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维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泗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影像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影像表现
  • 2篇肿瘤
  • 2篇弥散
  • 2篇加权成像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分析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管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胰胆管

机构

  • 10篇泗阳县人民医...

作者

  • 10篇杨维
  • 7篇卢晓冬
  • 7篇杨明
  • 1篇张学平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的影像表现及相关临床 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从而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患者的CT、磁共振图像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卵泡膜细胞瘤6例,均见出血、坏死、囊变,1例呈现“周边囊变征”,2例CA125升高,卵泡膜纤维瘤7例,其中4例见出血、囊变及钙化,2例呈现“周边囊变征”,纤维瘤1例,呈均匀等T1短T2信号;5例合并少量腹腔积液,10例磁共振动态增强,7例呈Ⅰ型曲线,3例呈Ⅱ型曲线,未见Ⅲ型曲线。结论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有较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何业银杨维何春凤杨丹
关键词:影像表现病理
MRCP对胆囊管低位汇入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MRCP对胆囊管低位汇入诊断及相关并发症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经MRCP诊断为胆囊管低位汇入患者的MRI图像。结果 :107例中,平行汇入组27例(25.2%),螺旋汇入组80例(74.8%),2组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总管结石、胰腺炎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MRCP在胆囊管低位汇入中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明确汇入分型可避免术中胆道损伤,指导相关并发症的预防。
何业银卢晓冬杨明杨维何春凤
关键词:胆囊管并发症
DWI联合DCE-MRI对前列腺肿瘤术前鉴别诊断的效能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肿瘤术前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92例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完整,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前列腺肿瘤组(PCa组,36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BPH组,56例)。记录所有患者不同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时间-信号(SI-T)曲线,以及DCE-MRI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c)]。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DC值和DCE-MRI参数对前列腺肿瘤的诊断效能,记录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b值取1000s/mm^(2)、600s/mm^(2)时,PCa组患者ADC值均低于BPH组(P﹤0.05),b值取1000s/mm2时ADC值的诊断效能较大,AUC值为0.905,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91.07%。PCa组患者以Ⅲ型曲线为主,BPH组患者以II型为主,两组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患者Ktrans、Kep、Vc水平均高于BPH组(P﹤0.05)。Ktrans诊断AUC值为0.828,敏感度、特异度为69.44%、83.93%;Kep诊断AUC值为0.857,敏感度、特异度为83.33%、78.57%;Vc诊断AUC值为0.874,敏感度、特异度为77.78%、82.14%。结论DWI和DCE-MRI对前列腺肿瘤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结合ADC值、SI-T曲线类型及Ktrans、Kep、Vc等参数做出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卢晓冬杨明杨维何业银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弥散加权成像MRI动态增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肝硬化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肝硬化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105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按照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不同分为Child-Pugh A级组(53例),Child-Pugh B级组(35例),Child-Pugh C级组(17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进行DWI检查,并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在各扩散敏感系数b值下,各肝硬化组患者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各肝硬化组患者的ADC值逐渐降低,与Child-Pugh的分级呈负相关性。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肝硬化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测得的ADC值在诊断肝硬化及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级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卢晓冬杨明何业银杨维
关键词:肝硬化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
原发性肝癌的MRI增强表现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MRI增强表现,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MRI增强扫描诊断。分析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检测准确率及MRI增强声像图特征。结果:34例患者共34个病灶,块状型肝癌11例,病灶直径5-8 cm;结节性13例,病灶多为单发或多发,病灶直径3-5 cm;小肝癌10例,病灶直径1-3 cm。MRI增强扫描检查发现33个,漏诊1个病灶(1个病灶提示局灶性结节增生),MRI增强扫描的检测准确率为97.06%(33/34)。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增强23例(67.65%),均匀增强11例(32.35%);MRI增强时间-强度曲线类型主要为Ⅲ型19例(55.88%),其次为Ⅱ型10例(29.41%),Ⅰ型5例(14.71%)。结论:MRI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较好的反映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特点,可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卢晓冬何业银杨维杨明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MRI
96例胃癌患者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确诊为胃癌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检出率为100%;MSCT检查分型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共61例判断准确,准确率为63.5%。结论MSCT为胃癌的检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检查方法,在胃癌的检出、分期、评估预后等方面优势突出,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指导其采用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杨明卢晓冬何业银杨维
关键词:胃癌多层螺旋CT
胃肠道间质瘤CT磁共振影像表现及相关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CT、磁共振(MR)影像表现、病理特点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T、MR图像及病理学资料,结合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8例患者有完整CT资料,6例患者有完整MR资料,病灶最大径、发病部位、坏死囊变及强化程度在不同病理危险度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高度危险性患者中有2例病灶呈“甜甜圈”征,CD117、DOG-1和CD34指标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表达差异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T、MR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病理学及预后评估,提供合理治疗及随访方案。
何业银卢晓冬杨明杨维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病理分析
全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的X线影像表现,评价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乳腺癌的X线影像表现。结果:38例乳腺癌的X线影像表现,肿块20例,单纯钙化2例,结构扭曲或腺体紊乱16例。结论:全数字化X线摄影可以明确显示乳腺癌的征象,对乳腺癌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杨维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表现
胰腺脂肪瘤样假性肥大合并周围巨大脂肪瘤1例
2022年
患者女,48岁。2周前因“咳嗽咳痰”在外院行胸部CT检查显示:肝胰间隙巨大脂肪样密度灶,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见肝左叶下方胃窦后方胰腺上方探及一大小约2.9 cm×10.9 cm条块状高回声,与脂肪组织回声相似,内部均匀,与胰腺之间境界不清,上腹部MRI显示右上腹腔内巨大团状脂性信号影,境界欠清,信号较均匀,邻近组织受压,D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考虑脂肪瘤?
何业银杨维何春凤张学平
关键词:胰腺脂肪瘤影像学诊断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每组20例,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作为研究组,行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缓解期检出阳性率(90.00%)、发作期检出阳性率(95.00%)均高于对照组(70.00%、80.00%),P<0.05,组间差异显著。研究组检出病灶数目较对照组多,病灶直径较对照组长,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对患者颅内受损部位的具体情况反馈准确性高,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卢晓冬杨明何业银杨维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磁共振弥散成像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