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鹿麟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泳
  • 1篇多位点序列分...
  • 1篇血清
  • 1篇血糖
  • 1篇胰高血糖素
  • 1篇胰高血糖素样...
  • 1篇胰高血糖素样...
  • 1篇碳青霉烯
  • 1篇碳青霉烯酶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青霉烯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脉冲场
  • 1篇脉冲场凝胶电...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机制
  • 1篇克雷伯菌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作者

  • 2篇鹿麟
  • 1篇汪明东
  • 1篇陆柳
  • 1篇宗明
  • 1篇孙立山
  • 1篇姜梅杰
  • 1篇范列英
  • 1篇赵书平
  • 1篇张志军

传媒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检测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LOAD)患者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上海市东方医院和浦东新区部分老年医院诊断为脑血管病(CVD)55例、LOAD61例、2型糖尿病(T2DM)51例、T2DM合并LOAD37例;以及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体检中心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NC)。采用本实验室自建的ELISA方法检测NC、CVD、LOAD、T2DM以及T2DM合并LOAD患者GLP-1的含量,同时测定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AB)、Tau蛋白以及其他常规生化指标;并测定LOAD组、T2DM组以及T2DM合并LOAD组、NC组的研究对象空腹、服糖后1h、2h三个时间点患者血清中GLP-1的含量。多组间血清GLP-1的浓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血清GLP-1的浓度比较采用LSD—t检验;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GLP-1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LOAD组空腹GLP-1水平(123.4±20.8)nmol/L,高于NC组(78.6±6.0)nmol/L和CVD组(89.0±8.7)nmol/L(F值分别为3.46和1.98,P均〈0.05);T2DM合并LOAD组空腹GLP-1水平(157.9±28.6)nmo]/L高于LOAD组(123.4±20.8)nmol/L(t=1.63,P〈0.05);T2DM合并LOAD组空腹GLP-1水平(157.9±28.6)nmol/L与T2DM组空腹GLP-1水平(153.8±18.0)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P〉0.05)。服糖后1hT2DM合并LOAD组GLP-1水平(99.1±14.2)nmol/L、LOAD组GLP-1水平(73.9±6.6)nmol/L和T2DM组GLP-1水平(96.3±7.0)nmol/L均出现GLP-1分泌不足情况;服糖后2hT2DM合并LOAD组GLP-1水平为(115.4±18.6)nmol/L,高于正常对照2h水平(63.3±6.2)nmol/L(t=4.49,P〈0.05);而服糖后2hLOAD组GLP-1水平为(73.6±5.8)nmol/L与正常对照2h水平(63.3±6.2)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05)。P
汪明东孙立山宗明陆柳鹿麟范列英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32
2018年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014年1—11月临床分离的CRKP 13株,采用Walk Away 96 PLUS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及EDTA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的确认;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相关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 KPC、bla IMP、bla VIM、bla GIM及bla NDM-1)并测序;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调查菌株的克隆相关性并进行流行病学比较。结果 13株CRKP主要来源于痰(7株,53.85%)及尿(4株,30.77%),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均<40%),对其他抗菌药物(除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7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13株细菌改良Hodge试验均为阳性,5株细菌EDTA协同试验阳性;经PCR测序确认,碳青霉烯酶基因中,bla KPC基因最常见(13/13),其次为bla NDM-1基因(5/13),未发现其基因bla IMP、bla VIM和bla GIM;PFGE聚类结果显示,13株肺炎克雷伯菌被分为5型,主要为C型(9/13),且均属于ST11,其他分别为ST37、ST626、ST628和ST668型。结论碳青霉烯酶基因bla KPC与bla NDM-1是引起该院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ST11是主要的克隆类型,医院需尽快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张志军鹿麟牛法霞赵珂姜梅杰赵书平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机制碳青霉烯酶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