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淑君
- 作品数:32 被引量:70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帕累托最优经理人报酬区间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诸多代理问题。其次 ,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肯定了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的必要性与区间 :必须满足经营者的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两个条件。再次 ,文章对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人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与代理人 (企业经营者 )进行了博弈分析 ,认为对现有的经营者施以激励机制 ,提高经营者的报酬可以带来一个帕累托改进 ,以及确定经理人报酬的大致范围。进而 ,文章讨论了实施激励机制的两种方案 :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优弊。最后 ,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谢毅文周克许淑君
- 关键词:帕累托改进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人经理人行政手段
- 设备维护外包策略及其对维护计划组织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根据设备维护流程分析,提出了设备维护外包的三种外包策略———购进型外包、选择型外包和完全型外包。从组织结构、计划制定和资源协调三方面分析了设备维护外包的不同策略对设备维护计划组织的影响。
- 范体军许淑君李宏余刘建香
- 关键词:业务外包设备维护外包策略
- 我国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危机分析被引量:109
- 2002年
- 在论述信任的基本定义、信任对企业间合作关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列举了我国企业间信任危机的具体表现 ,分析了产生信任危机的原因。进而 ,利用博弈模型分析了信任危机对合作关系的负作用的过程。最后 。
- 许淑君马士华
-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任危机
- 供应链企业间的交易成本研究被引量:78
- 2001年
- 首先指出供应链是一种能够减少企业间交易成本的新的组织模式 ;其次 ,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的总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之和 ,供应链减少企业间交易成本的原因 ;信息交流、相互信任与良好的合作关系 ,以及供应链减少交易成本的三个阶段 ;接触交易、相互信任与合作联盟 ;最后 ,论述了供应链企业间交易成本的组成和影响交易成本的因素。
- 许淑君马士华张日新
- 关键词:交易成本合作联盟企业供应链信息流
- 大学本科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研究发现:大学本科生的学习目标具有就业倾向性,学习期望要求高,重视社会实践,而学习的主动性较弱。为此,教学改革需要将实践及应用纳入学习范畴,实施广泛的本科导师制,开展全方位素质教育,提高高校培养模式的柔性,改变教师考核制度。
- 许淑君
- 关键词:本科生
- 一个基于Agent的逆向物流在线跳变灰预测系统被引量:8
- 2006年
- 分析了逆向物流供应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分析灰预测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严格的跳变点判断标准,建立了跳变点序列的IJGM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和步骤。在该基础上,给出了逆向物流供应的灰预测体系和灰预测Agent的逻辑结构。最后,为实现在线预测提出了基于Agent的逆向物流跳变灰预测生产监控框架。
- 许淑君
- 关键词:逆向物流灰预测AGENT
- 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系统被引量:21
- 2001年
- 首先分析了电子商务时代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区别,提出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是真正实现了集成化过程的供应链系统这一观点,接着概述了电子商务时代供应链系统的两个总体特征:高度集成化与高度敏捷化,最后重构了电子商务时代供应链系统的总体框架以及供应链系统的信息管理模式。
- 许淑君马士华
-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 建筑深基坑工程风险识别与分析被引量:21
- 2005年
- 建筑深基坑工程由于勘察设计的局限性、工程的临时性、实施的动态复杂性、安全危害的社会性等特征,其风险管理成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阶段和内容;项目管理者应注重对建筑深基坑工程阶段风险分析,为基坑工程的风险监测和应对奠定基础。
- 李智明许淑君
-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风险分析建筑项目风险管理勘察设计
- 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研究被引量:200
- 2000年
- 信任危机是影响我国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详细地论述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特征的基础上 ,深入地分析了信任在促进供应链正常运作中的作用 ,提出培养供应链企业间的相互信任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这一思想 ,对如何培养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作了细致的探讨 。
- 许淑君马士华
-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任机制企业间合作关系企业
- 异质性风险偏好、市场摩擦与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消费和投资效应——基于Diamond世代交叠模型的理论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文章以个体跨期最优化行为为基础,从居民异质性风险偏好和市场摩擦视角考察了我国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消费、储蓄与投资效应,得出如下的结论:首先,中国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将引发境内外居民和投资者的储蓄和投资跨境"局部转移"或"全部转移",其转移的规模和方向取决于内外资金融企业及市场的绝对和相对投融资效率。其次,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将有效提高社会中退休群体的消费水平,对年轻群体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则取决于代表性个体的异质性风险偏好:如果代表性个体是风险厌恶、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的,则金融创新将使年轻群体的消费量增加、不变和减少,储蓄量和投资量减少、不变和增加,储蓄转化为资本积累的规模减少、不变和增加。最后,政府应依据内外资金融企业和市场的相对投融资效率来确定金融创新的速度、深度和时序,以减小金融创新的"转移效应"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强烈冲击。
- 王根蓓许淑君
- 关键词:金融创新世代交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