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存涛
- 作品数:201 被引量:1,413H指数:1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支架象鼻技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早中期效果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 ,对应用支架象鼻手术的早中期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通过检索Embase及Pubmed文献数据库,检索筛选获取2009年8月前发表的关于应用支架象鼻手术的12篇临床研究(538例患者)。结果支架象鼻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为(5.0±0.9)%;术后肾功能衰竭发生率(3.5±0.8)%;截瘫或者下肢轻瘫的发生率为(3.5±0.8)%;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9±0.7)%。总体平均随访(36.0±20.3)个月,中期生存率分别为1年(94.30±0.10)%;2年(93.60±0.11)%;5年(91.40±0.14)%。结论支架象鼻手术早中期能够降低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中期随访证实能够促使假腔内血栓的形成、封闭假腔。
- 李滨孙立忠赵鑫郑军常谦于存涛朱俊明刘永民
- 关键词: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 一期杂交手术与一期体外旁路手术治疗主动脉缩窄联合心脏病变临床结果对比分析
- 常谦裴华伟韩超魏以桢于存涛孙晓刚钱向阳田川
- 一期开放手术加升主动脉-双髂外动脉旁路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效果观察
- 2016年
- 目的:评价主动脉缩窄( CoA)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在开放心脏手术同期行升主动脉-双髂外动脉旁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7月阜外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6例CoA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5-63岁,平均39岁;上肢收缩压165 mmHg(1 mmHg=0.133 kPa),上下肢压差51 mmHg。36例患者均在开放心脏手术同期使用Y形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双髂外动脉旁路术治疗,其中主动脉瓣替换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6例,Bentall's术15例,Wheat's术7例。术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留观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上肢血压和上下肢压差,以及术后早期病死率、术后人工血管通畅率及再手术率。对手术前后上肢收缩压及上下肢压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9-223 min,平均144 min;术中出血量250-700 mL,平均400 mL;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留观时间18-43 h,平均35 h;住院时间9-15 d,平均11 d。术后早期无死亡病例,无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术后第5天1例患者右侧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其余患者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术后第5天上肢收缩压(132±26) mmHg,上下肢平均压差(10±3) mmH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2、3.193,P值均<0.05)。术后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5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死亡,上肢收缩压110-135 mmHg,上下肢压差5-12 mmHg,治疗有效率100%,无外科再干预。术后6-12个月行主动脉CTA复查,35例患者双侧人工血管血流通畅;1例术后即出现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的患者,随访期间血栓无明显变化,无新发血栓形成。结论 CoA合并心脏疾病患者在开放心脏手术同期行升主动脉-双髂外动脉旁路术,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创伤,安全有效,是治疗CoA合并心脏疾病�
- 张良于存涛赵电彩常谦罗新锦孙晓刚魏波
-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转流手术
- 一期次全或全主动脉替换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总结全主动脉替换术治疗全程主动脉瘤及慢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2月至11月对8例全程主动脉瘤或慢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施行一期次全(2例)或全主动脉替换术(6例).其中7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23~47岁.病因均为马凡综合征.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采用左后外胸腹联合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手术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先行升主动脉替换或Bentall手术,然后行主动脉弓替换,最后完成胸腹主动脉替换. 结果无手术及住院死亡.1例脑梗死.随访2~12个月,无晚期死亡及再手术病例.结论一期次全或全主动脉替换术可减少分期手术的痛苦,节约医疗费用,并消除分期手术残余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是治疗全程主动脉瘤及慢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 孙立忠常谦胡晓鹏朱俊明于存涛刘志刚
- 关键词:主动脉瘤血管外科手术血管假体植入
- 去细胞同种心脏瓣膜的再内皮细胞化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初步构建受体内皮细胞化的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减轻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并探讨内皮细胞适宜的种植方法,增强内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性。方法:实验于2004-06在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先心病研究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取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中剩余的大隐静脉(该材料是术中多余弃掉部分,患者知情同意),研究方案获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采用低渗液-去污剂(10g/L去氧胆酸)-核酸酶法去除同种心脏瓣膜组织中的全部细胞成分,构建去细胞的同种心脏瓣膜;取培养3~4代的成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依照内皮细胞密度分为生理密度种植组:以1.5×108L-1密度种植;超生理密度种植组:以(4~5)×108L-1密度种植;生理密度反复种植组:以1.5×108L-1密度,反复种植3d。③实验评估:种植于脱去全部细胞的同种心脏瓣膜上,静态培养5d,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的覆盖情况。结果:去细胞同种心脏瓣膜的细胞外基质有着良好的细胞黏附性;3种不同的内皮细胞种植密度,其中以内皮细胞超密度(4~5)×108L-1种植,静态培养5d,同种组织瓣膜表面基本覆盖单层内皮细胞,细胞间相互延伸汇合,形态结构良好。以生理密度种植内皮细胞覆盖率较低,细胞大多孤立存在,细胞间较少相互延伸汇合。生理密度反复种植3d,内皮细胞覆盖率低于超生理密度种植组,细胞间可见相互延伸汇合,细胞形态结构良好。结论:去细胞同种心脏瓣膜的再内皮细胞化保留了同种心脏瓣膜的正常结构、功能及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望延长瓣膜的使用寿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崔彬刘迎龙于存涛谢宁宋来凤
- 关键词:同种心脏瓣膜内皮细胞化
- 肺血减少型重症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 一、治疗三尖瓣闭锁的不同Fontan术式动物实验对比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右房-右室连接(AVC)、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TCPC)及右房-肺动脉连接(APC)三种术式的血流动惫学效果及能量损耗情况。治疗三尖瓣闭锁,可利用...
- 于存涛
- 关键词:三尖瓣闭锁先天性心脏病
- 文献传递
- 持续血液净化结合控制性心脏减负荷治疗心血管术后严重急性左心衰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本前瞻性研究旨在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技术(CRRT)控制机体处于浅低温,迅速减少心脏前负荷,减少心脏做功治疗心血管术后严重左心衰。方法6例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左室射血分数LVEF〈30%,肺动脉楔压(PAWP)〉20mmHg),4种正性肌力药物难以维持循环。CRRT控制中心血温34℃;4h内滤出水分使PAWP从23mmHg降至11mmHg;减少血管活性药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0~70mmHg,心排出量(CO)〉2.0L/min;镇静、呼吸机控制呼吸、静脉营养。结果CRRT平均支持6天后心功能显著改善,恢复中心血温36.5℃,增加血管活性药使MAP回升〉80mmHg,恢复容量负荷,维持PAWP10—12mmHg,给予速尿20mg/h,24h尿量大于2000ml停速尿。5例患者顺利出院,1例于心肾功能完全恢复后20天死于残余动脉夹层破裂。结论应用CRRT减低心脏前负荷、减少心脏做功,辅以浅低温减低机体代谢使机体在浅低温下达到新的供需平衡,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心脏得以休息而康复,效果显著,为严重左心衰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张海涛刘楠杨戎于存涛朱俊明常谦孙立忠
- 关键词:浅低温
- “一站式”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合并胸主动脉疾病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至2016-01间,在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接受"一站式"TEVAR联合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胸主动脉疾病患者20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65.2±8.5(51~82)]岁。分析"一站式"手术的实施策略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结果:20例患者,1例植入胸主动脉支架2枚,19例植入胸主动脉支架1枚,其中3例分别同期实施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右侧髂总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平均冠脉搭桥[2.4±0.94(1~4)]支,10例(50%)采用乳内动脉桥。2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2.4±11.6(8~58)]天,6例(30%)患者接受输血治疗;低心排综合征1例(5%),采用体外膜氧合器(ECMO)辅助治疗,后又因胸液多二次开胸止血;术后30天死亡2例(10%)。17例患者(失访1例)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4±13.6(1~49)]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2个月、49个月因脑血管意外去世,15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TEVAR联合CABG"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合并胸主动脉疾病中期疗效满意,若需同期行去分支手术为TEVAR创造锚定区,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手术风险。
- 罗明尧常谦于存涛孙晓刚钱向阳陈雷吉冰洋张海涛方坤周洲舒畅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成形术胸主动脉
- 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抑制肺内实质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肺内实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 0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患儿分为肺保护组和对照组 (各 2 0例 )。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 ,对照组行常规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2 0例患儿 (两组各 10例 )术后取右下肺组织活检标本 ,原位末端标记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肺内实质细胞凋亡情况。同时监测围手术期肺功能及临床指标。结果 肺保护组肺内实质细胞凋亡率为 (10± 2 ) % ,而对照组肺内实质细胞凋亡率为 (18± 7) %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t=- 2 95 ,P <0 0 5 )。肺保护组术后氧指数较对照组高 ,回ICU病房后 0、6和 12h均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 (4 92± 172 )、(4 4 4± 10 4 )、(4 89± 5 8)mmHg和 (36 9± 12 6 )、(347± 10 7)、(340± 119)mmHg ,t =2 5 9,P <0 0 5 ;t=2 88,P <0 0 1;t =5 0 6 ,P <0 0 1];肺保护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 [(15± 11)h和 (2 6± 15 )h ,t=- 2 76 ,P <0 0 1]。结论 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可抑制肺组织内实质细胞凋亡 。
- 魏波刘迎龙于存涛常勇男李春华
- 关键词: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细胞凋亡体外循环脱噬作用
-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
- 目的:采用显微镜形态定量分析技术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的肺血管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矫正畸形、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病理参考指标。
方法:分别选择同年龄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患儿,肺动脉闭锁合并...
- 张晓彤刘迎龙阮英茆于存涛
- 关键词: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组织病理学矫正畸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