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清
  • 2篇血压
  • 2篇衰竭
  • 2篇老年
  • 2篇高血压
  • 1篇地平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动态血压监测
  • 1篇心病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衰竭
  • 1篇血浆
  • 1篇血浆同型
  • 1篇血浆同型半胱...
  • 1篇血清炎症

机构

  • 6篇上海市宝山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金洪
  • 2篇汪坚敏
  • 2篇庄则华
  • 2篇朱根法
  • 1篇赵传志

传媒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动态血压监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降压效果。方法选择4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前后的诊所偶测血压、动态血压、白昼和夜间的血压负荷及降压谷峰比率。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偶测血压、动态血压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0.5%。结论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达到24h全程平稳降血压,是符合时间诊疗学原理的理想降压药物。
金洪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94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人AMI并发UGH的机理,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000-2005 年收治的94例老年人AMI并发UGH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在AMI发病后的1-6天是发生UGH的高峰期。老年人AMI并发UGH病死...
朱根法庄则华汪坚敏黄锦成金洪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上消化道出血
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间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时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冠心病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的血清Mp特异...
朱根法庄则华汪坚敏黄锦成金洪
关键词:冠心病TNF支原体感染阳性率
H型高血压患者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AASI)特点,分析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各629例,分为H型高血压和非H型高血压组,检测其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分析两组间的一般指标和S-AASI的差异。结果 H型高血压患者S-AASI均数为0.663±0.04;非H型高血压患者S-AASI均数为0.471±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般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程度重于非H型型高血压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存在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金洪
关键词:H型高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38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持续治疗1年。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心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0%)高于对照组(79.71%);治疗6个月和治疗1年,治疗组的LVEF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LVEDD、LVESD和BNP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和1年,两组的TNF-α、hs-CRP、Hcy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6个月的hs-CRP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1年的TNF-α、hs-CRP、Hcy水平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CHF的疗效更优,对心功能和炎症因子具有改善作用。
金洪赵传志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心功能炎症因子
曲美他嗪对老年心脏衰竭患者血清IL-18的影响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老年心脏衰竭患者中的变化,以及曲美他嗪的干预作用。方法2011接诊24例老年心脏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心衰对照组12例,心衰曲美他嗪干预组12例,其中心衰曲美他嗪干预组应用曲美他嗪4周。另选取本院体检健康同龄人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心脏彩超测定心肌肥厚程度及左室射血分数(EF)。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IL-18。结果 (1)EF及左室体重指数结果:相比于健康对照组,心衰对照组及曲美他嗪干预组显著较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2)IL-18含量:心衰对照组及曲美他嗪干预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而且心衰对照组显著高于曲美他嗪干预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在3组中的IL-18的含量对比,显示了IL-18在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所起到的介导作用,以及反映心衰的发病程度,曲美他嗪可能通过纠正细胞因子的网络失衡发挥改善心衰作用。
金洪王瑾
关键词:心力衰竭曲美他嗪白介素-1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