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聪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增强子
  • 1篇增强子结合蛋...
  • 1篇正常核型
  • 1篇融合蛋白
  • 1篇融合蛋白质类
  • 1篇实时聚合酶链...
  • 1篇髓系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迁移
  • 1篇转录
  • 1篇转录本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表型
  • 1篇细胞迁移
  • 1篇酶链反应
  • 1篇结合蛋白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血液病...

作者

  • 3篇韩聪
  • 1篇陈晓娟
  • 1篇黄晓军
  • 1篇刘生伟
  • 1篇岑建农
  • 1篇林振兴
  • 1篇陆小军
  • 1篇张家源
  • 1篇李小青
  • 1篇竺晓凡
  • 1篇罗茗月
  • 1篇郭晔
  • 1篇肖敏
  • 1篇陈玉梅
  • 1篇韩薇
  • 1篇阮敏
  • 1篇李庆华
  • 1篇王玥
  • 1篇耿素霞
  • 1篇马道新

传媒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转换国际标准化的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的转换系数多中心再确认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再确认已获得的用于转换慢性髓性白血病国际标准化的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BCR-ABLIS)的转换系数(CF)的有效性。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简称PKUPH)统一制备用于再确认15家单位9或18个月之前已获得的CF的比对样品,即用BCR-ABL阴性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有核细胞稀释BCR-ABL(P210)阳性细胞制备出相同16套、每套24种不同BCR-ABL水平的样本,加入TRIzol中。15家单位分别检测1套,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对其与PKUPH的BCR-ABLIS检测值分别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对于未达到再确认标准的单位,去除结果明显偏离的样本直至其检测值与PKUPH的BCR-ABLIS之间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0.98,来计算新的CF。结果10家单位达到标准(偏倚介于±1.4倍,且95%可信区间介于±6.0倍),说明原有的CF依然准确,可以继续有效转换BCR-ABLIS。5家未达到标准的单位通过重新计算得出新的CF,分别是原有CF的1.8~6.3倍。结论通过室间样本比对的CF再确认过程既检验了原有CF是否依然有效,又使CF不再有效的单位获得新的适用于当前的CF,保持了BCR-ABLIS应用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秦亚溱马道新王云贵王丽丽王玥刘生伟陆小军李小青岑建农肖敏林振兴耿素霞梁超程辉韩聪韩薇黄晓军
关键词:BCR-ABL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核仁磷酸蛋白和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儿童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中核仁磷酸蛋白(NPM1)和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并初步了解其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住院的CN-AML患儿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NPM1、CEBPA基因,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NPM1第12外显子突变、CEBPA基因外显子.回顾性分析这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研究NPM1突变、CEBPA突变与临床特征、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30例,3例(10%)NPM1突变者均为A型突变,2例(6.7%) CEBPA突变者均为双位点突变,另有3例FLT3/ITD突变患儿.伴NPM1突变或FLT3/ITD突变患儿初诊白细胞计数为102.80×109/L(24.40×109~252.10×109/L),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为94.0%(88.0%~97.5%),高于无突变患儿[18.56×109/L(0.77×109 ~ 388.80×109/L)、80.0% (16.0% ~98.0%)](t=2.353,P=0.043;t=3.804,P=0.002).NPM1或CEBPA突变患儿第1疗程均完全缓解,2年无事件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为100%;其余CN-AML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40.1±11.2)%及(51.8±10.9)%,低于NPM1或CEBPA突变患儿(P值分别为0.044,0.091).结论 伴NPM1及CEBPA双位点突变CN-AML患儿具有预后良好的趋势.
阮敏张丽韩聪刘晓明艾晓非张家源刘天烽杨文钰陈晓娟郭晔王书春李庆华邹尧陈玉梅竺晓凡
关键词:儿童DNA突变分析
重组约氏疟MIF对小鼠BM-DC细胞表型与功能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索约氏疟原虫来源重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PyMIF)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并经GM-CSF和IL-4诱导,培养得到BM-DC;经PyMIF刺激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LR2、TLR4、CD80、CD86、CD40和MHCⅡ分子表达,ELISA方法检测IL-12和IL-10分泌;经PyMIF刺激的BM-DC与CD4+T或CD8+T细胞共培养,检测T细胞CD69表达和IL-2分泌情况,并检测CD8+T细胞对靶细胞杀伤能力。结果 PyMIF可下调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TLR-4的表达(平均荧光强度标准化后比值由1±0.001下降到0.81±0.02,P<0.05);但不能影响BM-DC细胞表面分子TLR2、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也不改变BM-DC分泌IL-12及IL-10的功能。与PyMIF刺激的BM-DC共孵育后,CD8+T的CD69表达下降(平均荧光强度标准化后比值由2.6±0.8下降到2.0±0.7,P<0.05),但未改变CD4+T细胞CD69表达I、L-2分泌,及CD8+T细胞IL-2分泌。结论 PyMIF可能是通过下调BM-DC细胞TLR4表达来抑制免疫细胞对疟原虫的识别,使之逃逸机体的攻击而存活。
罗茗月韩聪邵丁丁刘娟王恒
关键词:CD69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