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文杰

作品数:26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地震
  • 13篇地磁
  • 12篇极化
  • 10篇震前
  • 9篇地震前
  • 7篇震源
  • 7篇震源机制
  • 6篇应力场
  • 6篇构造应力
  • 6篇构造应力场
  • 6篇M
  • 4篇地震序列
  • 4篇震源机制解
  • 3篇时空变化特征
  • 3篇强地震
  • 3篇中强地震
  • 2篇地磁场
  • 2篇应力
  • 2篇应力张量
  • 2篇重定位

机构

  • 23篇云南省地震局
  • 10篇青海省地震局
  • 10篇四川省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
  • 5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山东省地震局
  • 4篇江苏省地震局
  • 3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26篇樊文杰
  • 10篇冯丽丽
  • 7篇李霞
  • 6篇何畅
  • 5篇崔效锋
  • 4篇赵小艳
  • 3篇刘素珍
  • 3篇陈佳维
  • 3篇胡幸平
  • 2篇贺素歌
  • 2篇张潜
  • 2篇冯志生
  • 2篇张贵霞
  • 1篇姚休义
  • 1篇杨正纲
  • 1篇刘磊
  • 1篇邱桂兰
  • 1篇孙楠
  • 1篇付虹
  • 1篇李永莉

传媒

  • 4篇地震学报
  • 3篇地震
  • 3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2年11月19日红河5.0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研究--基于高密度地磁台阵观测数据
2024年
基于小江断裂中南段布设的110个高密度地磁台阵观测数据,利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日变幅逐日比两种方法分析了2022年11月19日云南红河5.0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震前1个月左右,编号043、052、068三个测点出现了同步加卸载响应比超过3.0的高值异常,震前两个半月左右,编号008、037、052、060、062、076六个测点出现了同步日变幅逐日比超过3.0的高值异常,排除磁暴影响和人为干扰后,认为上述多测点同步高值异常与红河5.0级地震有关。异常测点大多分布在震中距较远的区域,而异常幅度均呈现出震中距越大,幅度越小的特征。
樊丽云何志辉杨正纲朱培育樊文杰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强度极化短期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四川及其邻区地磁台站数据进行垂直强度极化方法计算,使用5~100 s周期发现震前地磁极化计算结果存在如下的显著异常特征:①2017年3月震中附近地磁台站同步存在极化超阈值异常,时间上显示为短期异常;②同步异常台站出现最大幅度的时间较一致;③九寨沟地震发生在异常阈值线附近,对该方法预测地点有一定指示意义;④对比异常时段内的Dst指数,认为此次同步超阈值异常不是空间电流体系所造成的;⑤3月18日地磁台站出现极化异常的台站数量较多,异常分布区域面积较大,异常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可能反映了该区域的应力作用。
廖晓峰樊文杰邱桂兰李雪浩杨鹏
关键词:地磁频段
2018年云南通海M_S5.0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发震构造讨论被引量:21
2018年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的快报观测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8年云南通海MS5. 0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使用Seis_CAP程序和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同时反演2次主震的震源机制解。重定位后,2次通海主震的震中位置分别为(24. 188°N,102. 726°E)和(24. 191°N,102. 725°E),震源深度分别为11. 08 km和9. 24 km。重定位结果显示,通海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呈NE-SW向条带状分布,震源深度优势分布范围为3~12 km。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表明,2次主震均为走滑型地震,最佳拟合深度分别为8. 1 km和6. 4 km。综合分析重定位后地震序列空间分布、主震震源机制解和地质资料,认为小江断裂带中南段西支的明星—二街断裂或与其平行的隐伏断裂可能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
王光明刘自凤赵小艳樊文杰李永莉彭关灵孙楠
关键词:双差定位发震构造
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及周边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动力学意义
2023年
文中利用CAP方法计算了2021年5月21日漾濞地震序列M_(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再结合收集到的周边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计算了漾濞地震及周边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并根据反演得到的应力张量模拟了漾濞地区的相对应力值大小和震源机制解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走滑型地震为主,其次是正断型地震,地震集中分布于15km以浅的深度范围,主要发生在脆性上地壳。2)漾濞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属于典型的走滑应力结构,最大主应力方位为NNW-SSE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基本一致。研究区的分区反演结果显示,最大主应力轴和最小主应力轴的方位从东北至西南呈现出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区内川滇菱形块体、腾冲和保山等地块内部的应力方位分布一致性较好,块体边界带是应力发生偏转的部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区域构造应力场受到不同块体间相互作用的影响。3)应力形因子R值的分布上大致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说明物质运移所需的压应力相对变小,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背景认为,地块(物质)的运动速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缓。4)根据模拟计算的漾濞地震相对剪应力和相对正应力大小推测认为,漾濞地震是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沿着最优释放节面滑动破裂而发生的,更容易发生错动的NW向节面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
樊文杰
关键词:震源机制
2020年10月15日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与玛多M7.4地震被引量:3
2021年
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中国大陆西部的磁通门磁力仪秒采样观测资料开展了5~100 s频段的极化分析。发现2020年10月15日出现一次异常,高值出现的地震台站集中在甘肃、青海、四川、重庆、广西等地,插值后的空间分布图中形成一个大范围高值异常区,从青海中部一直延伸至了广西北部。同时,对Kp指数与Dst指数的调查结果表明异常期间为外源场弱活动时段。异常出现219天后发生了玛多M7.4级地震,震中位于高值异常区边界线附近。
冯丽丽冯丽丽樊文杰樊文杰李霞何畅李霞何畅袁文秀刘素珍冯志生
依据断层摩擦准则估算的地壳主应力量值关系式及其参数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Zoback(1992b)提出的估算地壳构造应力量值的思路和2个假设,考虑了3个主应力分别为垂直主应力(对应3种构造应力类型)的情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依据应力形因子和断层摩擦强度估算构造主应力量值的关系式。讨论了摩擦系数、孔隙压力系数和应力形因子对构造主应力量值的影响:在最大主应力为近水平的情况下(应力类型为走滑型或逆断型),最大主应力量值(或随深度线性增加的斜率)随摩擦系数取值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压力系数取值的增大而减小。在最小主应力为近水平的情况下(应力类型为走滑型或正断型),最小主应力量值(或随深度线性增加的斜率)随摩擦系数取值的增大而减小,随孔隙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并且,3个参数对主应力量值估算的影响很大,如果摩擦系数取值较大,同时孔隙压力系数取值较小,最大主应力随深度增加的斜率与最小主应力随深度增加的斜率之间的差异就大,有可能导致不合理的结果出现。该方法只是对地壳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时的构造应力量值进行近似估算,估算结果并不是地壳稳定状态下的构造应力量值。
曹慧静崔效锋樊文杰
关键词:孔隙压力构造应力
九寨沟7.0、精河6.6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值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提取地震磁扰动信号,最重要的是要突出源于震源区的异常信号,抑制来源于外源场的信号。俄罗斯学者Molchanov等(1995)在理论上证明了来自岩石圈的频率范围为0.01—100Hz电磁信号的磁场垂直分量幅度大于水平分量。由此日本学者Hayakawa等(1996)提出了垂直强度极化法,该方法在基于谱分析的基础上,将磁场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频谱振幅相比,并且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值高值与地磁活动性指数并没有较好的相关性。
贺曼秋冯丽丽樊文杰张贵霞
关键词:地震前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前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甘青川地区的14个地磁台站秒采样资料,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前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在2021年10月底出现了地磁极化超阈值高值异常变化,异常台站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异常出现后73天发生了门源地震,震中位于极化高值异常阈值线附近。研究还发现,此次地磁极化异常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时间上,不同台站极化异常具有较好的时间同步性;空间上,极化异常高值区呈现出沿震中附近出现后不断扩展最终再向震中收缩的特点。此外,各地磁极化异常台站的归一置零极化值、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异常台站距离地震震中越近,其归一置零极化值越高,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这一特征符合地震电磁扰动信号的衰减特征。根据极化异常和地震的时空关系分析认为,此次地磁极化高值异常对应了之后在异常高值区边缘发生的门源M_(S)6.9地震。
樊文杰冯丽丽李霞何畅廖晓峰姚休义
关键词:时空变化特征
中国及邻区水平最大主应力迹线的绘制与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5年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大区域同一性与局域的非均匀特征,在时间上具有相对的持续稳定性。然而,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格局明显受制于周边板块的动力学作用,东部的力源主要来自太平洋板块俯冲、菲律宾板块推挤的作用,西部的力源则来自印度板块向北碰撞欧亚大陆而产生的挤压。由于中国大陆地壳复杂的构造格局以及地壳固体介质的不均匀性.
陈佳维崔效锋胡幸平樊文杰
关键词:现代构造应力场板块俯冲大陆地壳动力学作用
九寨沟7.0、精河6.6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值特征
提取地震磁扰动信号,最重要的是要突出源于震源区的异常信号,抑制来源于外源场的信号.俄罗斯学者Molchanov等(1995)在理论上证明了来自岩石圈的频率范围为0.01—100Hz电磁信号的磁场垂直分量幅度大于水平分量....
贺曼秋冯丽丽樊文杰张贵霞
关键词:地磁场时空分布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