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艺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气候
  • 5篇水稻
  • 5篇气温
  • 4篇最高气温
  • 3篇生育
  • 3篇生育期
  • 3篇气候倾向率
  • 3篇倾向率
  • 2篇树轮
  • 2篇树轮宽度
  • 2篇水稻产量
  • 2篇水稻生育
  • 2篇水稻生育期
  • 2篇气候重建
  • 2篇千粒重
  • 2篇热量条件
  • 2篇粒重
  • 2篇空壳率
  • 2篇黄河源区
  • 1篇油菜

机构

  • 11篇四川省农业气...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中国气象局成...
  • 3篇四川省气候中...
  • 2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德阳市气象局
  • 1篇遂宁市气象局

作者

  • 11篇赵艺
  • 5篇秦宁生
  • 5篇李金建
  • 3篇白爱娟
  • 3篇张玉芳
  • 3篇李媛媛
  • 3篇王明田
  • 1篇王鑫
  • 1篇王锐婷
  • 1篇刘琰琰
  • 1篇郭翔
  • 1篇吕秀兰
  • 1篇梁东
  • 1篇周雪惠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青海气象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618~2009年黄河源区夏季最高气温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已重建的黄河源区1618~2009年5~6月最高气温序列,对该序列的空间代表性,突变及周期进行分析,揭示其长时间尺度变化规律.空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建的5~6月最高气温序列对黄河源区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都具有很好的空间代表性.采用Cramer、滑动t检验、M-K和Yamamoto 4种检验方法对重建序列进行突变检验,发现在过去近400年间序列主要产生了3次正突变和3次负突变.经小波分析以及功率谱检验发现重建的最高气温序列存在2~4 a、6~8 a、20~24 a和32~40 a的显著周期.
叶秣麟秦宁生白爱娟李金建李媛媛赵艺
关键词:气候学最高气温
基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的四川盆区油菜产量动态预报
2020年
四川省是全国的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植大省,及时、准确地进行产量预报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3—2012年四川盆区30个站点的油菜产量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以及1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生育期资料,基于相关系数和欧氏距离建立综合诊断指标,判定历史相似年型,最终通过研究分析预报年与历史相似年油菜产量气象影响指数间的关系,确定四川盆区油菜产量动态预报方法。回代检验结果表明,盆区各产区的动态趋势预报平均正确率在80%及以上,盆区集成的平均正确率在70%及以上;盆区各产区的动态定量预报平均准确率在89.37%及以上,盆区集成的平均准确率在96.16%及以上。预报检验结果表明,盆区各产区的动态定量预报准确率在89.11%及以上,盆区集成的准确率在95.84%及以上。预报结果的准确率较高,可以应用于实际业务服务。
赵艺赵艺张玉芳
树轮宽度记录的长江源1470~2009年4~6月最高气温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采集自青藏高原东部长江源区内3个采样点的大果圆柏(Sabina tibetica Kom.)树轮样本建立了3个标准化年表,并将3个年表合成为一个总年表RC以代表整个长江源.通过与气候要素间相关分析和响应分析发现,总年表对整个长江源区4~6月平均最高气温响应敏感,负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为-0.57.在此基础上重建了长江源地区1470~2009年的4~6月平均最高气温序列,重建方程稳定可靠,方差解释量32.7%,调整自由度后为31.3%.通过低频变换分析发现,重建序列在过去540年来经历了12次较冷时期和11次暖期,与周边其他气温重建序列以及历史记载比较之后,重建序列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空间相关分析发现重建序列对于整个青藏高原地区4~6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特征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通过多窗谱和小波分析发现重建序列存在显著2.3a、4.3a、25a以及准48a周期.
叶秣麟秦宁生白爱娟李金建李媛媛赵艺
关键词:长江源树轮宽度最高气温气候重建
近40年重庆夏季气温变化的特征分析
2016年
利用1971—2010年的NCEP资料和重庆市5个站点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估计、线性拟合、MK检验等方法,对重庆夏季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的夏季平均气温在15℃至27℃的幅度内变化,重庆西部和四川盆地东部的区域平均气温最高,四川盆地沿长江一带的平均气温较低;重庆近40a夏季平均气温变化总体呈升温趋势,其中酉阳、奉节和万州的升温趋势较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达到0.072℃/10a、0.288℃/10a和0.154℃/10a,沙坪坝和梁平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较平缓,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09℃/10a和-0.002℃/10a;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日较差整体呈现升高的变化趋势;MK检验表明重庆市的气温变化整体比较平稳,没有特别明显的突变年份。
卢杰赵艺
关键词:气温日较差气候倾向率
四川盆地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已发生的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水稻生产的影响。应用1981-2009年四川盆地22个站点的水稻观测数据及与其对应的气象观测数据,对水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乳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日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与水稻空壳率、秕谷率和千粒重建立统计回归关系,分析气象要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盆西平原区(Ⅰ)空壳率随抽穗扬花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减少,随拔节孕穗期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抽穗扬花期和灌浆乳熟期平均日照时数的增加而减少;盆中浅丘区(Ⅱ)秕谷率随乳熟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降低;盆南丘陵区(Ⅲ)空壳率随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的升高而增加,千粒重随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随平均日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气象要素对盆东平行岭谷区(Ⅳ)的影响较小。由此说明,影响四川盆地水稻空壳率的主要生育期为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乳熟期,影响秕谷率的主要生育期为灌浆乳熟期,影响千粒重的时期主要为拔节孕穗期;干旱对盆南丘陵区(Ⅲ)拔节孕穗期水稻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较大,与气候变暖相应的高温危害对四川盆地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造成的影响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赵艺秦宁生卢杰李金建
关键词:平均最高气温空壳率千粒重
基于最大熵模型研究四川省鲜食葡萄种植潜在分布区及其气候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从不同地域鲜食葡萄的生长特性和生理机制出发,基于气候因子对鲜食葡萄区域分布的影响,从时间和空间尺度收集影响其种植分布的气候因子,结合鲜食葡萄种植园区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四川省鲜食葡萄的潜在空间分布及气候特征,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刀切法筛选出影响四川省鲜食葡萄潜在分布的4个主要环境变量(累计贡献百分率达89.8%)为≥10℃活动积温、气温年较差、年日照时数和年降水量,80%鲜食葡萄潜在分布面积的各影响变量指标范围分别为4145~6283℃·d、6.8~9.0℃、924~1314h和804~1247mm。鲜食葡萄种植高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11.8%,主要分布在广安、成都、乐山西南部、宜宾和泸州北部以及凉山中部地区,气候特征为≥10℃活动积温5197~6082℃·d,气温年较差6.5~7.6℃,年日照时数902~1241h,年降水量861~1124mm;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3.6%,广泛分布于除盆周山区之外的盆地大部分地区以及凉山南部、攀枝花西南部,气候特征为≥10℃活动积温5053~6144℃·d,气温年较差6.7~7.7℃,年日照时数868~1356h,年降水量807~1139mm;低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3.1%,集中在盆北、盆西山区及攀西地区北部,气候特征为≥10℃活动积温3227~5549℃·d,气温年较差7.8~13.4℃,年日照时数948~2049h,年降水量643~1187mm;不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41.5%,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和攀西东北部。研究结果说明气候因素仍然是影响四川省鲜食葡萄种植的主要环境因子,4个气候因子主导作用明显,模拟的潜在分布结果能够为四川省鲜食葡萄种植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张玉芳张玉芳吕秀兰吕秀兰赵艺赵艺梁东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鲜食葡萄气候适宜性
近53年四川省水稻生育期热量条件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四川稻区1961-2013年110个站点水稻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积温资料,对水稻生育期热量条件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热量条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气温趋势变化以平均最高气温的平均升幅、呈升温趋势站点数的比例最高,平均最低气温次之,平均气温相较最低;在年代际变化方面,1980n与1970n的热量条件要素相比,均表现出以气温升高、积温增加为主,1970n与1960n的热量条件要素相比,除平均最低气温表现为升降温面积幅度大致相当,其余以气温下降、积温减少为主;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建立稻区热量条件代表性序列,并分析其整体周期变化特征,其中生育期平均气温与平均最高气温存在以2~3年、14年及24年为主的周期变化,平均最低气温与积温主要存在2~3年、6~7年、14年和24年的周期振荡模态.
赵艺秦宁生卢杰李金建
关键词:水稻生育期气候倾向率年代际
利用树轮宽度重建黄河源区1618—2009年5—6月最高气温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采集自青海省雪山乡的祁连圆柏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将标准年表与黄河源区内4个气象站各气象要素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整个源区5—6月最高气温与标准年表相关性最显著,相关系数为-0.65。根据相关分析结果,重建了黄河源区1618—2009年5—6月最高气温距平序列,重建方程经过逐一剔除检验,方差解释量达42.2%,具有一定的可靠性。重建序列在近400年间先后经历了8个较暖时间段和8个较冷时间段,暖期时段有1644—1656、1727—1746、1786—1797、1817—1835、1860—1885、1916—1934、1952—1968和1992—2005年,冷期的时段分别为1632—1643、1657—1696、1747—1764、1798—1816、1836—1859、1898—1915、1935—1951和1969—1991年。对比本次重建序列与杂多、青藏高原东部以及长江源的气温重建序列,发现以上序列在公共时段变化趋势一致,另外,一些文献和历史记载也证实了此次重建的可靠性。
叶秣麟秦宁生白爱娟李金建李媛媛赵艺
关键词:黄河源区气候重建最高气温
四川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对不同生育期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水稻是中国和四川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气候变化已对其产量及构成要素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间气候因子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能为水稻灾损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在水稻分区及分生育期的基础上,选取了四川省2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和2个农业气象试验站33年的水稻生育期及产量构成要素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从较微观的层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省大部区域水稻空壳率与孕穗到抽穗期温度、降水量成负相关;穗粒数与孕穗到抽穗期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成正相关;千粒重与抽穗到成熟期温度成负相关。
张玉芳刘琰琰赵艺郭翔周雪惠王明田
关键词:气候因子空壳率千粒重穗粒数
气候变暖对四川盆地水稻生育期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1981—2009年四川盆地22个站点的水稻观测资料及与其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分析水稻各生育期期间热量条件变化特征,生育期年际变化特征,以及热量条件变化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结果发现:四川盆地水稻各生育期内热量条件整体呈升温的变化趋势;各个区域的水稻生育期始期及长度均有一定程度变化,全生育期呈延长的变化趋势;整体来看,各区域播种—移栽期及抽穗—成熟期长度随热量条件的增加而缩短,移栽—抽穗期长度随热量条件的增加而延长。气候变暖对生育期变化有一定程度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卢杰高楷祥赵艺
关键词:气候变暖生育期气候倾向率热量条件年际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