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彦

作品数:11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老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卫生局青年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缺血
  • 4篇梗死
  • 3篇血性
  • 3篇卒中患者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卒中患者
  • 3篇老年
  • 3篇急性
  • 2篇上消化道
  • 2篇上消化道出血
  • 2篇细胞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出血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老年脑卒中
  • 2篇老年脑卒中患...

机构

  • 11篇北京老年医院

作者

  • 11篇付彦
  • 8篇张艳丽
  • 6篇黄勇军
  • 5篇王淑娟
  • 2篇高亚南
  • 2篇陈雪丽
  • 2篇许永利
  • 2篇刘丽君
  • 2篇刘宏斌
  • 2篇朱瑞
  • 1篇董小瑾
  • 1篇邢方印
  • 1篇张春柳
  • 1篇李春璐
  • 1篇廖艳红
  • 1篇杨春艳
  • 1篇刘宏
  • 1篇贾晓丽
  • 1篇李亚伟
  • 1篇王亚强

传媒

  • 3篇北京医学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对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腕背伸功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在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的腕背伸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应用AM800型神经功能重建仪对患侧上肢腕背伸肌群进行20min/d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入院24h内和治疗后12周分别对两组的最大肌电幅度、腕背伸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法及改良Barthel(MBI)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腕背伸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的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高亚南陈雪丽许永利王亚强杨春艳贾晓丽张春柳董小瑾付彦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介入
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加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加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加用替罗非班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溶栓后6 h内,n=52)、中期组(溶栓后6~12 h,n=38)和晚期组(溶栓后12~24 h,n=30)。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功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血栓调节蛋白(TM)]、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中期组、晚期组,中期组患者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vWF、VE-cadherin、T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vWF、VE-cadherin、T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vWF、VE-cadherin、TM水平显著低于中期组、晚期组(P<0.05);治疗后,晚期组患者vWF水平显著高于中期组(P<0.05),中期组与晚期组患者VE-cadherin、TM水平差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hs-CRP、Hcy、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hs-CRP、Hcy、IL-1β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hs-CRP、Hcy、IL-1β水平显著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中期组患者hs-CRP、Hcy、IL-1β水平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再闭塞、心肺并发症�
付彦张志勇张艳丽李亚伟
关键词:静脉溶栓替罗非班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脂联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清脂联素(AP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9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T2DM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T2DM合并ACI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内外动脉分叉部进行扫描检查,测量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记录粥样硬化斑块数目、性质及部位,并测量血管管径,计算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狭窄≥50%)。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分析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PN与sICAM-1、sVCAM-1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71.43%(20/28)、91.94%(57/62),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6.563,P<0.05)。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6、4.178,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17.86%(5/28)、20.97%(13/62),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6±0.17)、(1.08±0.05)mm,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大于对照组(t=8.526,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血清CRP、sICAM-1和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PN与sICAM-1、sVCAM-1水平呈负相关(r=-0.294、-0.213,P<0.05)。结论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sICAM-1、sVCAM-1水平升高;APN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保护因素,sICAM-1、sVCAM-1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检测T2DM患者血清APN、sICAM-1、sVCAM-1水平有助于
付彦
关键词: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脂联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对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对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老年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3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纠正原发病、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血小板联合治疗。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药抗血小板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并测定凝血功能指标,比较症状进展、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IB小于对照组,APTT、P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在NIHSS评分、MBI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症状进展、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联合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延缓症状的进展,降低复发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黄勇军张艳丽付彦王淑娟刘宏斌朱瑞
关键词:老年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心脑宁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并发症较多,发生快,血管再通禁忌多,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我们于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应用心脑宁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的心肌缺血,疗效较好,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以急性脑梗死入院,同时合并有头晕、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患者于发病24~48 h,行螺旋CT或MRI检查,明确脑梗死部位、面积大小。
王淑娟黄勇军张艳丽刘宏付彦廖艳红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心脑宁胶囊心肌缺血疗效观察心电图检查
踝足矫形器的早期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nkle-foot orthosis,AFO)的早期干预治疗在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早期AFO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入院24 h内对两组的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初次评定。对照组给于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早期卧床时开始使用轻型高温热塑AFO,每日至少佩戴12 h。每月治疗后再次进行评定,12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患侧步频、10 m自由步行速度、患侧跨步长进行最后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10 m自由步行速度[治疗组(0.58±0.31)m/s,对照组(0.30±0.21)m/s]、步频[(治疗组(82.50±4.31)步/m,对照组(51.30±5.21)步/m]、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治疗组(32.32±5.47)°,对照组(12.56±5.1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75.21±15.23),对照组(43.52±12.37)]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AFO的早期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高亚南付彦邢方印许永利李春璐陈雪丽
关键词:脑卒中踝足矫形器早期干预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急性手结区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急性手结区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手结区梗死患者,根据影像特点分为孤立病变组和多发病变组,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观察患者出院后半年规律随访的结果。结果 共纳入20例急性手结区梗死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83岁,平均(59.2±18.0)岁;孤立病变组9例,多发病变组11例。全部患者均表现为单手瘫,其中孤立性手瘫12例(60.0%)、伴同侧手麻5例(25.0%)、伴构音障碍3例(15.0%)。最常见的卒中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8例,40.0%),其次为小血管闭塞型(small-artery occlusion,SAO)(6例,30.0%),少见病因包括烟雾病、颈动脉夹层及颈动脉体瘤。孤立病变组SAO型病因占比高于多发病变组(66.7%比0.0%),LAA型病因占比低于多发病变组(11.1%比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手结区梗死在头颅MRI的新发病灶直径为0.5~12 mm,病灶仅局限于手结区或散发于皮层;病灶30.0%在手结区内侧、以尺侧3指无力为主,15.0%在外侧、为桡侧2指无力,55.0%累及整个手结区,为全手无力。6个月随访期内95.0%患者预后良好,无死亡,仅1例LAA型患者出现复发脑梗死。结论 急性手结区梗死是罕见的卒中类型,此类卒中总体预后良好。主要临床表现为孤立性手瘫,最常见的卒中病因为LAA及SAO,头颅MRI显示病灶分布对病因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孙晓欣张志勇刘新秀朱瑞付彦张艳丽
关键词:卒中影像学特点
血浆CXCL12、sVCAM-1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浆趋化因子CXCL12、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117例,根据患者TIA后7 d内是否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n=37)和非缺血性脑卒中组(n=8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入院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XCL12、sVCAM-1水平,并采用ABCD2、埃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对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病风险进行评分。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Hcy、CXCL12、sVCAM-1水平,以及ABCD2、ESRS、SPI-Ⅱ评分高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P均<0.05)。血浆CXCL12、sVCAM-1水平及ABCD2、ESRS、SPI-Ⅱ评分是TIA后7 d内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1.881、1.652、1.342、1.266、1.257,P均<0.05)。TIA患者血浆CXCL12、sVCAM-1与ABCD2、ESRS、SPI-Ⅱ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血浆CXCL12、sVCAM-1对TIA后7 d内缺血性脑卒中预测价值:血浆CXCL12的AUC为0.806,最佳截断值为9.27μg/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6、0.79,准确性为0.85;血浆sVCAM-1的AUC为0.781,最佳截断值为622.39μg/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2、0.75,准确性为0.80;血浆CXCL12联合sVCAM-1的AUC为0.929,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92、0.87,准确性为0.93。结论血浆CXCL12、sVCAM-1检测对TIA早期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预测价值。
黄勇军张艳丽付彦王淑娟刘宏斌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趋化因子CXCL12
老年脑卒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寻找老年脑卒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利前瞻、早期制定防治策略。方法对47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7.4%。老年脑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34.4%,远高于老年脑梗死患者(5.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进行肠内营养,并发肺部感染及电解质紊乱,以及脑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升高。结论肠内营养、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和脑出血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张艳丽黄勇军付彦王淑娟刘丽君
关键词:脑卒中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人
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缺血性卒中继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析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缺血性卒中继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认知、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缺血性卒中继发VCI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治疗3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oCA评分),抑郁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生存质量状况[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结果:治疗3月后MoCA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2组BI指数明显提升(P<0.05),且观察组BI指数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WHOQOL-BREF的4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缺血性卒中继发VCI患者,可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改善情绪、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付彦黄勇军张艳丽张正慧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艾司西酞普兰生活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