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丽

作品数:18 被引量:78H指数:7
供职机构:唐山市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9篇黄斑
  • 5篇血管
  • 5篇疗法
  • 5篇激光
  • 5篇病变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水肿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瞳孔
  • 4篇瞳孔温热疗法
  • 4篇热疗
  • 4篇热疗法
  • 4篇温热疗法
  • 4篇经瞳孔温热疗...
  • 4篇黄斑水肿
  • 4篇光凝

机构

  • 18篇唐山市眼科医...

作者

  • 18篇梁丽
  • 9篇徐斌
  • 6篇杨露
  • 4篇段春艳
  • 3篇孙秋艳
  • 2篇刘长颖
  • 2篇王杰
  • 2篇陈芳
  • 2篇常华
  • 2篇单明华
  • 1篇廖奇志
  • 1篇齐翔云
  • 1篇张希彦
  • 1篇田石琦
  • 1篇王焕荣
  • 1篇刘庆华
  • 1篇姜皓
  • 1篇刘秀荣
  • 1篇谷丽英
  • 1篇刘华

传媒

  • 4篇眼科研究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学相干多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诊断应用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AMD患者73例(106只眼),对所有患眼分别进行OCT、共焦激光断层扫描(HRT)、视网膜厚度分析(RTA)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3种检测方法对几种病因的阳性检出率,发现相对RTA和HRT检测方法,OCT对AMD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其中对玻璃膜疣、脉络膜新生血管、地图状萎缩病变症状检出效率均显著高于RTA和HRT检测方法(P<0.05)。结论对AMD的检查中,相对其他检测方法,OCT技术灵敏性及特异性较高,且具有非接触性及对机体伤害小的特点,在目前的老年性眼底黄斑病变的检查中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单明华梁丽王云松孙玉兰
关键词: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厚度分析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检测在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德国Roland公司的RET Iscan视觉电生理仪,检测12例(24只眼)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患者,记录全视野ERG 5项反应波形的振幅(μv)及潜伏期(ms)、m-ERG的P_1波振幅密度(deg/nv)及潜伏期(ms),并以健眼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视视锥细胞反应和30 Hz闪烁光反应振幅重度降低、潜伏期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暗视3项反应大致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的结果比较,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组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反应密度在1~5环均有显著性下降。结论全视野ERG联合m-ERG检测在对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谷丽英梁丽王焕荣安阳
关键词:多焦视网膜电图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传统格栅样激光与577nm黄色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比较传统格栅样激光光凝(macular laser grid photocoagulation,MLG)与577nm黄色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眼底检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ME患者168例174只眼随机分为MLG组82例85眼和微脉冲组86例89眼,对比分析治疗前后2组患者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macular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MT)及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结果治疗后6个月,MLG、微脉冲组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CMT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G组MS较治疗前降低,微脉冲组MS较治疗前提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LG和577nm黄色微脉冲激光治疗ME都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CMT。但MLG降低了患者MS,而577nm黄色微脉冲激光治疗可提高患者MS。
梁丽单明华徐斌王杰杨露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闭塞黄斑水肿激光疗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底自发荧光的图像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在人口逐渐老龄化的社会发病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诊断和检查病情进展一直是眼科医生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眼底自发荧光越来越引起眼科界的关注,因其简便易行,同时具有敏感性和无创伤性的特点,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提供了更为先进可靠的指标,为临床诊断带来新的理念。
梁丽徐斌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眼底自发荧光脂褐质
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凝兔眼视网膜即刻组织学观察及凋亡细胞检测
戴奕娟张希艳梁丽徐斌杨露郑继密等
该项目成功地建立了兔TTT治疗的模型,再次模型上进行了即刻的病理观察和细胞凋亡的检测,同时设立了对照组与试验组进行比较;发现不同能量的TTT激光照射后,产生不同的激光效应,并且发现Ⅰ、Ⅱ、Ⅲ级光斑均可以发现有细胞凋亡现象...
关键词:
关键词:经瞳孔温热疗法激光照射TTT治疗动物模型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结构和微血管改变定量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检查,观察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及各象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特征并作定量分析。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12/2020-05我院确诊DR患者33例54眼,并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6例8眼、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18例28眼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9例18眼。选取同期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例26眼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定量分析不同分期DR患者黄斑区GCIPL厚度及各象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线性密度(VD)和血管灌注密度(PD)。结果:DR组患者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VD、PD及GCIPL厚度最小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期DR患者黄斑区GCIPL厚度最小值及各象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VD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下方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VD对DR的诊断价值最高(AUC=0.807、最佳诊断界限值为18.60mm^(-1)、灵敏度为0.923、特异度为0.648)。DR患者黄斑区GCIPL厚度最小值与各象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VD均呈正相关(r=0.342、0.480、0.384、0.342,均P<0.05)。结论:OCT结合OCTA检查为早期评估及定期随访DR的进展提供了可重复、可定量的检测方法和监测指标。
刘长颖李玲娜张怀强刘庆华梁丽赵旭铮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传统格栅样激光与577nm黄色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疗效对比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比较传统格栅样激光光凝(macular laser grid photocoagulation,MLG)与577 nm黄色微脉冲激光治疗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眼底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ME患者97例116眼纳入研究。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LG组和微脉冲组,分别为46例57眼、51例59眼。MLG组行561nm黄绿光连续波长激光光凝治疗,微脉冲组患者行577 nm黄色微脉冲激光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行眼底、矫正视力、OCT及微视野检查,检测其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黄斑10°范围内视网膜光敏感度。以治疗后6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CMT及光敏感度的变化,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矫正视力、CMT及光敏感度差值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6个月,MLG组、微脉冲组矫正视力分别为0.41±0.20、0.44±0.18,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3、3.398,均为P<0.05)。两组治疗前后矫正视力的差值分别为0.07±0.03、0.09±0.02,两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4,P>0.05)。治疗后MLG组、微脉冲组CMT分别为(328.13±107.66)μm、(316.54±73.21)μm,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8、4.086,均为P<0.05)。两组治疗前后CMT的差值分别为(24.71±11.09)μm、(53.27±13.67)μm,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1,P>0.05)。治疗后MLG组、微脉冲组光敏感度分别为(4.33±1.72)dB、(6.52±2.56)dB;MLG组光敏感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1,P<0.05);微脉冲组光敏感度较治疗前提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569,P<0.05)。MLG组、微脉冲组治疗前后光敏感度差值分别为(-0.89±0.26)dB、(1.12±0.31)dB,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1,P<0.05)。结论 577nm黄色微脉冲激光治疗ME较MLG更为安全有效,在减轻ME、提高患者视力的同时,保护了视功�
徐斌戴奕娟梁丽杨露
关键词:黄斑水肿
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对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随机抽取行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25例(25只眼),利用OCT测量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时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1mm区域、3mm区域及5mm区域的上方、鼻侧、下方、顺侧9个区域的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时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对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小,是安全有效地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方法。
姜皓梁丽刘鹏飞刘华徐斌梅云腾廖奇志
关键词: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折叠人工晶状体OCT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戴奕娟梁丽徐斌杨璐
关键词:脉络膜血管瘤经瞳孔温热疗法疗效观察良性肿瘤后极部TTT
应用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凝兔眼视网膜即刻组织学观察及凋亡细胞检测
2006年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视网膜所引起的即刻组织学反应,同时检测视网膜光斑处细胞凋亡现象。方法取健康灰色家兔10只,随机将每只兔的左右两眼分为对照眼和实验眼。用波长810nm的激光光凝兔眼视网膜,形成Ⅰ、Ⅱ、Ⅲ级光斑,即刻摘除眼球。取光凝视网膜用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并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Ⅰ级光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感光细胞和外核层细胞水肿破坏,细胞结构混乱;Ⅱ级光斑上述细胞溶解破坏;Ⅲ级光斑视网膜全层破坏严重。细胞凋亡检测见各级光斑区域光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不同光斑区的激光引起的视网膜破坏程度及侧重部位不同,而这种破坏表现为细胞凋亡的产生。
戴奕娟张希彦梁丽杨秀红杨露徐斌
关键词:经瞳孔温热疗法激光光凝视网膜组织病理学细胞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