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晶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老年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输血
  • 2篇血功能
  • 2篇凝血
  • 2篇凝血功能
  • 2篇细胞
  • 1篇弹力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弹力图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比容
  • 1篇少白细胞
  • 1篇失血
  • 1篇失血病人
  • 1篇输血不良反应
  • 1篇输血技术
  • 1篇输血前
  • 1篇输血前后
  • 1篇输血指征
  • 1篇输注
  • 1篇输注效果

机构

  • 4篇北京老年医院

作者

  • 4篇张晶
  • 3篇杨京灵
  • 3篇李双涛
  • 3篇吕红艳
  • 2篇于长春
  • 1篇高茂龙
  • 1篇王烨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创伤性失血病人输血前后血细胞比容和酸碱度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的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病人输血前后血细胞比容(HCT)和酸碱度(pH)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创伤性失血病人10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临床实验,采用血凝仪检测各组HCT、pH指标,采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角(a-Angle)和血栓最大幅度(MA);采用Pearson回归分析检验输血前后的HCT、pH与R、a-Angle、MA值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输血前,A、B、C组HCT、pH、纤维蛋白原(Fib)、a-Angle值、MA值比较,A组B组>C组(P<0.05);输血后,A、B、C组各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输血前均有所改善(P<0.05)。输血前,pH、a-Angle值、MA值:D组E组>F组;pH值F组G组(P<0.05~P<0.01),F组和G组的a-Angle值、MA值、PT、TT、APTT、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F组的Fi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小于G组(P<0.05~P<0.01);输血后D、E、F、G组的pH、Fib、PT、TT、APTT、R值、a-Angle值、M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输血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pH水平越高,创伤性失血病人的ICU住院时间、出血时间越短(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CT和pH(<7.45)同PT、TT、APTT、R值、住院时间、出血时间等凝血指标呈负相关关系(P<0.01),同Fib、a-Angle值、MA值等凝血指标呈正相关关系,且HCT、pH在创伤性失血的凝血指标同样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创伤性失血病人的凝血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HCT、pH下降有关,且HCT水平越低,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故做好输血前后的HCT、pH检测对创伤性失血的临床诊治十分必要,二者也是影响其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李双涛杨京灵吕红艳张晶
关键词:输血血细胞比容酸碱度凝血功能
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效果分析
2021年
探讨对于输血患者采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于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本院80例输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为常规输血治疗,同期观察组则采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比2组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发热者的持续时间以及伤口或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输血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7.50%,对照组为32.50%,P<0.05;2组的伤口(创面)愈合时间相比P>0.05,而观察组中发热者的发热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输血患者采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率并缓解其严重度。
张晶
关键词:输血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4
2015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方法选择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度组44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7例,同期入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a角)、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凝血综合指数(Cl)]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进行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TEG参数中R值和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a角、MA、DD、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TEG参数中R值、K值、a角、MA、DD、FIB值差异有显著性。R值、K值与PT、APTT呈正相关,与DD、FIB呈负相关,a角、MA值、Cl与PT、APTT呈负相关,与DD、FIB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查有利于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TEG的动态监测具有检测简便、快速、敏感、重复性好的特点。
李双涛于长春张晶吕红艳杨京灵王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
老年内科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内科输注红细胞的目的是改善机体的缺氧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内科输血指征是: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Hb〈60g/L可考虑输注。但是此指征针对人群较广泛,没有根据儿童和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征和疾病特点单独阐述。因此针对本院老年患者居多,老年内科患者往往一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特点,总结2年病历资料对符合条件的39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红细胞输注效果分析,
李双涛杨京灵于长春吕红艳张晶高茂龙
关键词:红细胞破坏内科患者输注效果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指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