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波 作品数:8 被引量:130 H指数:7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围封与放牧措施下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及其微生境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12 2016年 为了探讨围封与放牧措施下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及其与微生境土壤养分的对应关系,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天然草地两类生物土壤结皮(藻类和藓类)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的形态指标,并就不同措施下生物土壤结皮层及其下层土壤养分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生物土壤结皮对围封与放牧干扰的响应一致,盖度均表现为围封显著高于放牧,而厚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然而,围封与放牧对生物土壤结皮层及其结皮下层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尽相同,围封藻结皮层及其结皮下层SOC,TN和Zn含量显著高于放牧,而TP和Na则显著低于放牧。另外,生物土壤结皮层与结皮下层养分间的关系均存在差异,其藻结皮层土壤SOC与TN,TP,Na,K,Fe,Mn和Zn均呈正相关,与Ca呈负相关;藓结皮层SOC分别与Mn和Zn呈正相关,而与Ca和Fe呈负相关。 韩炳宏 牛得草 袁晓波 任运涛 石明明 吴让 傅华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 发育特征 土壤养分 黄土高原天然草地藻和藓结皮土壤养分特征与差异 2017年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天然草地藻和藓结皮层及其下层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藻和藓结皮的存在致使结皮层土壤养分的富集特征存在差异,藓结皮层土壤SOC、TN、TP、Na、Ca、Cu和Zn含量存在明显的富集现象,其富集系数分别为160.76%、49.68%、12.27%、8.70%、12.04%、25.00%和71.18%;而藻结皮层AN和AP含量有明显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41.38%和237.13%。另外,藓结皮SOC、TN、AN、TP、AP和K含量均显著高于藻结皮,而Ca含量则显著低于藻结皮。此外,藻和藓结皮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明显大于结皮下层,且藻和藓结皮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存在差别,其中藓结皮层SOC、TN、AN、Na和Cu均相互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而藻结皮层SOC、TN、AN、TP、AP和Na均相互正相关。因此,藻和藓结皮对草地土壤养分的富集和退化草地培育改良具有重要作用。 韩炳宏 牛得草 石明明 袁晓波 吴淑娟 时光 傅华关键词:土壤结皮 土壤养分 黄土高原 玛曲高寒草甸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对植被调控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8 2016年 本研究通过在玛曲县退化高寒草甸草原实施不同草地改良措施后,对高原鼠兔发生生境的适合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揭示当地高原鼠兔发生机理,并为有效开展高原鼠兔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0年5月至2010年7月,对玛曲县退化高寒草甸草原进行围封、补播、施肥、划破等12种不同草地改良措施,通过堵洞盗洞法监测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并结合样方法测定植被等生境因子,探讨玛曲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高原鼠兔发生生境的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改良措施前相比,不同改良措施下有效鼠洞密度均表现出差异显著性(P<0.05)。所有草地改良措施均显著降低了有效鼠洞密度(P<0.05),且补播措施显著优于其他措施(P<0.05)。有效鼠洞密度与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效鼠洞密度与草层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因而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草层高度是决定鼠群密度的重要因子,而禾草类高度是决定草层高度的重要因素。两年的植被定向调控试验表明,在该区不同草地改良措施均能有效降低有效鼠洞密度,而补播禾草和增施有机肥,增加植物群落中禾草的比例,进而提高整体草层高度,可显著降低有效鼠洞密度(P<0.05)。因此提出"增加植物群落中禾草比例,治理高原鼠兔危害"的生物防治模式。 张永超 袁晓波 牛得草 吴淑娟 张典业 宗文杰 傅华关键词:高寒草甸 草地退化 高原鼠兔 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寻求有效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和精确估测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原地上生物量。于2014年8月中旬,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原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从单株水平和种群水平进行野外调查。以株高(H)和盖度(C)的复合因子(C×H)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采用留一法对其精确性进行评估;并通过校正系数以及群落总生物量估测值和实测值比较单株水平和种群水平所建模型的精确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地,无论在单株水平还是种群水平,线性和幂函数对该区域生物量的拟合效果更好。估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单株水平各个物种的生物量估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好,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r值均大于0.6,总相对误差RS均小于10%,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average absolute value of relative error)均小于30%,总生物量的实测值与估测值比较接近,校正系数均接近1;而在种群水平上,虽然各物种的生物量估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但多数物种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大于30%,总相对误差RS(total relative error)均大于10%,总生物量的估测值均大于实测值,校正系数均偏离了1,说明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通过单株水平建立的物种生物量估测模型的精度优于种群水平建立的物种生物量估测模型的精度。 袁晓波 牛得草 吴淑娟 蒲向东 王龙 滕家明 傅华关键词:地上生物量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生态退化与恢复 被引量:21 2015年 我国的黄土高原不仅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严重地限制着该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大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黄土高原地形地貌、气候及土壤3个方面特殊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黄土高原退化现状以及造成其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措施,并对当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袁晓波 尚振艳 牛得草 傅华关键词:黄土高原 治理措施 围封与放牧管理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2017年 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响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并直接决定着生态系统功能。为了揭示围封与放牧管理对物种共存和驱动群落构建的影响机理,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对象,分析了围封与放牧处理对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群落水平,放牧显著降低了比叶面积和植物高度;在物种水平,放牧群落中多数杂类草比叶面积减小,而莎草类和禾草类的比叶面积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叶干物质含量与比叶面积在围封和放牧处理中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放牧处理中,叶干物质含量与植物高度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即随着叶干物质含量的增大,植物高度先减小后增大;在同等比叶面积的情况下,与围封相比,放牧降低了叶干物质含量;在相同叶干物质含量的情况下,与围封相比,放牧降低了植物高度。(3)放牧在总体上降低了种间性状的平均差异,植物性状表现出趋同响应,具体表现为放牧减小了叶干物质含量和植物高度的种间差异;与围封相比,放牧显著提高了功能均匀度,减小了功能分离度。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种对放牧的响应模式存在差异,放牧降低了种间对光资源的竞争,可能增加了对土壤养分的竞争,放牧驱动群落构建的过程中,土壤养分是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子,说明放牧影响物种共存依赖于对多种资源的竞争。 石明明 牛得草 王莹 袁晓波 贺磊 韩炳宏 宗文杰 傅华关键词:放牧 种间竞争 高寒草甸 围封对黄土高原草地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6年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长期放牧草地和围封7年的草地为对象,分析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季节变化,并应用RDA冗余分析法分析了土壤水分、植被地上绿色生物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是围封与放牧草地土壤有效氮的主要组分;两样地0-10cm土层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均主要受植被地上绿色生物量的影响;围封草地10-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主要受土壤水分与植被地上绿色生物量的共同影响,而放牧草地10-20cm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主要受植被地上绿色生物量的影响;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放牧草地围封7年后,较高的生物量使得凋落物及土壤有机质增加;另外,围封后土壤水分在多数季节显著增加(P<0.05),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土壤氮素的矿化。 廖圣祥 任运涛 袁晓波 李旭东 郭丁 李金博 傅华关键词:放牧草地 铵态氮 硝态氮 氮素添加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长芒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6年 为研究氮沉降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代谢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模拟大气氮沉降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天然草地进行了氮添加试验,分析了天然草地植物长芒草(Stipa bungeana)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叶片氮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响应特征,探讨了长芒草光合生理特性和叶片衰老的影响对氮添加的响应。结果显示,氮素添加可显著增加长芒草地上生物量(P<0.05),明显增加其所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显著增加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而对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另外,氮素添加延缓了长芒草叶绿素的降解速率。以上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的大气氮沉降量有利于长芒草光合能力的提高,可以延缓长芒草叶片的衰老。 韩炳宏 尚振艳 袁晓波 安卓 文海燕 李金博 傅华 牛得草关键词:黄土高原 长芒草 光合特性 叶片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