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宁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岩棉
  • 2篇土木
  • 2篇土木工程
  • 2篇芯材
  • 2篇力学性能
  • 2篇力学性
  • 1篇英文
  • 1篇中国经济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三步走战略
  • 1篇碳排放
  • 1篇下人
  • 1篇环境品质
  • 1篇IPAT模型
  • 1篇城市
  • 1篇城市人居

机构

  • 4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王宁
  • 3篇杜强
  • 2篇吕晶
  • 2篇卫婧
  • 1篇车雷
  • 1篇陆路

传媒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保温材料与节...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城市人居环境品质评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综合客观地评定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品质,提供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决策依据,促进城市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基于我国城市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据以人为本、系统完备、定量测度与便于操作、体现可持续发展潜能等4项城市人居环境品质评定指标体系原则,从经济水平、生活居住条件、市政和社会服务设施、生态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潜能等方面,建立了涵盖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的城市人居环境品质评定指标体系,构建了较实用的评定模型,提出了评判的分类标准,给出了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品质评定示例。
陆路王宁李炎琪
关键词:城市人居环境
以岩棉为芯材的SIPs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研究以岩棉为芯材的结构保温板(SIPs)力学性能及不同芯材厚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定向刨花板(OSB)为面板,分别对3种不同芯材厚度的SIPs进行了抗拉、抗压和双剪切试验,得到了SIPs中不同厚度岩棉芯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与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对其破坏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棉芯材试件受拉、受剪开裂后,强度不会立刻丧失,而是逐渐降低,直至试件被完全破坏;在抗压试验中,随着荷载的增加,试件产生明显的压缩变形,当变形达到50%后卸载,试件有一定的回弹,但抗压能力基本丧失;不同芯材厚度对试件强度影响不同,随着芯材厚度的增加,试件的抗拉、抗剪强度有所降低,且随着厚度的增加边际减弱效果递减;当芯材厚度由50mm增至60mm时,抗拉、抗剪强度分别减少了0.8kPa和14.46kPa;当芯材厚度由60mm增至150mm时,抗拉、抗剪强度分别减少了1.63kPa和7.1kPa;而抗压强度随着芯材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以岩棉为芯材的SIPs结构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结合其良好的防火性能与耐久性能,在工程应用中可根据受力要求选用。
杜强卫婧吕晶王宁
关键词:土木工程岩棉力学性能
以岩棉为芯材的SIPs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016年
为了研究以岩棉为芯材的结构保温板(SIPs)力学性能及不同芯材厚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定向刨花板(OSB)为面板,分别对3种不同芯材厚度的SIPs进行了抗拉、抗压和双剪切试验,得到了SIPs中不同厚度岩棉芯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与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对其破坏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棉芯材试件受拉、受剪开裂后,强度不会立刻丧失,而是逐渐降低,直至试件被完全破坏;在抗压试验中,随着荷载的增加,试件产生明显的压缩变形,当变形达到50%后卸载,试件有一定的回弹,但抗压能力基本丧失;不同芯材厚度对试件强度影响不同,随着芯材厚度的增加,试件的抗拉、抗剪强度有所降低,且随着厚度的增加边际减弱效果递减;当芯材厚度由50mm增至60mm时,抗拉、抗剪强度分别减少了0.8kPa和14.46kPa;当芯材厚度由60mm增至150mm时,抗拉、抗剪强度分别减少了1.63kPa和7.1kPa;而抗压强度随着芯材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以岩棉为芯材的SIP结构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结合其良好的防火性能与耐久性能,在工程应用中可根据受力要求选用。
杜强卫婧吕晶王宁
关键词:土木工程岩棉力学性能
中国经济“新三步走”战略下人均碳排放预测(英文)被引量:1
2015年
在中国经济发展"新三步走"战略背景下,本文采用逆向追踪法,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主要一次能源消耗为研究对象,消除在能源转化过程中因地区科技水平不同造成的影响,通过改进IPAT模型,对2050年前中国人均碳排放在三种经济发展情境假设下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人均碳排放峰值随经济发展情境不同将分别在2020和2030年出现,人均碳排放量将达到2.0127-2.6791 t;峰值出现前人均碳排放量将以每年2.25%-3.40%的速度增长,之后会以每年1.33%-1.78%的速度降低。至2050年,人均碳排放量将减少为1.3147-1.8817 t。本研究为中国未来碳排放政策的制定以及国际碳排放权限的划定提供了方法与数据支持。
杜强王宁车雷
关键词:IPAT模型碳排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