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井泉

作品数:4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抗性
  • 2篇抗性监测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飞虱
  • 2篇氟虫腈
  • 1篇稻飞虱
  • 1篇中国水稻
  • 1篇三唑磷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单
  • 1篇世玛
  • 1篇水稻二化螟
  • 1篇吡虫啉
  • 1篇噻嗪酮
  • 1篇小麦
  • 1篇小麦品种
  • 1篇抗药性监测
  • 1篇阔世玛

机构

  • 3篇全国农业技术...
  • 2篇拜耳作物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江苏省练湖农...
  • 1篇拜耳(中国)...

作者

  • 4篇郭井泉
  • 3篇李永平
  • 2篇张帅
  • 2篇邵振润
  • 1篇高聪芬
  • 1篇沈晋良
  • 1篇梁桂梅
  • 1篇龙丽萍
  • 1篇束春花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第七届全国杂...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水稻主产区褐飞虱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被引量:21
2011年
2006-2009年,用稻茎浸渍法连续监测了广西南宁市、广东阳江市、湖南东安县、福建福清市、江西上高县、湖北孝感市、浙江金华市、江苏通州市和安徽和县共9个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仍处于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105.5~459.7倍),但2009年监测到东安、孝感、上高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已有下降趋势;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的抗性有增长趋势,2006到2009年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由敏感至低水平抗性(<6.9倍)发展到了中水平至高水平抗性(13.5~43.3倍);由于2005年吡虫啉在高抗地区的禁用,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的抗性上升速度加快,2009年已处于低水平至中水平抗性阶段(7.0~14.4倍)。这表明在吡虫啉、氟虫腈被禁用后,大面积单一使用噻嗪酮进行防治,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有可能加速发展。
邵振润张帅李永平沈晋良龙丽萍高聪芬郭井泉
关键词:褐飞虱吡虫啉噻嗪酮氟虫腈抗性监测
阔世玛3.6﹪WG对各种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研究
德国拜耳公司于2001-2004年连续3年在11个省市210个小麦品种上进行了阔世玛3.6﹪WG的安全性试验.供试品种涵盖了当前大面积种植的绝大多数冬小麦、春小麦品种.经研究表明:阔世玛3.6﹪WG对冬小麦的软粒型(弱筋...
由振国陈文芳郭井泉刘宇束春花李延奇周小刚张平磊
关键词:小麦
文献传递
近年泰国、越南稻飞虱发生态势及抗药性的发生与治理被引量:14
2007年
近年来,东南亚各国褐飞虱的发生一直呈上升趋势。泰国、越南等国都监测到了褐飞虱的抗药性种群。为了解东南亚地区近年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及抗药性发生和治理现状,以便今后加强合作,协同作战,笔者等一行8人,于2006年12月11~20日对泰国、越南进行了考察,达成了许多共识。
梁桂梅李永平郭井泉
关键词:抗药性稻飞虱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防控对策被引量:20
2011年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2007-2009年采自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地水稻二化螟4龄幼虫对沙蚕毒素类的杀虫单、有机磷类的三唑磷、毒死蜱、苯基吡唑类的氟虫腈及微生物源的阿维菌素等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上述二化螟种群对5种杀虫剂抗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其中浙江、江苏大部分地区供试种群对杀虫单、三唑磷的抗性水平达40倍以上,已普遍产生高至极高水平抗性;对毒死蜱产生的抗性水平达22倍以上,已普遍产生中等水平至高水平抗性;对氟虫腈产生的抗性水平达6倍以上,已普遍产生低水平至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湖北孝感、四川武胜种群对5种药剂尚未产生抗性或为低水平抗性。本文还对二化螟抗性防控对策进行了讨论。
张帅李永平邵振润郭井泉
关键词:二化螟抗性监测杀虫单三唑磷氟虫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