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喻
作品数:
5
被引量:7
H指数:1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赵少贞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王婷婷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李筱荣
天津医科大学
陈玮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董建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期刊文章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1篇
文化科学
主题
2篇
玻璃体
2篇
玻璃体后脱离
1篇
单抗
1篇
多媒体
1篇
多媒体教学
1篇
原位
1篇
术后
1篇
水肿
1篇
兔眼
1篇
期疗效观察
1篇
切除
1篇
切除术
1篇
切除术后
1篇
注射
1篇
准分子
1篇
准分子激光
1篇
准分子激光原...
1篇
准分子激光原...
1篇
瘢痕
1篇
瘢痕化
机构
3篇
天津医科大学
2篇
天津医科大学...
1篇
北京大学
作者
5篇
王喻
3篇
赵少贞
2篇
李筱荣
2篇
王婷婷
1篇
李淼
1篇
黎晓新
1篇
任泽钦
1篇
董建强
1篇
李盛来
1篇
陈玮志
1篇
杨荔
1篇
钱学瀚
1篇
孙靖
传媒
1篇
中华眼科杂志
1篇
中国高等医学...
1篇
国际眼科纵览
1篇
中华实验眼科...
1篇
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1篇
2013
2篇
2012
1篇
2011
1篇
2010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玻璃体后脱离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
2012年
在衰老过程中,玻璃体液化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可诱发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不完全PVD及异常PVD通过玻璃体视网膜牵拉作用以及容量和化学转移可引起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为防止这些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减轻疾病恶化的风险,可以提前诱导完全性PVD或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目前药物性玻璃体融解术已进入临床前期研究,非酶试剂等非侵人性的治疗方法也在探索阶段。
王婷婷
王喻
赵少贞
关键词:
玻璃体后脱离
眼病学多媒体教学的反思与改革
2012年
多媒体教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点仍值得研究。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眼病学教研组对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根据研究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对多媒体教学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认可度,并在改善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王喻
孙靖
钱学瀚
杨荔
李淼
李盛来
李筱荣
赵少贞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多次大剂量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抗兔眼小梁切除术后瘢痕化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贝伐单抗是第一个完整长度的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已作为抑制新生血管的药物而广泛用于眼科临床。然而,作为小梁切除术后抑制伤口及滤过泡的纤维化及抗血管生成的药物,贝伐单抗多次大剂量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目的评估大剂量贝伐单抗结膜下多次注射抗小梁切除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自身双眼配对的研究设计。对新西兰白兔18只36只眼行小梁切除术滤过手术,动物左眼在术后即刻及术后第3、5、7天于滤过泡结膜下注射25g/L贝伐单抗0.1ml,右眼术后不进行注射作为对照眼。术后间隔2d裂隙灯下观察滤过泡形态并根据Moorefield滤过泡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分别于术后第10、20、30天各摘除12只眼球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评估细胞的性质,用Masson染色评估成纤维细胞化程度,并以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anti-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每组兔眼的血管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贝伐单抗治疗眼的滤过泡大且更为弥漫,术后第7天贝伐单抗治疗组与自身对照组眼滤过泡面积分别为(2.48±0.22)cm。和(1.73±0.27)e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4,P〈0.05)。贝伐单抗治疗眼的滤过泡生存天数(21.O¨0±1.56)d与对照组(12.50±1.97)d相比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0d时,贝伐单抗治疗眼的滤过泡及邻近组织结膜的血管化程度明显减少,2组间vWf阳性染色吸光度值的平均差值为14320.7±41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5,P〈0.05);而术后30d时贝伐单抗治疗眼的成纤维细胞沉积明显减少,2组间成纤维细胞阳性染色面积的平均差值为0.2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0,P〈0.05)。结论兔�
陈玮志
任泽钦
董建强
王喻
黎晓新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滤过泡
贝伐单抗
结膜下注射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慢性黄斑水肿的长期疗效观察
李筱荣
王喻
飞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玻璃体后脱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玻璃体后脱离(PVD)的发生及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依据患者自愿选择,40例(80只眼)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INTRALASEFS60型,美国AMO公司)制瓣的LASIK作为飞秒激光组,另外40例(80只眼)近视患者作为角膜板层刀组行角膜板层刀(AMADEUSII型,瑞士Ziemer公司)制瓣的LASIK。两组患者均行眼部B超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查,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PVD发生及变化情况。分别随机选取患者1只眼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资料的x。检验比较两组术后PVD发生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VD变化与年龄、性别、眼别、眼轴长度、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厚度及负压吸引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飞秒激光组中术前发现PVD者18只眼(45.O%),11只眼(27.5%)术后新发PVD或原有部分PVD扩大。角膜板层刀组中术前发现PVD者21只眼(52.5%),8只眼(20.0%)术后新发PVD或原有部分PVD扩大。两组术后PV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7,P=0.1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压吸引时间与飞秒激光组术后PVD发生明显相关(OR=1.089,P=0.027),眼轴长是角膜板层刀组术后发生PVD的危险因素(OR=4.712,P=0.007)。未观察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眼后节并发症。结论与AMADEUSII板层刀制瓣的LASIK相比,INTRALASEFS60飞秒激光制瓣不增加PVD的风险。眼轴长者更易发生PVD。术后6个月随访中未发现严重的眼后节并发症。
王婷婷
王喻
赵少贞
关键词:
玻璃体脱离
激光原位
激光
激光
准分子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