剂量、检测时间和特异性刺激物及刺激浓度。同时将增效乙型肝炎疫苗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比较。结果5μg免疫组IFN-γ SFC明显高于2μg免疫组,初次免疫后3周IFN-γ SFC开始下降,多肽刺激IFN-γ SFC高于蛋白刺激,多肽浓度为2μg即可充分刺激斑点形成;增效乙肝疫苗免疫组IFN-γ SFC高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组。结论 初步建立了免疫复合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并证明其重复性良好,其细胞免疫水平高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
王娟吴刚赵莉李计来许丽锋徐静
关键词:乙型酶试验
一株有模拟CEA表位作用的抗独特型抗体
1991年
为了获得 CEA(癌胚抗原)表位内影象型抗体(抗独特型抗体 Ab_2 β),我们选用同系小鼠作为免疫动物,从而避免了用异种动物制备 Ab_2 时碰到的抗同种抗体和抗同种异型抗体对分析工作的干扰。抗 CEA 单克隆抗体(MAb)C50免疫同系 BALB/c 小鼠后,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2株 MAb,对其中一株 ID56进一步鉴定,发现 ID56仅与 C50有结合作用。不与另外2株抗 CEAMAb C6和 C14结合,ID56还能抑制 C50与 CEA 的结合反应,其腹水的竞争抑制效价为1∶64左右。ID56免疫同系小鼠产生了抗血清Ab_3 与 CEA 结合效价达1∶160,从而表明 MAb 56是 C50所识别的表位内影象。
全昱东蒋先敏赵莉程明
关键词:独特型抗独特型抗体MABCEA
识别HIV-1 P_(24)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1991年
以细胞培养的HIV-1全病毒抗原免疫,通过鼠-鼠杂交瘤技术获得3株分泌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21A、51G、47B)。免疫印迹结果显示3株单抗均能识别病毒的核心元原-P_(24)蛋白。ELISA阻断抑制试验提示,3株单抗分别识别两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进而为HIV-1病毒抗原的研究和制备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P_(24)抗原的试剂打下基础。
尹红章张碧如尹一鸣蒋先敏赵莉张孝月程明
关键词:艾滋病毒核心蛋白单克隆抗体
不同色谱介质用于鼠腹水中低等电点单克隆抗体的纯化被引量:2
1998年
从一低等电点单克隆抗体(C50,CEA单抗)鼠腹水中纯化单抗,对10种色谱介质在其离子强度、pH、流速等最佳的条件下的纯化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腹水先用40%饱和硫酸铵处理后,经一次色谱柱纯化,纯度可达83.6%~96%,回收率为50%~94%。在各种阴离子交换介质中,QSepharoseFF的效果最好,弱阴离子交换介质WhatmanDE52的效果较差。尽管两种强阳离子交换介质的效果较好,但劣于QSepharoseFF及亲会色谱介质HiTrapProteinG。Poros50A纯化IgG1类单抗时需要较高的盐浓度,不能作为最佳候选介质。SephacrylS-200HR及PhenylSepharose6FF纯化产物回收率及纯度均较低,不适于该单抗的纯化。
蒋先敏孔健李宇静赵莉曹竹安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纯化
不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配制的免疫复合物的免疫原性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配制的免疫复合物(IC)的免疫原性,并进一步优选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最佳抗原。方法用不同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不同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制备IC,分别免疫BALB/c小鼠,检测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IC诱生的抗-HBs效价、抗-HBsIgG2a/IgG1的比值及IFN-γ形成细胞数,YHB-IC组总体上略高于CHO-IC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IC的免疫效果优于单独HBsAg;不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配制的IC之间免疫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
许丽锋徐静王娟赵莉吴刚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免疫复合物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免疫复合物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鉴别试验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免疫复合物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鉴别试验方法。方法分别应用酸性缓冲液Gly-HCl、HAc-NaAc、Na2HPO4-CA、CA-NaCA和表面活性剂DEA-T处理免疫复合物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采用ELISA法检测处理后疫苗中的HBsAg和HBIG,筛选最佳缓冲液;对鉴别试验的反应条件(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进行优化;并对鉴别试验的精密性进行验证。结果选择CA-NaCA缓冲液作为免疫复合物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鉴别试验的样品处理缓冲液,其既具有解离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又能使铝佐剂与吸附的蛋白质解离;鉴别试验最适pH值为3.0,最佳反应温度为25℃,最佳反应时间为30 min;该鉴别试验方法精密性良好。结论 建立了免疫复合物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鉴别试验方法,为该疫苗的检定方法提供了必要的补充。
王娟赵莉吴刚许丽锋徐静
关键词:抗原抗体复合物
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癌胚抗原单链抗体的表达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构建分泌型载体并表达癌胚抗原单链抗体。方法以pGEM-11zf(+)为基础,插入化学合成的14个寡核苷酸片段(共176bp),构建成含核糖体结合位点(RBS)、翻译起始点(ATG)、果胶酶信号肽基因(pelB)和翻译终止点(TAA)的分泌型表达载体(RPY)。化学合成带有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插入位点和惰性连接序列的82bp片段,并克隆到RPYpelB信号肽的下游,构建成抗体分泌型表达载体RPYA。将CEA单抗重、轻链可变区基因(VH、VL)插入到RPYA的相应位点,转化大肠杆菌HB2151,IPTG诱导表达。结果序列测定表明RPYA的序列与原设计序列一致,免疫印迹实验表明表达产物具有CEA结合活性,分子量为2.6×103,胞浆内结合有pelB信号肽的表达产物分子量为32×103。
章美云杨青赵莉孔健
关键词:癌胚抗原单链抗体基因表达寡核苷酸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与前S1抗原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原性
2011年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1~155)与前S1抗原(PreS1)(3~55)融合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以其为模板,PCR分别扩增HBcAg和preS1部分基因片段及融合基因CS1,将CS1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CS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后进行SDS-PAGE、HPLC和Western blot等分析。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竞争抑制法检测血清Anti-HBc水平,间接ELISA法检测Anti-PreS1水平,并检测抗体亚类;ELISPOT法评价其细胞免疫效果。结果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CS1经双酶切证明构建正确;电镜分析表明粗纯的CS1可自行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直径约为30 nm;SDS-PAGE和HPLC分析显示,CS1蛋白纯度分别为98.2%和93%;纯化的CS1蛋白可与兔抗人HBcAgr多抗和鼠抗人PreS1单抗特异结合,并能诱导小鼠产生Anti-HBc和Anti-PreS1抗体,抗体亚类以IgG2a为主,并能够诱生小鼠脾细胞产生HBcAg特异性的IFNγ。结论已成功原核表达并纯化了融合蛋白CS1,纯化的CS1纯度较高,能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吴刚李计来王娟赵莉徐静
关键词:前S1抗原重组融合蛋白质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角蛋白和过氧化物酶双特异性杂交杂交瘤的建立被引量:2
1990年
作者采用杂交杂交瘤技术制备用于免疫学测定的双特异性抗体。以8-氮鸟嘌呤处理抗过氧化物酶杂交瘤细胞株E-47,获得了HAT敏感的突变株,且保持抗过氧化物酶分泌活性,将其中一个细胞克隆O45克隆化后,与角蛋白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得到了一株稳定分泌抗角蛋白和抗过氧化物酶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杂交瘤BKH,染色体众数为129条,分泌的抗体含有IgG(1-2a)型杂交抗体。免疫组化显示,BKH抗体可识别角化的皮肤鳞状上皮组织,而不与其它上皮组织反应。
全昱东赵莉程明卢锦汉
关键词:杂交瘤角蛋白抗体
丙型肝炎IgM的检测及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用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区(C区)和非结构区(Ms3区)制备固相抗原,建立了检测HCV IgM抗体的间接ELISA,并用此法检测了101份丙型肝炎病人血清。检测结果表明,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和HCV抗体阳性伴ALT升高者,其抗C区IgM阳性者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抗Ns3区。单独用C区抗原检测IgM抗体,其阳性率大于用C区和Ns3区抗原共同检测的结果。前者Cut off指数(COI)>2者占阳性例数的71.5%,后者仅占26%。因而显示了HCV结构区抗原在IgM检测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抗C区IgM阳性有可能成为新近感染或活动性丙型肝炎的标志。
宁杨赵莉程明杨俊英陈乃玲
关键词:抗HCVIGM丙型肝炎CU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