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洪政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烧伤
  • 2篇软组织
  • 2篇大面积烧伤
  • 1篇带蒂
  • 1篇带蒂皮瓣
  • 1篇蒂皮瓣
  • 1篇吊带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期
  • 1篇休克期补液
  • 1篇腋臭
  • 1篇医院病床
  • 1篇乙醇胺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技术
  • 1篇粘附分子
  • 1篇乳膏
  • 1篇软组织扩张
  • 1篇软组织扩张术
  • 1篇三乙醇胺

机构

  • 7篇三峡大学仁和...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向光俊
  • 7篇杨洪政
  • 3篇何玉霞
  • 3篇马云飞
  • 2篇黄晶
  • 1篇蔡章桥
  • 1篇彭毅志
  • 1篇周琴

传媒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第二届荆宜荆...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三乙醇胺混合凡士林乳膏对腋臭微创术后患者创面的修复作用分析
2018年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混合凡士林乳膏用于腋臭微创术后患者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医院接受微创腋臭手术治疗且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三乙醇胺治疗组(37例)、凡士林治疗组(40例)、联合治疗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经表皮水分丢失情况、皮肤瘢痕(SBSES量表评分)、表皮厚度及相关生化指标含量、预后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基本资料、经表皮水分丢失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经表皮水分丢失情况、皮肤瘢痕(SBSES量表评分)、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表现在三乙醇胺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凡士林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前后比较,三乙醇胺治疗组、凡士林治疗组患者经表皮水分丢失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凡士林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差异明显(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表皮厚度、VEGF m RNA、IL-36αm RNA、IL-36α蛋白等生化指标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乙醇胺混合凡士林乳膏用于腋臭患者微创手术后,能明显加快患者皮肤愈合速度和增强皮表的屏障作用,同时有助于减少转归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向光俊杨洪政
关键词:三乙醇胺凡士林腋臭微创手术
Rho激酶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浅二度烧伤患者外周血TNF-α、IL-10、ICAM-1及CD11/CD18水平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Rho激酶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浅二度烧伤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粘附分子CD11/CD18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收治的浅二度烧伤住院患者48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伤口感染、保暖、抗休克、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Rho激酶糖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连续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血清TNF-α、IL-10、ICAM-1及CD11/CD18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0、ICAM-1、CD11/CD1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TNF-α、IL-10、ICAM-1、CD11/CD18水平较低(P<0.05)。结论 Rho激酶联合生脉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浅二度烧伤患者的TNF-α、IL-10、ICAM-1以及CD11/CD18水平,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向光俊杨洪政黄晶彭毅志
关键词:RHO激酶生脉注射液白细胞介素-10细胞间粘附分子-1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烧伤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后期创面感染难愈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7例,扩创+刃厚自体邮票皮移植或常规换药治疗1周后效果不佳,采用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创面,治疗第3天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观察皮片成活率,治疗第6天停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率,此后进行常规换药至创面全部愈合,观察治疗期间的换药痛感,并记录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结果: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后3 d,创面分泌物培养4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皮片的成活率平均为83.9%;治疗后6 d,创面愈合率平均为85.7%。治疗期间换药时患者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17例患者创面均于入院后36~49 d完全愈合。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是大面积烧伤后期合并感染难愈合创面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移植皮片成活率,促进创面愈合。
向光俊杨洪政马云飞何玉霞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难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乌鲁木齐地区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地查阅近10年烧伤面积≥50%患者病历资料,结合乌鲁木齐地区气候特点,探讨适合本地区的补液方案,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收集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00年1月至20...
马云飞向光俊杨洪政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向光俊杨洪政
马来酸桂哌齐特与腹部带蒂皮瓣对上肢烧伤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患者作为观察组,行马来酸桂哌齐特结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另选择同期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皮瓣修复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烧伤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断蒂时间及神经功能烧伤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结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具有皮瓣存活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向光俊彭毅志任红芳杨洪政黄晶马云飞何玉霞
关键词:马来酸桂哌齐特腹部带蒂皮瓣
一种用于烧伤换药的换药架
一种用于烧伤换药的换药架,它包括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以及水平衡架,第一竖直杆和第二竖直杆相互平行,水平衡架在端部与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竖直杆和第二竖直杆的另一端设有固定机构,水平衡架上活动设有至少一...
何玉霞蔡章桥周琴向光俊杨洪政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