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静

作品数:12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幼虫
  • 3篇扫描电镜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扫描电镜观察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昆虫
  • 2篇感器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效积温
  • 1篇羽化
  • 1篇羽化节律
  • 1篇玉米
  • 1篇玉米铁甲虫
  • 1篇植食性
  • 1篇植食性昆虫
  • 1篇生活史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研...
  • 1篇生殖行为

机构

  • 12篇广西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梅西大学
  • 1篇化工研究院

作者

  • 12篇张玉静
  • 9篇陆温
  • 9篇郑霞林
  • 2篇刘俊延
  • 2篇王艳路
  • 1篇崔美香
  • 1篇杨振德
  • 1篇许小娟
  • 1篇顾燕萍

传媒

  • 5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的眉斑并脊天牛幼虫饲养方法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前人的眉斑并脊天牛(Glenea cantor Fabricius)幼虫饲养方法进行改进,以获得大量虫源,为系统研究该虫提供虫源保障。【方法】采用50 m L平底生物离心管,内置小木段,将眉斑并脊天牛幼虫转移至离心管内的小木段上,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4L∶10D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幼虫羽化情况,将羽化的成虫分别称重并统计性比、幼虫存活率和羽化率。【结果】所饲养的幼虫总存活率达(88.9±1.96)%,平均羽化率达(96.49±1.06)%,雌、雄成虫平均体重分别达0.2174±0.0011 g和0.1086±0.0052 g,成虫体重与自然种群无显著差异(P〉0.05);幼虫正常发育对饲料量有一定要求,每头幼虫的饵料平均需要量为26.01-34.00 g,低于26.00 g的饲料量饲养出来的成虫体重明显偏小,与自然种群差异显著(P〈0.05)。【结论】50 m L平底生物离心管法是一种一次性接虫、不需更换饲料、耗材少的饲养方法,可用于眉斑并脊天牛幼虫的定量饲养。
李岳诗黎淳锋张玉静王艳路郑霞林陆温
关键词:幼虫饲养方法饲养效果
植食性昆虫产卵寄主选择影响因素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17年
昆虫产卵行为在昆虫与寄主的协同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母代产卵偏好性和子代生长发育情况的关系是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研究的核心。文章综述了寄主种类、环境丰富度、寄主生长发育状况和寄主被同种其他个体的利用程度等对植食性昆虫产卵寄主选择的影响,以及嗅觉、视觉和触觉在植食性昆虫产卵寄主选择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今后应从昆虫视觉生态学和听觉生态学两个角度深入研究植食性昆虫的产卵行为,尤其是加强植食性昆虫与环境中光信号间的联系及如何利用光信号进行寄主定位、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过程中是否利用听器进行声波测探定位产卵寄主及不同波段声音对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的影响等研究,为研究害虫行为调控措施开拓新思路。
董子舒张玉静段云博郑霞林陆温
关键词:植食性昆虫影响因素
绿翅绢野螟幼虫头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1
2018年
为探讨和分析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Snellen)幼虫头部感器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绿翅绢野螟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具有触角、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触角短小,位于幼虫头部侧下方,分3节,其梗节和鞭节分布有4种类型的感器,即毛形感器、短毛感器、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口器分为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4个部分,共具有6种类型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指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小感觉锥。刺形感器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口器上各部位均有分布;毛形感器仅分布于上唇;指形感器仅分布于内唇;锥形感器仅分布于下颚;栓锥形感器在下颚和下唇皆有分布;指形感器为内唇所特有。
陈冬宇张玉静秦小芳全达万郑霞林陆温
关键词:幼虫感器扫描电镜
眉斑并脊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眉斑并脊天牛Glenea cantor Fabricius是我国华南地区园林绿化植物木棉树的重要蛀干害虫。本试验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南宁一年发生4代,平均世代历期为70 d,主要以4龄幼虫在受害枝干内越冬。成虫羽化后出木前期为5.97±1.11 d。雄虫较雌虫提早羽化2-3 d,成虫期需补充营养,且具弱趋光性和假死习性。在日节律中,9∶00-11∶00和14∶00-16∶00为产卵高峰期,16∶00-19∶00为交配高峰期。雌虫出木后2 d开始交配,雄虫出木后4 d开始交配。雌雄虫一生可交配15.12±7.02次,每次交配时长为3.23±0.97 h,一天内仅交配一次。成虫主要趋向长势较弱的木棉树及枝条上产卵。产卵前期为13.50±3.15 d,平均产卵量为117.31±33.25粒。雌雄寿命分别为72.34±15.60 d和46.22±14.38 d。
董子舒张玉静赖开平郑霞林王乔陆温
关键词:生活史习性木棉天牛科
桉蝙蛾幼虫对桉树树干及其林下浅层土壤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和受桉蝙蛾幼虫危害的桉树树干及其林下浅层土壤挥发物的组成与含量,探究桉蝙蛾幼虫由地栖环境向树栖危害的转移机制,为其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提取健康和受桉蝙蛾幼虫危害桉树树干及其林下浅层土壤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挥发物的组分及含量,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分析,选择5种挥发物用于测定桉蝙蛾幼虫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从健康和受害桉树树干及浅层土壤中分别鉴定出17、47和23种挥发物。随机森林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与受害树干挥发物的比较中,左旋-β-蒎烯、3,3-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和左旋-α-蒎烯的重要性较高;桉树树干(健康及受害)与浅层土壤挥发物的比较中,左旋-β-蒎烯、莰烯、桉叶油醇、邻伞花烃、3,3-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和左旋-α-蒎烯的重要性较高。行为测定结果显示,莰烯和邻伞花烃(浓度10 mg/mL)分别对桉蝙蛾3龄幼虫具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引诱作用。【结论】桉树树干挥发物中的邻伞花烃和莰烯均可显著吸引桉蝙蛾3龄幼虫,且均在受害桉树树干挥发物中含量更高,推测二者对桉蝙蛾幼虫寻找寄主植物的行为具有调控作用。
许原张玉静熊运凡黄颖钟声朱昭华杨振德胡平
关键词:桉树GC-MS
朱红毛斑蛾幼虫头部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4
2018年
为了解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Walker)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分布、数量以及形态特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朱红毛斑蛾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受器。结果表明,朱红毛斑蛾幼虫头部椭球形,下口式;触角上着生2个毛形感受器、1个刺形感受器和3个锥形感受器;上颚分布有1对刺形感受器和2对栓锥形感受器;下颚分布有1对毛形感受器和1对刺形感受器,下颚须分布有8个锥形感受器;下唇须分布有1个锥形感受器和1个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在朱红毛斑蛾幼虫头部上的分布多而广,在寄主选择时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刘俊延黄宗优张玉静董子舒陆温郑霞林
关键词:榕树扫描电镜寄主选择
昆虫性冲突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自达尔文1871年提出性选择理论后,有关性选择方面已有很多研究报道,而近几十年开始有学者基于昆虫性冲突行为提出了性冲突理论。性冲突理论是动物某一性别的个体从异性中寻求繁殖利益而让后者付出代价的机制。目前,昆虫性冲突行为已成为生物学和进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昆虫性冲突理论的核心是昆虫两性间的拮抗作用,并由此产生的协同进化以及演变出相应的生殖策略。昆虫性冲突行为可分为两部分:交配前冲突,其部分表现为雌性应对雄性强行交配对自身造成伤害而形成生理特征上的进化,还有部分则通过跑动、摇摆和假死等拒绝行为表现;交配后冲突,主要通过精子竞争、雌性隐秘性偏好等策略表现。综述了昆虫性冲突理论及性冲突行为研究进展,为今后昆虫协同进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唐荣董子舒张玉静郑霞林陆温
关键词:昆虫协同进化物种形成
冀南梨树草履蚧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2015年
为了对冀南梨树草履蚧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田间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梨树草履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树草履蚧1年发生1代,1月下旬卵开始孵化,2月上旬开始出土上树,有趋上性,3月下旬若虫第1次蜕皮后,雌雄分化,雌雄比10∶1。雌若虫4月中下旬第2次蜕皮为雌成虫;雄若虫则结茧后蜕皮化蛹,4月下旬到5月中旬羽化为雄成虫,有弱趋光性;雌雄交配。5月上旬雌虫下树产卵,以卵越夏越冬。此外,初孵若虫气温在4℃以下不活动,16℃以上正常,耐饥饿力约8d;二龄若虫耐饥饿力约13d,爬行速度可达17.8km/h。
崔美香张玉静王美立付少敏
关键词:草履蚧生物学特性
绿翅绢野螟的羽化节律及生殖行为
糖胶树Alastonia schalaris (L.)R.Br又名灯台树,是常见绿化和南药资源树种,在中国南部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及澳大利亚等地广泛种植.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 Snellen是...
张玉静
关键词:羽化节律交配产卵
褐纹甘蔗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明确褐纹甘蔗象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探索利用性信息素开展褐纹甘蔗象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褐纹甘蔗象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外部形态特征、类型和分布,以SPSS 21.0进行数据计算与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雌雄成虫间触角各节的长度、直径和感器数量差异。【结果】褐纹甘蔗象雌雄成虫触角外部形态一致,均为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部分;触角上有刺形、毛形和芽孢形3种类型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有5种亚型,刺形感器有3种亚型,芽孢形感器有3种亚型,以毛形感器的数量和种类最丰富。褐纹甘蔗象雌雄成虫触角在感器数量上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结论】毛形感器在褐纹甘蔗象寻找寄主和配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雄虫触角上STⅠ、STⅢ和STⅣ的数量显著多于雌虫,与感受性信息素有关,而雌虫触角上STⅡ的数量显著多于雄虫,与寻找产卵场所有关。
段云博董子舒张玉静刘俊延黄宗优郑霞林陆温
关键词:褐纹甘蔗象扫描电镜触角感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