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丽
- 作品数:12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盐焗鸡用天然色素着色及护色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以天然黄色素代替合成色素对盐焗鸡进行着色,利用天然抗氧化剂对其进行护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护色剂配比,并分析复合护色剂对色素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及着色盐焗鸡块色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015%的栀子黄对盐焗鸡具有良好的着色效果;添加量为0.025%的GY60也具有较好的着色效果,但其光稳定性不如栀子黄;红曲黄和AY152都因色泽和稳定性较差而不适用于盐焗鸡的着色;由添加量为0.010%的异抗坏血酸钠、0.015%的茶多酚和0.010%的植酸钠复配而成的复合护色剂,对盐焗鸡的护色效果良好,其汤料煮后吸光度残存率为89.8%,经日光照射4 d后吸光度残存率为71.6%,均高于空白组,鸡块在室内自然光下的色泽褪色也比空白组缓慢,4 d后仍保持较好的色泽.
- 曾庆培杨焕彬许艺馨解万翠宋琳杨锡洪林光明刘晓丽
- 关键词:盐焗鸡天然色素天然抗氧化剂复合护色剂保存期
- 负载丁香酚的改性纳米粒对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为开发具有保鲜效果且可生物降解的复合膜,将咖啡酸(CA)通过碳二亚胺介导的偶联反应与氨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NH2-MSN)共价接枝后负载丁香酚(EG),制备得到丁香酚/咖啡酸-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EG/CA-MSN)。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成膜基质,EG/CA-MSN为功能性填料,通过流延法进一步得到丁香酚/咖啡酸-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玉米醇溶蛋白(EG/CA-MSN/Zein)复合膜。研究了EG/CA-MSN添加量对膜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EG/CA-MSN与Zein膜基质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EG/CA-MSN的加入可以改善膜的阻隔性能和机械性能,当EG/CA-MSN添加量为9%时,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最低[3.11×10^(-9)g·mm/(m^(2)·s·Pa)],拉伸强度可达到18.86 MPa,明显优于单一Zein膜。当EG/CA-MSN添加量为12%时,复合膜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和抑菌性能,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到78.28%和85.49%,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分别可达13.57 mm和12.38 mm。将复合膜应用于冷藏鱼片的保鲜,可以有效延缓冷藏鱼片在贮藏期间挥发性盐基氮的积累以及脂肪氧化。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EG/CA-MSN/Zein复合膜在水产保鲜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刘锦渊刘晓丽夏文水
- 关键词:咖啡酸丁香酚介孔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
- 粒径对熟制风味龙虾中香辛料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以熟制风味龙虾的香辛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微粉碎处理和筛分,研究不同粉碎粒径香辛料的休止角、滑角、膨胀力和溶出效果,并对香辛料汤汁的色泽、感官、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添加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粉碎处理后,香辛料的休止角和滑角均随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大,膨胀力则逐渐减小;在820~1500μm粒径范围内的香辛料溶出效果较好,利用率提高,香气更浓郁;与未粉碎香辛料相比,820μm粒径香辛料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即其最适宜熬煮熟制风味龙虾的汤汁,且添加量取3~4 g/L较好。
- 刘晓丽姜伯成姜启兴杨方周小燕沈慧敏陈诺夏文水
- 关键词:香辛料粒径
- 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5年
- 酶技术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生物技术,对食品工业的技术革新和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食品加工过程涉及许多复杂的理化变化,受热时营养素、颜色、质构、风味等方面容易受到破坏,这就为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目前,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工业、肉制品工业、焙烤工业、饮料和果汁工业、淀粉和糖工业、油脂工业及安全检测等食品领域。本文主要从改善食品加工工艺、提高食品品质、提高食品安全性、增强食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并对酶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发展作了展望。
- 夏文水高沛刘晓丽葛藜红许艳顺
- 关键词:酶技术食品加工
- 油炸温度与时间对白公干鱼传质特性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以白公干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油炸温度(160,180,200℃)和油炸时间(0,20,40,60,80,100,120,150,180s)对白公干鱼水分损失和吸油率的影响,采用特定指数方程对油炸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进行曲线拟合;测定油炸后白公干鱼水分活度,建立水分活度与水分含量的关系;测定油炸后白公干鱼色泽、硬度、咀嚼性、表层硬度、韧性,并进行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油炸温度的升高可显著增大白公干鱼的水分损失速率和吸油速率,且拟合曲线均符合特定指数方程;白公干鱼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呈正相关性,并分为两个区域:水分含量<22%时水分活度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大,水分含量>22%时水分活度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趋于平缓;结合企业生产经验和感官品质分析,油炸后白公干鱼水分含量控制在22%~26%为宜,达到此水分含量且吸油率最低的加工条件为180℃油炸180s。
- 陈康明刘晓丽刘晓丽许艳顺
- 关键词:油炸传质动力学水分含量含油率
- 广东隔水蒸鸡产业化生产关键工艺优化被引量:1
- 2021年
- 以广东土鸡为原料制作广东隔水蒸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广东隔水蒸鸡产业化生产的关键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感官定量描述性测试和电子鼻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作的广东隔水蒸鸡与市售广东隔水蒸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隔水蒸鸡产业化生产的最佳关键工艺条件为香辛料添加量0.5%,腌制时间5h,蒸制时间20min,该条件下制作的广东隔水蒸鸡的感官综合评分达96.0分;与市售广东隔水蒸鸡相比,最佳工艺条件下制作的广东隔水蒸鸡具有相似的特征风味和香味,但甲基类挥发性成分更高,味道和质构均得到显著改善,香气、口感和咸度更均匀稳定.
- 杨焕彬曾庆培李京刘晓丽刘晓丽杨锡洪林光明杨锡洪
- 关键词:蒸制感官品质
- 烤制鸡翅根加工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菌相分析及溯源被引量:1
- 2021年
- 通过模拟烤制鸡翅根的加工过程,对实验环境、解冻水、接触面、肉制品进行微生物取样和检测,研究烤制鸡翅根加工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来源及菌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烤制鸡翅根加工过程中,实验环境空气中菌落总数最高的是解冻区,为165 CFU/皿,其次是预处理区,为105 CFU/皿;解冻水中的微生物数量在解冻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预处理区实验人员手部的菌落总数高于真空包装区实验人员手部,且预处理区实验人员的手部有一定数量的大肠杆菌和真菌;解冻池、预处理区的剪刀和筐接触面上的菌落总数较多,包装筐接触面上的菌落总数达到最高值4.1 CFU/cm 2;随着加工工序的进行,烤制鸡翅根中微生物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解冻、预处理、滚揉过程中,半成品菌落总数明显较多,烘烤后微生物数量明显下降.通过采取控制原料的卫生状况、实时对实验环境进行消毒、严格遵守操作规定、缩短解冻时间、减少二次污染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保证产品的品质.
- 曾庆培刘琳谢静雯杨焕彬刘晓丽刘晓丽杨锡洪解万翠
- 关键词:烤制微生物腐败
- 壳聚糖基抑菌抗氧化活性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为获得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壳聚糖(CS)基复合膜材料,采用混合溶液浇筑法制备含有纳米细菌纤维素(nBC)、曲酸(KA)和姜黄素(CUR)的CS基抑菌抗氧化活性复合膜(CS/nBC/KA/CUR),考查不同组分复合膜的水分阻隔性能、机械性能、光学性能、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CS/nBC/KA/CUR复合膜中各组分之间主要是通过氢键与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膜内部结晶度明显增强。相较于CS/nBC、CS/nBC/CUR和CS/nBC/KA复合膜,CS/nBC/KA/CUR复合膜的水溶性显著下降,水蒸气透过率比CS/nBC复合膜提升近24%,拉伸强度比CS/nBC/KA复合膜提高近3倍,断裂伸长率比CS/nBC/KA复合膜提高约1.8%,对E.coli的抑菌效果比其余复合膜平均提升约12.2%,ABTS自由基清除率比CS/nBC复合膜最高提升约35.2%。CS/nBC/KA/CUR复合膜结合了各组分的优势,在食品抑菌抗氧化活性包装材料的开发领域具有一定潜在价值。
- 刘晓丽郭曹羽林锴立廖文莹王文燕
- 关键词:壳聚糖曲酸姜黄素复合膜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
- 草鱼鱼油微胶囊芯材释放条件及缓释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以草鱼鱼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超声辅助均质和喷雾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应用Avrami’s公式对微胶囊在不同贮藏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强度下的芯材释放率进行拟合,并对释放动力学、释放速率常数和释放机制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鱼油微胶囊芯材释放率拟合程度良好(R^2>0.97),当贮藏温度4~50℃,相对湿度34%时,释放机制参数n<1,说明鱼油微胶囊芯材释放动力学介于扩散限制动力学和一级释放动力学之间;当相对湿度54%~92%,光照强度0~10000 lx时,释放机制参数n>1,鱼油微胶囊芯材释放动力学属于一级释放动力学,表明在低温、干燥和避光的条件下能更好地保存鱼油微胶囊。通过微胶囊在体外模拟消化道中的缓释行为发现,经270 min,粒径从起始的15.82μm减小到2.98μm,释放率达80.6%,说明微胶囊在模拟消化道中有缓释行为。
- 刘晓丽魏长庆魏长庆
- 关键词:鱼油微胶囊释放动力学体外释放
- 生物保鲜剂在禽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21年
- 在分类概述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和酶类4种生物保鲜剂的基础上,对生物保鲜剂的复合及与其他保鲜技术的结合应用进行梳理,指出:植物源性生物保鲜剂最常见,但其化学成分较复杂,抑菌浓度难以控制;动物源性生物保鲜剂抑菌效果好,但成本较高、提取率普遍较低,需与其他保鲜剂协同发挥作用;微生物源性生物保鲜剂安全高效,但抗菌谱较窄;酶类生物保鲜剂保鲜效果好,但抗菌谱窄、提取困难、生产成本高;将保鲜效果良好的生物保鲜剂复合使用,或与冷藏保鲜、气调包装等技术相结合,可获得更好的保鲜效果.未来在寻找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天然生物保鲜剂的同时,需进一步完善天然生物保鲜剂的技术标准体系,借鉴国际最新相关规范和研究进展,加强对保鲜机理的研究,探索和设计更高效的生物保鲜技术,以期为禽肉制品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保障.
- 杨焕彬曾庆培林光明刘晓丽杨锡洪宋琳解万翠
- 关键词:禽肉制品生物保鲜剂冷藏保鲜气调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