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宇

作品数:26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土壤
  • 6篇黄瓜
  • 5篇幼苗
  • 5篇嫁接
  • 5篇旱作
  • 5篇CO2加富
  • 4篇叶面
  • 4篇叶面积
  • 4篇生长及光合特...
  • 4篇光合特性
  • 4篇干物质
  • 3篇叶面积指数
  • 3篇砧木
  • 3篇水分
  • 3篇土壤改良
  • 3篇马铃薯
  • 3篇累量
  • 3篇积累量
  • 3篇嫁接黄瓜
  • 3篇干物质积累

机构

  • 17篇内蒙古农业大...
  • 14篇内蒙古农牧业...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巴彦淖尔市农...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6篇高宇
  • 14篇任永峰
  • 13篇赵沛义
  • 7篇宋阳
  • 7篇孙世君
  • 6篇崔世茂
  • 6篇贾有余
  • 4篇李彬
  • 2篇王志敏
  • 2篇路战远
  • 2篇李焕春
  • 2篇骆洪
  • 2篇聂晶
  • 2篇王博
  • 1篇赵举
  • 1篇连海飞
  • 1篇张三粉
  • 1篇赵宝平
  • 1篇任永峰
  • 1篇姚一萍

传媒

  • 5篇北方农业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长江蔬菜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9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年降雨较少、蒸发量大、传统种植模式下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在垄作全覆膜(T1)、垄作半覆膜(T2)和垄作不覆膜(对照)种植方式下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植株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适宜马铃薯的抗旱保墒种植技术。结果表明,苗期至成熟期,T1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提高了25.7%~120.0%,叶面积指数增加了42.2%~178.6%,且明显提高了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33.5%和115.8%,T1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但显著增加了作物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因此,T1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是适宜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马铃薯种植的抗旱保墒技术措施。
任永峰路战远路战远赵沛义高宇栗艳芳
关键词:马铃薯叶面积指数水分利用效率
内蒙古阴山北麓区不同土壤改良剂施用效果研究
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田种植中存在的土壤基础肥力低,地力恢复慢及连年种植马铃薯等忌连作作物引起的土壤结构恶化等农业生态问题,通过选用天然土壤改良剂(腐殖酸、羊粪、膨润土)及高分子有机合成土壤改良剂(聚丙烯酰胺)和土壤微生物...
任永峰李彬高宇王博贾有余妥德宝赵沛义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土壤紧实度干物质量叶面积
温室CO2施肥对黄瓜嫁接植株和自根植株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以黑籽南瓜嫁接苗、白籽南瓜嫁接苗和“津优35号”自根黄瓜苗为试材,试验设CO施用浓度500-700 mg·kg(B1)、700-900 mg·kg(B2)、900-1200mg·kg(B3)和300-400 mg·...
高宇
关键词:CO2施肥黄瓜嫁接生理特性
文献传递
国内外旱作农业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文章以发展阶段为主线介绍了国内外旱作农业早期、近代的研究进展,从集雨抗旱、防风蚀措施、旱区土壤改良、蓄水保墒补灌等研究领域,对国内外旱作农业研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举例,并由旱作农业研究发展方向、国内外旱作农业研究方式的区别以及旱作农业研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国内外旱作农业研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高宇张晓霞李彬任永峰赵沛义贾有余李焕春逯栓柱
关键词:旱作农业土壤改良
退耕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综述了国内外退耕地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演替规律对退耕地植物群落的影响及植物群落的演替与退耕年限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退耕地土壤水分、养分等受不同退耕年限与不同植被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此外,还介绍了通过自然恢复与人工改良的方式开展退耕地的植被与土壤恢复工作的研究进展。
王博赵沛义任永峰高宇路战远程玉臣徐文俊
关键词:退耕地植被恢复土壤改良
哺乳动物毛囊形态发生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2023年
毛囊结构的发育在胚胎期完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被分为诱导、器官发生和细胞分化3个经典的阶段。毛囊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受到多种分子的调控,在毛囊发育各阶段都涉及复杂的信号互作,目前许多信号通路以及生长因子的作用方式还未得到有效、明确的阐述。为帮助理解毛囊生长的信号调控机制,对近年哺乳动物毛囊形态发生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介绍了毛囊的基本结构,阐述了毛囊发育阶段的划分及相应特征,综述了毛囊发育不同阶段涉及的Wnt信号、Eda信号、Fgf信号、Bmp信号、Shh信号、Pdgfa信号、Notch信号等相关信号通路及其发挥的作用,以期为解析由某些信号通路缺陷导致的相关癌症的发生机理提供参考。
高宇尹俊
关键词:信号调控哺乳动物
有机肥施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玉米为黄土高原区主栽作物,农民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而进行大量化肥投入,致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和作物产量降低,而施用有机肥是有效改善手段之一。试验设计5个处理,有机肥用量分别为0 kg/hm^2(M0)、11 250 kg/hm^2(M1)、22 500 kg/hm^2(M2)、33 750 kg/hm^2(M3)和45 000 kg/hm^2(M4),分析不同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生产、水分利用和产量形成等差异,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玉米植株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在有机肥施肥量为M2处理时各种指标均表现较好。其中叶面积指数为4.58,较对照高8.30%;干物质积累量为513 g/株,较对照高8.20%;水分利用效率为25.98 kg/(mm·hm^2),较对照高31.40%,籽粒产量为10 136.20 kg/hm^2,较对照高30.25%。因此,增施有机肥22 500 kg/hm^2可以作为当地玉米产量潜力提升的有效技术措施。
刁生鹏高宇张雄任永峰任永峰贾有余赵沛义骆洪
关键词:玉米有机肥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
旱作作物垄膜种植增温作用及增产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针对大部分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粮食低产不稳和抗旱减灾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旗县武川县与大兴安岭南麓典型旱作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对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增温效应及产量形成关系进行了研究,设置传统半覆膜和平作不覆膜种植方式为对照,分别以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的向日葵和传统大面积种植作物玉米为研究材料,总结分析了垄膜种植技术的增温增产作用机理:两种作物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全生育期在株间5 cm、15 cm、25 cm土层与行间5 cm、15 cm土层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增加0.17~4.39℃与0.26~4.17℃;苗期行间日平均温度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分别高1.71℃、2.43℃,株间日平均温度高3.41℃、3.59℃;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有效积温分别为2178.8℃、2621.4℃,较平作不覆膜处理增加174.7℃、217.6℃;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收获时两种作物植株的各项生理指标在各处理中皆为最优;向日葵与玉米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165.5 kg hm^(-2)、13633.5 kg hm^(-2),与传统半覆膜和平作不覆膜处理对比增产率分别为29.1%、45.9%和29.1%、17.9%。
高宇任永峰尹秀兰李彬吕秋实石玉先赵沛义贾有余聂晶蒙美丽
关键词:增温效应增产作用
CO_2加富对温室辣椒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为明确北方地区普通日光温室辣椒栽培时CO_2适宜浓度,以"朝研牛角椒"为材料,探究CO_2加富[350±50μL/L(CK)、600±50μL/L(C1)、800±50μL/L(C2)、1000±50μL/L(C3)]对辣椒幼苗生长、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以及蒸腾速率(T_r)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加富使辣椒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SPAD值显著提高;同时也显著提高辣椒幼苗P_n、C_i,一定程度上降低叶片G_s和T_r;且CO_2浓度为(800±50)μL/L时效果最明显。
高宇崔世茂宋阳孙世君
关键词:辣椒CO2加富幼苗光合特性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水碳氮耦合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对比分析了氮肥习惯施用(FN)、氮肥习惯施用配合秸秆还田(FNS)、氮肥高量施用配合秸秆还田(HNS)、氮肥后肥前移施用(RN)、氮肥后肥前移施用配合秸秆还田(RNS)5种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碳氮、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并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进一步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变化规律及其耦合效应,明确秸秆还田玉米地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土壤水、碳、氮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可显著提高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且秸秆还田与全膜垄沟栽培结合后(FNS、HNS、RNS),二者的协同效应较单一地膜覆盖(FN、RN)增强了土壤纳雨增墒能力,为秸秆的正常腐解提供了适宜的水热环境;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运筹处理较对照FN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中以RNS和HNS处理提升效果最显著,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明显增加,表现为0~20 cm土层大于20~40 cm土层,FN处理和RN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对土壤有机碳、蔗糖酶、全氮和过氧化氢酶变化较敏感,对土壤性质变化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在产量方面,秸秆还田处理FNS、HNS、RNS较对照FN处理分别提高5.30%、10.93%、11.41%,且氮肥的常量投入即可获得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综合土壤因子、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来看,秸秆还田条件下可通过调整氮肥的后肥前移来平衡土壤碳氮收支,实现节本增产增效,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其是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一种节氮、稳产、增效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高日平赵沛义赵沛义刘小月杜二小高宇高宇李焕春任永峰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肥运筹土壤含水量土壤碳氮玉米产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