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吉卫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瘤
  • 3篇手术
  • 3篇疗效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入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开颅
  • 1篇单鼻孔
  • 1篇单鼻孔蝶窦
  • 1篇单鼻孔蝶窦入...
  • 1篇弹簧圈
  • 1篇导管
  • 1篇蝶窦
  • 1篇蝶窦入路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管内栓塞治...

机构

  • 6篇北京市门头沟...

作者

  • 6篇郭吉卫
  • 5篇路长宇
  • 5篇夏吉勇
  • 5篇李志强
  • 5篇苗林

传媒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7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分组。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49例(神经内镜组),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38例(显微镜组)。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垂体肿瘤切除术的疗效。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激素水平好转率均明显优于显微镜组。结论与传统显微镜手术比较,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效果肯定、预后较好,是垂体腺瘤理想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夏吉勇焦铁鹰李志强路长宇苗林郭吉卫
关键词:垂体腺瘤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
基层医院开展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分析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分析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远期疗效。结果:血肿基本消失48例,少量血肿残余2例,1例复发。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较为简便、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可以在基层医院开展。
李志强夏吉勇苗林路长宇郭吉卫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心静脉导管微创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30~50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小量(30~5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寻求治疗中小量脑出血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30~5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组和软通道穿刺治疗组,各39例。观察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再出血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3个月后的ADL分级状况。结果:软通道穿刺组术后感染、癫痫、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组(P〈0.05);两组间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通道组和小骨窗组恢复良好率分别为74.36%(29/39)和69.23%(2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通道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均小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小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相比治疗效果相似,费用较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较少。
李志强夏吉勇路长宇苗林郭吉卫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4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2例,术前均行头颅CTA检查,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术后恢复良好27例,轻度残疾8例,中度和重度残疾6例,死亡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野显露良好。
夏吉勇焦铁鹰李志强路长宇苗林郭吉卫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A显微手术
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后72小时内行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发病后均行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共检出34枚动脉瘤,其中单发26例,2枚4例。结果34枚动脉瘤中,100%栓塞24枚,95%栓塞6枚,90%栓塞2枚,80%栓塞2枚。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包括微弹簧圈脱出至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严重脑血管痉挛2例,术后脑梗死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5例;出现偏瘫4例,后经综合治疗后逐渐恢复;死亡1例,死亡原因:因口服抗血小板药并发消化道出血。随访1~6个月,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早期手术和及时术后处理对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夏吉勇焦铁鹰李志强路长宇苗林郭吉卫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微弹簧圈
血管内介入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比较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对血管内介入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进行临床比较。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37例随机分为手术组(18例)和介入组(19例)。手术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介入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死亡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住院天数及手术室费用。结果:2组治疗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介入组治疗后ADL分级优于手术组(P=0.023),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手术室费用均低于手术组(均P<0.01)。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手术。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具体分析,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
郭吉卫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开颅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