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
- 作品数:31 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一种天地深一体化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与更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地深一体化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与更新方法,根据SAR卫星的存档数据获得卫星维度的目标区域地面沉降信息,构建地面监测网获得地面维度的目标区域地面沉降信息,构建地下监测网获得地下维度的目标区域地面沉降信息,根...
- 龚绪龙闵望陆华喻永祥蔡田露卢毅刘明遥刘源张岩顾春生
- 一种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方法,步骤包括(1)将风干后的植物秸秆粉碎,平铺于盐碱地土壤表面;(2)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土,使土壤与植物秸秆颗粒混合;(3)清挖土壤;(4)在底土层内设置沟槽,在沟槽中心设置排盐管,排盐...
- 苟富刚龚绪龙张岩王永琦吕航王高祥
- 文献传递
- 基于概率积分法的潜山型地裂缝空间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苏南地区锡北镇地裂缝灾害活跃,且为典型的基岩潜山型抽水沉降地裂缝。以无锡锡北镇杨墅里地裂缝为研究对象(31.703174°~31.705488°N,120.452707°~120.453410°E),基于非连续介质理论,运用概率积分方法建立基岩潜山条件下的抽水沉降裂缝空间预测数学模型。运用该理论模型计算得出基岩潜山上覆岩土体的差异性沉降规律、地表倾斜程度及地表曲率变化规律,并指出地表倾斜程度与地表曲率为地裂缝易发位置的重要评价指标。将地裂缝空间预测数学模型计算出的沉降规律、地裂缝发生位置等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当W"(x)=0时,地表倾斜函数取得极值,此时x=±0.8 m,表明距模型左边界2.6 m与4.2 m处地表倾斜程度最大,差异性沉降最为明显。2)当W"′(x)=0时,地表曲率函数取得极值,x=0,表明在距模型左边界3.4 m处地表曲率最大,为拉应力集中位置。3)模型试验地裂缝集中发生2.4~2.6 m、3.3~3.5 m和3.9~4.2 m这3处;基于概率积分方法的潜山型地裂缝空间预测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预测模型能够合理解释物理模型试验中潜山山腰及潜山山顶三处地裂缝的发生位置,验证了其正确性,为地裂缝空间预测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龚绪龙张岩张岩张其琪张鑫全卢毅卢毅
- 关键词:地裂缝
- 连云港徐圩新区盐渍土盐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查分析土壤盐分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异特征,对于揭示土壤盐渍化成囚、制定盐渍土改良方案、提升土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沿海典型盐渍土分布区——连云港市徐圩新区作为研究区,应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研究区土壤盐...
- 王高祥苏小四张岩龚绪龙于军苟富刚吕航王永琦
- 关键词:盐渍土盐分环境影响因素
- 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地面沉降及地裂缝防控研究
- 2024年
- 苏州—无锡—常州(苏锡常)地区曾是中国地面沉降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地面沉降,随之因差异沉降诱发地裂缝灾害,21世纪以来沉降速率逐年趋缓,部分地区出现区域性的地面回弹,独特的地面沉降发展历程为全面解读地面沉降提供了理想的窗口。为揭示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生命周期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利用长时间序列、大区域尺度的三维渗流、应力、应变多场监测数据以及物理试验模型、数值模拟等技术对区域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宏观演变规律、成因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经历了发生、快速发展、趋缓、滞后和反弹5个阶段;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密切相关,其地层变形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开采导致的含水层和弱透水层的压密释水,主采含水砂层及相邻隔水层为沉降主要贡献层,并识别了地层压缩、回弹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地面沉降的贡献;地裂缝是地面沉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其空间展布及成灾时间与地下水水位、地面沉降、基岩起伏变化以及土层结构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提出了驱动地裂缝演化的压—拉—剪—弹物理过程,识别出了地裂缝发生的触发机制和临界条件。同时建立了以地质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为特色、多种技术方法融合的“天-空-地”立体化、地下水-地面沉降-地裂缝协同的监测体系,为地面沉降防控提供科学、详细的数据支撑;并创新区域-场地双尺度有限元耦合界面元法,成功实现了三维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地层形变特征及地裂缝生成和扩展的力学机制模拟,为地面沉降、地裂缝易发区精准圈定与防控提供了解决路径;通过总结基于技术创新支撑政府实施的地下水限采、禁采等地面沉降防控实践及其成效,为中国其他省/市地面沉降防控与地下水资源管理�
- 朱锦旗龚绪龙龚绪龙张云于军叶淑君张云张岩武健强叶淑君王彩会顾春生许书刚龚亚兵
-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裂缝
- 长江河口百米以浅土体含盐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演化被引量:7
- 2022年
- 土体含盐特征是研究环境演化、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和农业开发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采集长江河口地区土样907件并对土体盐分进行测试,得到土体易溶盐8大离子含量和pH值。根据测试结果对研究区100 m以浅土层含盐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层含盐量介于0.028%~1.226%之间。全新世土体随着深度的增加,土体含盐量呈增加趋势。含盐量最大值出现在如东组下段4-1层(埋深约26 m)淤泥质粉质黏土,盐分主要为NaCl。含盐量最小值出现在滆湖组下段的7~2砂层(埋深约81 m),其中HCO_(3)离子含量最高,其次为Cl;与Na;。深部土层(滆湖组)含盐量有所降低,黏性土含盐量一般大于砂土。各土层ESR(交换性钠)值均大于当地地表淡水SAR(钠吸附比)值,ESR最大值为当地地表淡水SAR值的47.7倍,最低值也为当地地表淡水SAR值的2.7倍,说明土体中可交换Na含量高。100 m以浅地层含盐特征受晚更新世晚期海侵和全新世海侵控制,土体盐分主要为NaCl,其主要来源为海水浸渍或浸染。更新世土层为陆相沉积,但受晚更新世晚期海侵与全新世海侵浸染,土体含盐量较高。如东组下段和中段地层为三角洲相沉积,受长江和海侵共同作用,盐渍土广泛分布;如东组上段土层为陆相沉积,土体已普遍脱盐,HCO_(3)离子含量最高。土体中Cl;含量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较大,特别是4-1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具有弱腐蚀性等级以上的土体占比高达99%,要做好基础防腐蚀工作。如东组上段的2-1和2-2土层(浅表土层)碱性较大,对农业和工程建设影响最大,需添加改良剂进行土体改良。
- 苟富刚龚绪龙龚绪龙张岩杨露梅
- 关键词:沉积环境易溶盐盐渍化滨海盐渍土
- 一种天地深一体化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与更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地深一体化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与更新方法,根据SAR卫星的存档数据获得卫星维度的目标区域地面沉降信息,构建地面监测网获得地面维度的目标区域地面沉降信息,构建地下监测网获得地下维度的目标区域地面沉降信息,根...
- 龚绪龙闵望陆华喻永祥蔡田露卢毅刘明遥刘源张岩顾春生
- 南通滨海新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风险预测被引量:8
- 2019年
- 地下水过量开采一直是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建设对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和战略意义。为合理利用与保护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有效地将地下水开采产生的地质灾害影响程度降到最小,以南通滨海新区为例,将地下水资源仅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并提出两种地下水应急供水方案,利用GMS软件建立了地下水流-地面沉降耦合数值模型,开展两种应急供水方案实施后地质风险的预测。结果表明:在满足南通滨海新区应急供水需求的条件下,两种方案实施后,仅会在应急开采井所在的区域产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的现象,同时在应急供水结束后,地下水位快速回升,地面沉降出现回弹的现象,总体产生的地质环境风险很小,两种地下水应急供水方案均具有可行性。
- 张岩张岩毛磊刘彦毛磊龚绪龙叶淑君
- 关键词: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地面沉降数值模拟
- 苏北沿海地区潜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被引量:3
- 2022年
- 为给苏北沿海地区潜水水质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地区潜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依据研究区2015年潜水取样深度小于20 m的281个采样点的水化学数据,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采用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法、氯碱指数及主成分分析法等,对研究区潜水水化学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潜水径流方向,潜水TDS(溶解性总固体)及水化学类型呈良好的水平分带规律,即补给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Na)或HCO_(3)·Cl-Na·Ca(Mg)型,径流区主要为HCO_(3)·Cl-Na·Ca型或Na·Mg型,排泄区为Cl·HCO_(3)-Na(·Mg)或Cl-Na型,且在径流过程中ρ(TDS)也逐渐增大;潜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随潜水流向,蒸发浓缩作用逐渐增强,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逐渐代替溶滤作用,在排泄区变为以阳离子交换、蒸发浓缩和混合作用为主,其中混合作用对滨海地区的影响最大;潜水水化学特征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 束龙仓温中琦张岩李进马倩陆小明
- 关键词:苏北沿海地区
- 基于网格模型的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方法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网格模型的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方法,包括:构建目标区域的网格框架;将目标区域内的地质体模型和现状模型的属性数据赋予给网格框架,得到目标区域的网格模型;针对每一网格模型的网格,根据网格的属性数据,计算并显示...
- 毛磊郝社锋龚绪龙 张其琪张岩许书刚瞿婧晶梅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