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惠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记忆
  • 3篇媒介
  • 2篇知识
  • 2篇文化记忆
  • 2篇集体记忆
  • 1篇新京报
  • 1篇新闻
  • 1篇新闻传播
  • 1篇研究进路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创作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传播
  • 1篇知识沟
  • 1篇知识领域
  • 1篇纸媒
  • 1篇纸质媒体
  • 1篇人民日报
  • 1篇日报
  • 1篇少数民族题材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0篇方惠
  • 3篇刘海龙
  • 1篇熊壮
  • 1篇孙小婷
  • 1篇陈力丹
  • 1篇张一帆

传媒

  • 2篇国际新闻界
  • 2篇新闻与写作
  • 1篇编辑之友
  • 1篇新闻界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新闻春秋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本文以2016年中文新闻传播期刊中传播学方向的论文为基础,旨在展示这年中国的传播学的重要议题与主要成果。这年我国传播学研究集中在以下十个领域或话题:传播理论、政治传播、互联网政治、媒介事件与社会抗争、性别传播、城市传播与媒介地理学、媒介话语、新媒体使用与效果、网络集体行动和跨文化传播。整体而言,这年的传播研究大多兼顾独创性与规范性、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启发;一些常规话题得到新的阐释,得出新的认识,同时一些具有新意的研究话题得到开拓,新的研究方法得以引介。
熊壮方惠刘海龙
关键词:政治传播互联网政治媒介地理学话语研究媒介使用跨文化传播
匈牙利民族新闻传播业的曲折历程被引量:1
2014年
匈牙利民族中世纪曾一度辉煌,17-19世纪受控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20世纪被前苏联控制半个世纪,民族新闻传播业历经不同的艰难发展时期。本文试图从匈牙利历史上的几个重大转折点来观察匈牙利民族新闻传播业的坎坷之路。
陈力丹方惠
关键词:新闻传播TV
少数民族题材影视的地方性双重生产被引量:3
2017年
以《五朵金花》《刘三姐》《阿诗玛》《花腰新娘》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少数民族针对电影的话语实践,探讨他们如何解码自身的电影形象。地方性与文化身份不仅仅存在于汉族—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内部的各行政区域也存在话语上的竞争,因此产生了嵌套式的身份认同。
方惠
关键词:艺术创作少数民族题材
互联网对知识领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关于互联网与知识话题的最新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以媒介技术为自变量,以知识为因变量,从知识社会学的3个面向,即知识生产、知识的扩散、知识的获取,来梳理并探讨传播学领域对互联网与知识话题的最新研究,并对媒介环境的变化引发知识领域受到的影响进行了思考。
方惠
关键词:互联网知识维基百科知识沟
2017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本文汇集了2017年发表于两岸三地中文学术期刊的数百篇传播学研究,以问题意识、研究取径、研究结论为筛选标准,兼顾主题聚类,从中遴选出十个板块进行整合与综述,分别为:元传播、经典理论再研究、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研究方法论、概念与话语分析、集体记忆研究、思想史视域中的媒介技术、社会抗争与情感研究、劳动研究、政治传播、科学传播。
方惠刘海龙
关键词:集体记忆情感
媒介化的知识与记忆:PX事件历时性的个案研究
在一个媒介化的社会中,记忆是从少数人流向多数人的时空扩散,新闻媒体担当着建构日常生活记忆的角色,"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然而时过境迁,当媒体再次调用这些历史时,记忆又将产生怎样的变化?新媒体的出现...
方惠
关键词:风险社会PX事件知识记忆
微信公众平台在纸质媒体中的角色——人民日报、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文本分析被引量:31
2015年
微信是继微博之后应用最为普遍的社交工具,也被视为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如何在大量的新闻报道中进行筛选,体现的是新闻机构内部的运作理念和对微信的角色定位,通过对人民日报、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析发现,微信文本与纸媒文本呈现出较大差异,非新闻比例增多,新闻文本更加软化,以往传媒人奉为圭臬的新闻价值已经不再是纸媒微信选择内容的首要标准。
方惠古俊生孙小婷
关键词:人民日报新京报纸媒
作为记忆媒介的戏曲——以《四郎探母》为研究对象
2017年
戏曲以唱念做打的方式,将古老的过去在现实剧场中"复活"。对历史的指涉常常被用来界定和区分自我与他人,进行政治想象,确定群体归属。因而戏曲从来不只是一种娱乐消闲方式,而是涌动着权力的角斗。本文以京剧《四郎探母》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记忆如何得以型构和重塑。文章认为,这部戏的创作、改编、禁演、解禁是权力进行"细致引导",对传播予以控制的过程,但这种记忆控制并非封闭,戏曲艺术的存储记忆扮演着校正参照的角色,为文化的转变与复兴提供可能。
方惠张一帆
关键词:文化记忆民族身份认同京剧《四郎探母》
昨日重现:媒介变迁中的记忆研究进路
1925年,哈布瓦赫提出'集体记忆'的概念,将记忆从生物学中解放出来。半个多世纪后,扬·阿斯曼提出了'文化记忆'理论,再次将记忆从时间中解放出来。记忆理论的发展,与之相伴随的是媒介作为记忆载体的演进,不断更新着人们对于过...
方惠
关键词:集体记忆文化记忆媒介
文献传递
2014年传播学十大观点被引量:2
2015年
文章以2014年中文新闻传播期刊中传播学方向的论文为基础,总结了2014年传播学十大观点。这十大观点涉及新媒体与社会分层,新媒体对时空感、社会运动的影响,传播思想史研究,大众媒介与集体记忆,灾难传播,欧美传播研究中新兴的"媒介化"范式,新闻记者自我职业认知的新图景等等。这些中国传播学的前沿研究,反映了2014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议题与成果。
刘海龙方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