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宝

作品数:22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检察
  • 2篇刑事
  • 2篇人民检察
  • 2篇人民检察院
  • 2篇认罪
  • 2篇自愿
  • 2篇检察案例指导...
  • 2篇检察院
  • 2篇案例指导制度
  • 1篇当事
  • 1篇当事人
  • 1篇刑事再审
  • 1篇言词
  • 1篇言词原则
  • 1篇业务应用系统
  • 1篇一亩三分地
  • 1篇应用系统
  • 1篇再审
  • 1篇侦查
  • 1篇侦查阶段

机构

  • 10篇天津市人民检...

作者

  • 10篇李国宝
  • 1篇杜国伟
  • 1篇贾艳芳
  • 1篇刘津慧
  • 1篇王士春
  • 1篇王魁
  • 1篇林强

传媒

  • 4篇中国检察官
  • 2篇人民检察
  • 1篇犯罪研究
  • 1篇检察调研与指...
  • 1篇以审判为中心...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增强检察监督“刚性”之路径--以修订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为视角被引量:3
2018年
监督效力"刚性"不足,是制约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瓶颈。本文通过分析法律监督实例,发现检察监督的效力强弱与监督手段、监督能力、配套措施、监督体系、监督权威等因素有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效果,须从完善监督手段效力、提升检察监督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健全法律监督体系、提升法律监督权威五个方面着手。
李国宝
关键词:检察监督监督效力
中国特色的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研究
2019年
案例指导制度是指最高司法机关通过选编在认定事实、证据采信、适用法律和规范裁量权等方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例,为全国司法机关处理同类案件提供指导和参考,规范司法办案行为,促进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促进法律统一公正实施的制度。案例指导制度是在我国制定法的框架下,于司法环节建立的一种补充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检察案例指导制度正式建立。此后,该《规定》经过2015年、2019年两次修订,逐步趋于完善。2018年10月26日修订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发布指导性案例",标志着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经过多年探索正式得到立法承认。但检察案例指导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黄祖帅李国宝
关键词:检察案例指导制度检察官最高人民检察院
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建构被引量:3
2014年
实践表明,刑事再审检察建议具有协商性、协同性和灵活性等制度优势和弥补抗诉手段不足的现实需求,有利于丰富监督手段、填补监督真空、促进权利救济。建议通过效力渊源法律化、沟通协商常态化、制度化、监督范围科学化、运行方式程序化、法律文书规范化等途径完善刑事再审检察建议制度。同时,理顺刑事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之关系,构建多元化监督手段体系。
王士春李国宝
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制度研究——以聂树斌案等5个冤错案件为视角被引量:9
2017年
自愿性是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当性基础。重大冤错案件为研究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提供了深刻的警示。自愿性内涵应从意思表示自愿真实出发,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基于对权利与后果的充分认知、出于对案件情况的理性考虑、源于自由意志自主决定,而非胁迫、欺诈或者误解等的结果。为确保认罪认罚自愿性,应从案件适用范围、权利告知、程序监督、有效法律帮助、任意反悔权等方面建构贯彻全程的制度保障体系。
李国宝
区域金融犯罪协同治理研究——以京津冀区域内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样本被引量:1
2016年
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对区域性犯罪的治理提出了迫切要求,研究区域性司法协同问题对于区域性犯罪治理意义重大。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要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机制,必须要有法治支撑。检察机关担负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使命。区域内各地检察机关应当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建立和完善协同工作模式,共同思考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地区法治建设与检察工作的协同发展和创新发展。
杜国伟李国宝
关键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协同治理京津冀区域金融犯罪法治经济
完善刑事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制度之思考
冤案是刑事司法的阴影,透过这片阴影,人们可以看到司法制度的漏洞与缺陷,而亡羊补牢仍可推进刑事司法制度的进步和改良。1当前,我国刑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正在蓬勃试点之中,将推进我国刑事司法文明进入新阶段。然刑事司法事关人权...
贾艳芳李国宝
关键词: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
庭审质证制度之完善与检察应对——以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为背景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庭审质证是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的关键性制度设计。如果说,从生产决定消费到消费决定生产,逻辑转换背后的机制是市场;那么,从侦查为中心向审判为中心逻辑转换的...
刘津慧李国宝
关键词:直接言词原则交叉询问规则控辩双方审判中心主义
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推动检察工作理念与方式转变
2015年
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全面部署,开创了全新的信息化执法办案模式,对检察机关工作理念与方式的现代化转型具有历史性推进意义。技术手段建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塑造工作理念与方式。检察机关构筑了以系统为核心、信息技术为支撑、案件集中管理等制度为保障、“全员、全面、全程、规范”应用为特征的新型执法办案模式,笔者称之为“系统模式”。
李国宝
关键词:业务应用系统检察工作办案模式机关工作集中管理
检察案例指导制度:运行分析与完善建议
2020年
案例指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指导性案例是重要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通过对15批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制发和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指导性案例在规模体系、供给结构、适用制度、编辑发布、效力效果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借鉴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案例研究中心”探索实践,围绕检察官办案这一核心环节,从加强检察官案例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培养角度,建议加强理念宣传,明确制度效力,实施程序约束,强化能力培养,完善辅助机制,建立激励措施,实现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应用机制逐步完善。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宫鸣史宝龙黄祖帅王魁林强李国宝
关键词:检察案例指导制度
当事人申诉上访的事实根源与对策研究——以“主观事实”为视角的考察
2016年
当事人从自身内心认定的主观事实出发,并据此预测法律后果。主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存在差距,是部分当事人频繁申诉、上访的重要原因。事实差距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现代法律制度与落后法律文化之间的矛盾。检察机关控申部门加强现代法律文化、法律理念宣传,是消除主观事实消极影响、树立法律事实权威、从源头上实现息诉罢访的重要方法。
李国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