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二龙路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臀沟中线小凹切除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伴大范围感染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臀沟中线小凹切除术在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伴大范围感染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11-09~2013-09收治骶尾部藏毛窦伴大范围感染的患者共14例,采用臀沟中线小凹切除术治疗,术中偏离中线切开引流骶尾部感染灶,逐个切除患者臀沟中线小凹后缝合伤口,术后换药至伤口愈合。评价指标包括治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伤口并发症、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30-60 min,中位手术时间40 min。住院时间12-20 d,中位住院时间17 d。伤口愈合时间3-4周,中位伤口愈合时间3.5周。术后2例患者臀沟中线小凹处伤口裂开,经换药愈合。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臀沟中线小凹切除术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伴大范围感染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 于锦利段宏岩蔡姮婧王凯孙磊郝鹏
- 关键词:藏毛窦微创手术
- 部分瘘管切开肛瘘栓填塞治疗括约肌上型肛瘘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部分瘘管切开肛瘘栓填塞在括约肌上型肛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5例患者切开括约肌外侧瘘管,保留穿过括约肌的部分瘘管,清除瘘管内坏死组织,切除内口处黏膜组织,将肛瘘栓修剪后由内口拉入瘘管,近端用2-0可吸收线缝合,固定于内括约肌并用黏膜覆盖,远端缝合固定于外括约肌。结果5例全部治愈,术后无肛瘘栓脱落,无伤口感染,肛门功能良好,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部分瘘管切开肛瘘栓填塞治疗括约肌上型肛瘘对肛门括约肌无损伤,可避免脓腔残留,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 于锦利鹿雅镜王培馨王凯段宏岩薛瑶函
- 关键词:切开术手术
- 伴有高位盲端的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方法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伴有高位盲端的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收治的2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体征、腔内超声及核磁共振(MRI)检查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治疗方法。手术采用内侧或外侧入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愈率为92.3%(24/26)。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无复发、无肛门失禁者。内侧入路手术采用超声刀切开治愈的6例病人中5例一次手术治愈,采用挂线疗法治愈的10例病人中仅1例一次手术治愈。结论切开挂线术应结合高位盲端与括约肌的关系及肛瘘PARKS分型确定手术入路,术前评估应联合腔内超声及MRI检查,内侧入路手术采用超声刀可减少手术次数。
- 于锦利段宏岩鹿雅镜蔡姮婧王培馨王凯
- 关键词:直肠瘘腔内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治疗学
- MRI与直肠腔内超声对ParksⅢ型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MRI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诊断ParksⅢ型复杂性肛瘘的价值,并分析两者指导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并手术的40例ParksⅢ型复杂性肛瘘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MRI组与直肠腔内超声组,每组各20例。分析两组内口、主管、支管/脓腔、脓肿在术前及术中的检出情况,两组基于各自术前诊断结果予以相同术式治疗,术后随访4个月并记录两组复发率。结果直肠腔内超声组术前检出内口、主管、支管/脓腔数量分别为28个、30个、34个,术中检出分别为32个、32个、31个。MRI组术前检出内口、主管、支管/脓腔数量分别为30个、35个、30个,术中检出分别为36个、36个、33个。超声检查组有1例在术中探查可见脓肿,但术前未检出;MRI组无脓肿漏诊。直肠腔内超声组术后4个月复发率为30.00%(6/20),MRI组为5.00%(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结论术前直肠腔内超声与MRI诊断ParksⅢ型复杂性肛瘘的价值有限,直肠腔内超声组与MRI组术后4个月后复发率相当,这可能与研究样本量较小及检查者操作熟练水平有关。
- 王培馨段宏岩于锦利王凯孙磊
- 关键词:MRI诊断超声诊断
- 伴有高位盲端的复杂性肛瘘的治疗
- 目的:探讨伴有高位盲端的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9例伴有括约肌上高位盲端的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治愈24例,治愈率92.3%.术后随访...
- 于锦利段宏岩郝鹏孙磊蔡姮婧王凯
-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