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冀敏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重症
  • 2篇重症
  • 2篇患儿
  • 2篇监护
  • 2篇腹泻
  • 2篇腹泻患儿
  • 2篇干预
  • 2篇NICU
  • 1篇单唾液酸神经...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血性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机构

  • 8篇安阳市妇幼保...

作者

  • 8篇冀敏
  • 1篇刘杰

传媒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5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床旁隔离对秋季腹泻患儿院内感染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实施床旁隔离措施后对秋季腹泻患儿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4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观察组76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予抗病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脱水等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床旁隔离措施。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秋季腹泻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31%(1/76)、11.7%(8/6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秋季腹泻患儿实施床旁隔离措施能明显改善轮状病毒肠炎院内感染,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冀敏
关键词:秋季腹泻
NICU环境卫生学的监测结果分析及管理对策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了解NICU环境卫生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调查2011年∽2013年8月NICU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结果 NICU无菌物品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样品共220份,对6类项目进行监测,合格207份,合格率为93.2%,2例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加强各项管理措施,严格NICU消毒制度,职责明确,重视可能导致污染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NICU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冀敏
关键词:NICU环境质量管理对策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患儿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患儿74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37)与参照组(n=37),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较参照组短(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97.30%较参照组81.08%高(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患儿采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可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并具有较高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冀敏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11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BNA评分及CT值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冀敏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13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调查安阳地区某医院213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了解相应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受血者在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第一不适症状的表现、发生时间、人员类型及处置方法。结果输注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第一不适症状主要为荨麻疹,血浆所致输血不良反应占比最高;3种血液成分输注后第一不适症状出现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不适症状主要由受血者或家属发现;主要处理方法为立即停止输血。结论输注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制剂时,应准确掌握常见不适症状的首发表现形式,加强输血巡诊工作,采取正确有效的处置方法,提高输血安全性。
冀敏邵丹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不适症状
小儿输液中外周固定板的应用效果
2019年
目的探讨小儿输液中外周固定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例需要进行输液的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胶布固定,对观察组患儿使用输液固定板进行固定。比较两组单次穿刺固定完成时间、重复穿刺率、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单次穿刺固定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重复穿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药液渗漏、软管交叉、固定处损伤、针头滑脱及手指麻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固定板的应用可有效缩短小儿输液中单次穿刺固定时间,有助于降低重复穿刺率,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冀敏
关键词:小儿输液
NICU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发病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发病预测模型,为临床中尽早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发生新生儿败血症63例纳入败血症组。按照1∶2比例随机纳入医院出生足月健康新生儿126名为健康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本预测模型与新生儿败血症风险计算器(SRC)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评估效能,并分析其评估结果相符程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出生时Apgar评分均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败血症计算器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0.906,当二者联合时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4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模型中在SRC计算器评估为“败血症表现”(n=55)、“疑似临床”(n=19)以及“正常”(n=115)三个等级下预测模型平均得分分别为(11.83±1.86)、(8.76±1.58)、(4.55±1.09)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实验室血液学指标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评估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联合SRC可提高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评估效能。
冀敏刘杰李焕朱彩霞杜鹃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新生儿重症监护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其干预对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干预后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 NICU)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环境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后体质量增长情况、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值。结果两组早产儿入院时体质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的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4~5 d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7.9±1.6) h、(7.8±1.4)h、(12.1±2.3)mg/d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3±5.2)h、(52.2±6.7)h、(14.3±2.9)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对重症监控室的噪音、强光、外界刺激等因素适应力低。环境干预尽可能降低外界因素对患儿的干扰,利于患儿健康成长,有临床推广价值。
冀敏
关键词:新生儿早产儿干预对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