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霞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包头市环境监测站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沉积物
  • 5篇稀土
  • 5篇稀土元素
  • 4篇黄河包头段
  • 4篇包头段
  • 3篇黄河
  • 2篇悬浮物
  • 2篇水环境
  • 2篇水质
  • 2篇水质监测
  • 2篇中稀土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黄河沉积物
  • 2篇废水
  • 2篇表层沉积物
  • 1篇低铬
  • 1篇地下水
  • 1篇形态分析
  • 1篇氧量

机构

  • 11篇包头市环境监...
  • 7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包头稀土研究...

作者

  • 11篇王霞
  • 7篇樊庆云
  • 7篇何江
  • 6篇关伟
  • 6篇米娜
  • 6篇匡运臣
  • 6篇李桂海
  • 5篇李朝生
  • 5篇王新伟
  • 1篇梁英
  • 1篇孙英
  • 1篇刘志红
  • 1篇沈丽丽
  • 1篇杜宇红
  • 1篇张翼明
  • 1篇闫晓杰
  • 1篇萨茹莉
  • 1篇吕昌伟
  • 1篇肖春
  • 1篇薛红喜

传媒

  • 3篇内蒙古环境保...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稀土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7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包头段水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7
2004年
把干流和接纳工业污水的支流的上覆水、悬浮物及表层沉积物作为整体 ,利用等离子质谱法 ,对黄河包头段有关环境要素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干流上覆水中稀土元素主要以悬浮态形式存在 ,溶解态含量极微 ;接纳工业污水的支流上覆水中稀土元素主要以溶解态为主 ,且悬浮态∑REE和溶解态∑REE明显高于干流 ;干流悬浮态∑REE和溶解态∑REE ,以及表层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沿程变化均表现自对照断面至重点排污河段逐渐升高 ,于四道沙河入黄河口后的下游D站位达到极值 ,又至削减断面下降的趋势 .包头市工业废水对黄河包头段干流稀土元素 ,特别是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迭加作用 .干流颗粒物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属于轻稀土富集 ,Eu中度亏损型 .四道沙河入黄口后的下游D站位颗粒物中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曲线形状与中国黄土及其他站位均有一定差别 ,显示有来自包头市工业废水的外源稀土 ,特别是轻稀土元素的加入 ;其他站位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曲线形状与中国黄土基本一致 .干流和接纳工业污水的支流表层沉积物与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各形态含量分布的顺序均为残渣态 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有机质结合态 可交换态 ;
何江米娜匡运臣樊庆云王霞关伟李桂海李朝生王新伟
关键词:黄河包头段稀土元素形态分析
黄河包头段柱状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04年
采用室外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河包头段柱状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包头段干流及支流柱状沉积物均以富集轻稀土元素为特征,分布模式的相近以及轻稀土元素的富集共同反映了干流与支流轻稀土元素的继承性和同源性。干流柱状沉积物中轻稀土元素的含量及非稳定态轻稀土元素的形态分布变化趋势均揭示,来自包头市工业废水的外源轻稀土元素对黄河包头段干流的叠加有递减之势。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同时是干流和支流柱状沉积物中非稳定态稀土元素的主导形态,干流与支流非稳定态稀土元素形态分布的主要差异表现在支流中稀土元素的可交换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均明显高于干流。支流柱状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分布及含量仍然表明,其中的稀土,特别是轻稀土元素对黄河包头段干流具有一定的潜在叠加性。
何江米娜匡运臣樊庆云王霞关伟李桂海李朝生王新伟
关键词:黄河包头段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
黄河沉积物对稀土元素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针对自然水体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黄河沉积物对La3+,Ce3+,Nd3+,Sm3+等4种离子的吸附竞争及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宽的初始浓度范围内(2~11mg·L-1),4种离子之间处于弱吸附竞争或无吸附竞争状态;当初始浓度较高,泥沙浓度较低时,4种离子之间的竞争吸附才得以体现,此时有Sm3+>Nd3+≥La3+>Ce3+的初步吸附竞争能力序列;黄河沉积物对4种离子的吸附受控于pH值,随pH的增加4种离子吸附量逐渐增大,但弱碱性或碱性更有利于吸附;当初始浓度较低(<11mg·L-1)时,主要环境因子对4种离子的吸附竞争影响均不明显;当初始浓度较高(>11mg·L-1)时,各环境因子对4种离子的吸附竞争均有显著影响,总体上,降低离子强度、去除有机质、减小颗粒物粒度,均使Sm3+,Nd3+,La3+等3种离子与Ce3+表现不同的吸附行为.
何江米娜匡运臣樊庆云王霞李朝生王新伟关伟李桂海
关键词:黄河沉积物稀土元素悬浮物
耦合铁腐蚀与铬酸盐还原——铬污染地下补救机理
1998年
元素或零氧化态物质还原铬可使Cr(Ⅵ)转成Cr(Ⅲ)状态,本文研究铁金属来评价这种还原过程对地下铬酸盐污染补救的可行性。在不同地质化学天然含水层物质系统中研究这些反应。不同的铁金属形态还原铬酸盐的能力显著不同,反应速度快慢相距悬殊。含杂质的、局部氧化的铁效果最好,含铁量是最重要的速率因素,继之是含水层物质类型和固液比。用电子探针微量分析测量得铬一铁氢氧化物固溶体(CrxFe1-x)(OH)3(SS)组成形式。循环、反复反应、电化学腐蚀原理,加速电耦合层反应机制,解释了不同铁活性和不同含水层物质对还原过程的不同影响。
王霞李爱琴仇启善夏诗坂
关键词:铬酸盐铬污染地下水水体污染
黄河包头段不同粒径沉积物分形校正下重金属的吸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推导了分粒级的表面分形维数计算公式,根据推导公式计算了分粒级沉积物的分维值.应用已有的表面分形分维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了黄河包头段沉积物整体的表面分形分维(1.91)及<63μm粒级的分维值(1.36),揭示出黄河水环境的磨蚀和分选2个原因引起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低的分维值.用分形校正吸附模型、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模型对黄河包头段重金属分粒级沉积物吸附进行了拟合,表明分形校正吸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揭示分形校正吸附模型与MEA理论结合能更好的对热力学吸附结果进行描述;由吸附结果分析得出4种重金属因粒径引起的吸附量变化程度序列为Cu>Pb>Zn≈Cd,初始浓度高的吸附量曲线变化较初始浓度低的曲线变化明显,同时指出Cu、Pb的吸附主要与矿物组成有关,而Zn、Cd的吸附则与吸附剂沉积物空间几何性质(或沉积物表面物理特征)有关.
薛红喜何江樊庆云吕昌伟王霞梁英孙英沈丽丽萨茹莉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黄河包头段
关于含低CODcr、高CL^-稀土废水中CODcr的测定方法探讨
2003年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 ,提出用低铬法 ( 0 .0 2 5 0mol/L)测定稀土废水中的CODcr ,该方法测定结果和高铬法比较误差较小 ,准确度提高 ,并给出了低铬法测定稀土废水中CODcr时 ,HgSO4最佳使用量。
杜宇红王晓霞侯建敏王霞
关键词:稀土废水CODCR水质监测化学耗氧量
黄河包头段颗粒物中轻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04年
干流表层沉积物和悬浮物中各轻稀土元素的总量、非稳定态及非稳定态之和的横向分布特征 ,以及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均揭示 ,来自包头市工业废水的外源轻稀土元素对黄河包头段干流具有一定的迭加作用 ;柱状沉积物中各轻稀土元素的含量、非稳定态及其非稳定态之和的纵向变化规律则揭示 ,这种迭加作用呈逐年递减之势 ,但又由于支流柱状沉积物中非稳定态稀土元素的含量较高 ,从而仍有对干流产生进一步迭加的潜势。
何江米娜匡运臣樊庆云王霞关伟李桂海李朝生王新伟
关键词:稀土元素颗粒物表层沉积物悬浮物
包头东宝乐凯明胶公司污水综合治理研究
朱新华刘志红贺冬妮肖春王霞闫晓杰李瑞军吴新立
通过对明胶生产工艺、水的利用状况、废水水质及排放状况进行系统的调研,提出“清、污分流,废水回用”的治理技术路线,采用物化-生化相结合工艺处理废水。处理后外排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CODCr<150mg/l,BOD5<60m...
关键词:
关键词:污水治理废水处理工艺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综述被引量:20
1998年
本文综述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污染特征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概况。水体中重金属颗粒态的存在形态分为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氧结合态、有机质和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效应有关。对重金属在水体中迁移和转化规律及其过程的动力学水质模型的建立进行了论述。
王霞仇启善
关键词:重金属水质模型水环境水质监测
不同体系中黄河沉积物对La^(3+)的吸附特性被引量:1
2004年
对比实验研究揭示,不同体系中La3+的吸附等温线类型差别较大,单离子体系中La3+的吸附属于典型的一级吸附模式,多离子体系中,La3+的吸附等温线呈不规则变化,用现有的等温吸附方程均不能较好拟合其等温吸附过程;不同体系中La3+的pH突跃区域无显著性差异;随温度的升高,单离子体系中,表层沉积物对La3+的吸附量增加,多离子体系中则降低;随着泥沙浓度、离子强度的增加和有机质的去除,表层沉积物对La3+的吸附量均降低,而且悬浮物对La3+的吸附量大于表层沉积物。
米娜何江匡运臣樊庆云张翼明王霞关伟李桂海李朝生王新伟
关键词:黄河沉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