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健康
  • 4篇职业健康检查
  • 2篇信息系统
  • 2篇血常规
  • 2篇职业病
  • 2篇职业病危害
  • 2篇职业卫生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化
  • 1篇胸部摄影
  • 1篇血标本
  • 1篇血常规检测
  • 1篇云计算
  • 1篇噪声
  • 1篇脂血
  • 1篇脂血标本
  • 1篇职业病危害因...
  • 1篇职业健康体检
  • 1篇职业禁忌证

机构

  • 9篇天津渤海化工...

作者

  • 9篇于彬
  • 3篇张盼盼
  • 3篇田河
  • 2篇陈会祥
  • 2篇张春平
  • 2篇郭庆华
  • 2篇白兰
  • 2篇孙娟
  • 2篇陈蕾
  • 1篇黄德寅
  • 1篇李敏嫣
  • 1篇杨楠
  • 1篇孙倩
  • 1篇邢立伟
  • 1篇孟慧敏
  • 1篇张秋菊
  • 1篇彭洁
  • 1篇王蓉
  • 1篇赵砚
  • 1篇苗建春

传媒

  • 5篇职业卫生与应...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某石化企业男女苯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比较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了解石化企业不同性别苯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为石化企业苯作业工人的劳动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石化企业苯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0名苯作业人员体检结果异常率依次为:腹部B超异常为42.3%,血常规异常为26.9%,心电图异常为15.0%,高血压为12.3%,肾功能异常为11.9%,肝功能异常为11.5%,血糖增高为5.8%。男性高血压、脂肪肝、尿素、尿酸异常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5、30.378、10.681、12.307,P<0.05)。男女职工白细胞、血红蛋白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职工白细胞、血红蛋白减低检出率高于男职工。结论企业应加强苯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及卫生防护,尤其要注重保护女性作业工人等高危人群。
白兰郭庆华于彬孙娟陈蕾
关键词:苯作业职业健康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可视化分析
2024年
采用QGIS软件创建某机械加工企业矢量化在线厂区平面图,包括车间、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数据信息。采用Excel数据表作为职业卫生数据源的文件格式,并与QGIS软件进行数据连接,使数据表与图层中的数据动态更新。利用QGIS软件不同的颜色、形状、符号等标识,呈现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缩放地图、切换图层等操作,总览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精准呈现某一工种的具体职业卫生信息,为制定职业卫生防护对策提供指导。
陈会祥邢立伟李敏嫣于彬田河
关键词:职业卫生可视化
职业健康体检血标本脂浓度对血常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标本中不同浓度脂质对生化检验项目与血常规检验项目的干扰。方法采集35例(男20,女15)正常新鲜全血标本在血液分析仪上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后,将标本离心使血液中细胞与血浆分离,用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脂肪乳液置换出血浆,制成不同浓度脂血标本,再用相同方法对脂血标本进行CBC分析。通过对加脂前和加脂后进行对比,了解脂血对不同参数的干扰作用。结果 TG浓度≥6.15 mmol/L时,加脂后的Hb、MCH和MCHC等指标升高,与加脂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浓度≥15.15 mmol/L时,WBC值升高,与加脂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浓度≥11.15 mmol/L时,加脂后的ALT、AST和TBIL值均升高,与加脂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G浓度≥8.65 mmol/L时,TP、Alb、GLU、BUN、UA和Cr值升高,与加脂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G的浓度达到22.15 mmol/L时,大部分的项目未能检出。结论当血液中TG≥6.15 mmol/L时对血常规检测影响项目逐渐增多,TG浓度≥8.65 mmol/L时对多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干扰。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项目分别进行校正或复查。
高俊和张盼盼付旭瑛于彬王蓉
关键词:脂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生化检测乳糜微粒
外出离线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构建适应外出无网络连接条件下的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提高外出条件下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的实用性。方法采用Delphi开发、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外出离线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通过非接触式IC卡存储技术完成体检数据传输。结果外出离线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能保证外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结论外出离线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可在同行业推广使用。
于彬郭庆华张秋菊张盼盼
关键词:外出离线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
职业卫生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3
2022年
进入21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变革。职业卫生作为公共卫生的一个分支学科,信息化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国内外职业卫生信息化的现状、发展的进程以及两者的差异、职业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陈会祥黄德寅孙倩于彬田河
关键词:职业卫生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
车载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应用于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车载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与车载高千伏(HKV)2种胸部摄影方法的优缺点,阐明DR技术在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煤尘作业人员87名,分别进行胸部车载DR和车载HKV摄影。将胸片按摄影方法分为DR组和HKV组,对2组胸片摄影质量及其分级、尘肺病X射线胸片表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KV组胸片符合胸片基本要求、解剖标志显示良好和曝光度适中的符合率分别为62.07%、88.51%和72.41%,DR组的符合率分别78.16%、98.85%和100.00%。HKV组胸片优、良和差废片率分别为40.23%、36.78%、22.99%,无检出观察对象;而DR组胸片优、良和差废片率分别为78.16%、20.69%、1.15%,检出2例粉尘作业人员观察对象。结论车载DR技术条件易于控制,其胸片质量优于HKV胸片,相对更适用于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穆怀顺张春平马浮伟于彬苗建春赵砚
关键词:高千伏胸部摄影粉尘职业健康检查
2015—2018年某地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禁忌证检出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研究方法,对2015—2018年某地上岗前职业禁忌证的构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噪声、苯及苯系物作业和各类特殊工种的上岗前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 HL而被列为噪声作业上岗前职业禁忌证者占56.98%。提示《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仍需完善,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孙娟于彬陈蕾孟慧敏刘杜
关键词:职业禁忌证噪声
聚醚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调查同时接触丙烯腈、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苯乙烯的聚醚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方法将某聚醚生产企业70名一线工人作为接触组,同一企业行政管理人员5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工作现场空气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同时接触丙烯腈、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苯乙烯的接触组女工自然流产率、男工配偶自然流产率高于对照组,接触组血尿素氮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O.01)。不同接害工龄组DNA损伤定量分析的均数分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龄≥5,〈20年组和≥20年组微核率的均数分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接害工龄组之间染色体总畸变率、DNA损伤定量分析的均数分布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害工龄≥5,〈20年组和≥20年组微核率的均数分布高于接害工龄〈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醚生产T人同时接触丙烯腈、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苯乙烯对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有影响。
傅旭瑛于彬张春平郑冠华白兰张盼盼
某汽车制造企业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7年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某汽车制造企业焊接工艺过程职业病危害情况及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变化。方法依据该企业2006—2012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数据及16 458人次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运用趋势χ2检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及体检异常项目检出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中,臭氧、一氧化碳及噪声超标点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值分别为5.858、26.476、4.155,P值分别为0.016、0.000、0.042;在职业健康检查中,低血红蛋白及电测听异常的检出率呈下降的趋势,趋势χ2值分别为6.755、14.698,P值分别为0.009、0.000。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初步得到治理和控制,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与同类企业相比处于较好水平,但臭氧、一氧化碳及噪声治理尚需加强。
田河于彬杨宝玺杨楠彭洁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