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前列腺
  • 4篇前列腺癌
  • 4篇细胞
  • 4篇腺癌
  • 3篇酰基
  • 2篇正常肝细胞
  • 2篇正常前列腺
  • 2篇肉桂
  • 2篇肉桂酰基
  • 2篇尿路结石
  • 2篇前列腺癌细胞
  • 2篇去甲
  • 2篇去甲氧基
  • 2篇腺癌细胞
  • 2篇结石
  • 2篇结石分析
  • 2篇甲胺
  • 2篇甲胺基
  • 2篇甲氧基
  • 2篇格尔德霉素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施国伟
  • 7篇林志远
  • 5篇王继峰
  • 2篇丁强
  • 2篇何家扬
  • 2篇马凤宁

传媒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878例上尿路结石成分和发病年龄随时间变迁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 探讨2003-2014年上尿路结石类型构成和发病年龄的变化.方法 对2003-2014年在我院诊治的1 87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开展横断面研究.男1 300例,女578例,发病年龄6~95岁,平均46岁.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结石成分.按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2003-2006年、2007-2010年、2011-2014年3组.采用x2检验比较3组的结石类型构成,对尿酸结石比例的单因素分析采用趋势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并对尿酸结石比例与年份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的发病年龄.结果 1 878例结石以草酸钙结石为主,占78.1%(1 466例),尿酸结石占4.8%(91例).3组中,草酸钙结石均占主要构成,余下依次为磷酸盐结石、尿酸结石和其他类型结石,总体上结石类型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87).但3组的尿酸结石比例依次为2.7%(12例)、5.1%(39例)和5.9%(40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份组对应的OR为1.385(95%CI1.027~1.867).从2003年至2014年,尿酸结石的比例每年平均增高0.42% (95% CI0.25% ~0.59%).3组平均发病年龄依次为43、46和49岁,呈逐渐增高趋势(P<0.01).结论 2003-2014年,我国上尿路结石患者中尿酸结石的比例和发病年龄可能呈增高趋势.
王伟马凤宁彭瑞鲜林志远施国伟丁强何家扬
关键词: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分析尿酸
核转录因子κB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大量研究表明NF-κB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化疗及放疗抵抗性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系统阐述NF-κB信号通路在这些领域的新发现,并讨论其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林志远王继峰施国伟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NF-ΚB
一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所述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是关于17-((1-取代芳酰基哌啶-4-基)甲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本发明还提供了17-((1-(3,5,6-三甲基吡嗪-2-羧基)哌啶-4-基)甲胺基)...
施国伟王继峰林志远
文献传递
一类能够抑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和成骨转移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所述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是:17-((1-((E)-3-(4-羟基肉桂酰基)哌啶-4-基)甲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3a)和17-((1-((E)-3-阿魏酰基哌啶-4-基)甲胺基...
王继峰施国伟林志远
文献传递
一类能够抑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和成骨转移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所述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是:17‑((1‑((E)‑3‑(4‑羟基肉桂酰基)哌啶‑4‑基)甲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3a)和17‑((1‑((E)‑3‑阿魏酰基哌啶‑4‑基)甲胺基...
王继峰施国伟林志远
文献传递
一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所述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是关于17-((1-取代芳酰基哌啶-4-基)甲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本发明还提供了17-((1-(3,5,6-三甲基吡嗪-2-羧基)哌啶-4-基)甲胺基)...
施国伟王继峰林志远
文献传递
复发性尿路结石成分变化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比例、危险因素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复发性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1例,女24例,上尿路68例,下尿路17例,首次发病中位年龄为51岁,发病2次者70例,3次者12例,>3次者3例。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结石成分,分析复发前后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情况。预测变量为结石类型、复发时间和复发次数,结果变量为结石成分改变。探讨复发结石成分变化的危险因素时,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结石复发时成分发生改变者26例(30.6%)。单因素分析发现,复发时间为1~5年患者结石成分改变的RR为复发时间<1年或>5年患者的0.518(95%CI0.277~0.967,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复发时间1~5年的OR为0.231(95%CI0.075~0.707,P=0.010)。结石类型和发病次数不是复发结石成分改变的危险因素。在结石成分的变化趋势中,感染性结石和草酸钙结石间的互相转变现象最常见。草酸钙结石患者复发时有20.0%演变为感染性结石,而感染性结石有29.2%变为草酸钙结石。结论复发性尿路结石患者中,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比例约占1/3。感染性结石和草酸钙结石之间的互相转变现象最常见。复发时间是预测结石成分发生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时间<1年或>5年的患者应重复行结石成分分析。
王伟马凤宁彭瑞鲜林志远施国伟丁强何家扬
关键词:尿路结石症复发结石分析复发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