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锋
- 作品数:19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 防爆型移动冷库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爆式移动冷库。该冷库库体(2)分为机房(6)和库房(8),以整体形式安装固定于钢结构形式的可移动式底座(1)上,在机房(6)内布置安装防爆制冷压缩机组(3)、防爆电控箱(5)和防爆发电机组(4),库...
- 冯立杰王金凤王延锋翟雪琪刘振锋岳俊举王宇彬张璐瑶安云飞秦颖陈赞
- 装配式冷库密封方法
- 本发明公开装配式冷库密封方法,首先采用穿墙埋管方式解决管道(7)排布问题,管道(7)与墙孔采用聚氨酯发泡(5)填充,形成弹性连接;然后进行围护结构预处理,采用无腐蚀、不易燃烧有机溶剂清除库体内侧表面污渍和密封胶(4)滴后...
- 冯立杰王金凤王延锋翟雪琪岳俊举刘振锋安云飞杜雪珂吴汉争贾依帛陈赞
- 文献传递
- 一种自洁吸水罩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洁吸水罩装置,包括鼠笼式吸水罩(1)、移动法兰盘(2)、提升装置(3)和弹簧(4)。鼠笼式吸水罩(1)为圆柱形式,由圆钢(6)、圆形钢板(5)和固定法兰盘(7)焊接而成,竖直圆钢(6)均匀竖直焊接在...
- 冯立杰王金凤王延锋岳俊举翟雪琪刘振锋王亚洲陈明艳刘鹏赵歌吴蕊强史玉龙
- 水平对接井水力冲刷运移卸压消突采气法
- 本发明公开的水平对接井水力冲刷运移卸压消突采气法,首先,钻设直井(8),煤层顶板以上套管完井,煤层顶板以下裸眼完井;钻设水平对接井(3)的造斜段(4)并下套管固井;然后,用常规手段钻得水平段(5)通道,与直井(8)对接,...
- 冯立杰翟雪琪王金凤潘云波 岳俊举卢明张博王延锋王亚州安云飞刘振峰张世斌王宇彬
- 文献传递
- 一种井工厂地源热泵布井线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工厂地源热泵布井线方法,首先,根据供暖供热面积准确计算地埋管换热器(3)实际换热量和长度,进而确定地埋管换热器(3)井孔(1)数目和布井线,其中包括井孔位置、布井方式、井身结构、井身轨迹与靶点(2)位置...
- 冯立杰王金凤王延锋刘振锋翟雪琪岳俊举张璐瑶王宇彬王亚洲秦颖刘鹏安云飞陈明艳
- 文献传递
- 地面垂直井与井下穿层钻孔联合卸压煤层气抽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面垂直井与井下穿层钻孔联合煤层气抽采方法,首先,在目的煤层(9)的地面(1)钻设地面垂直井(2),并实施水力压裂,形成有规律的水力压裂影响区范围(4),利用地面瓦斯抽采装置对目的煤层(9)进行预先瓦斯抽放...
- 冯立杰王金凤翟雪琪王延锋王宇彬安云飞杜雪珂王亚州岳俊举张博卢明秦颖
- 基于DEMATEL的煤层气开采关键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引入决策实验室分析法从影响煤层气开采流程的4个过程分析主要因素并建立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并以某区域煤层气开采为实证对象,通过计算各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得到岩力学性质、煤层渗透率、井型选择、压裂强度等为该区域煤层气开采关键影响因素。
- 冯立杰王延锋王金凤翟雪琪
- 关键词:煤层气开采影响因素DEMATEL
- 一种往复式线切割微解放层的煤矿卸压消突与煤层气开采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往复式线切割微解放层的煤矿卸压消突与煤层气开采系统及方法,包括两套动力调速驱动装置(4)、齿轨(3)、动力装置(11)、往复式运动机构(12)和线性切割齿条(6),其中两套动力调速驱动装置(4)分别通过齿...
- 冯奕程岳俊举吴汉争王延锋吴蕊强陈明艳张璐瑶胡新平耿义冯立杰王宇彬
- 文献传递
- IDE技术创新方法在煤层气开采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煤层气开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过程进行剖析并优化改进是提高煤层气开采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采用工业设计(ID)和工业工程(IE)融合形成的IDE技术创新方法,以局部优化为基础,以整体优化为目标,从ID角度对煤层气开采过程进行流程分解并将其划分为地质评价与总体设计、钻井工程、储层改造工程和抽采工程等四大子过程。从功能、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为切入点,利用IE理论分别针对四大子过程的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并重组可行性技术方案,然后从系统整体优化的角度将煤层气开采的4个子系统进行优化整合,使4个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功能清晰、材料可靠和工艺优化的煤层气开采过程,为加快煤矿瓦斯治理并突破煤层气开采技术瓶颈提供理论支持,为我国煤层气开采产业发展提供帮助。
- 冯立杰王延锋岳俊举王金凤
- 关键词:技术创新IDE煤层气
- RMEs创新模式及其在冷链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
- 随着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服务经济的出现,市场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形式普遍向个性化、动态化、异质化的方向发展,制造业前后出现了围绕先进生产的技术集成模式,极大地助推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力地彰显了技术创新...
- 王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