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思 作品数:6 被引量:44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磁共振指导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溶栓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溶栓患者78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18例),非房颤组(60例),接诊后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头颅MRI;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评价24 h及7 dNIHSS评分;3个月后对存活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结果房颤组发病时病情较重(NIHSS评分高,(12.8±6.33)分VS(9.39±4.32)分,P=0.023),血管狭窄发生率较高(66.7%VS 33.3%,P=0.013),继发性出血率较高(27.7%VS 3.33%,P=0.006),2组3个月mR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经头颅MRI评价后溶栓治疗较为安全,预后与非房颤患者无显著差异。 王思思 白青科 赵振国 隋海晶 张丽 陈娟 陆练军 沈健关键词:脑卒中 心房颤动 溶栓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6 h内MR-DWI阴性与阳性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结局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6 h内头颅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为阴性及阳性的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结局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AIS患者住院治疗行rt-PA静脉溶栓,根据静脉溶栓前MR-DWI检查结果将AIS患者分为DWI阴性组18例和DWI阳性组3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临床资料,包括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TT),溶栓结束24 h内复查DWI,以发病后90 d的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的评估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脑梗死病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房颤病史、吸烟史、饮酒史、DNT、OTT、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前mRS评分及NIHSS评分均高于溶栓后90 d mRS评分及NIHSS评分(均P<0.05),DWI阴性组90 d mRS评分及NIHSS评分低于DWI阳性组(P<0.001,P=0.001)。结论发病6 h内DWI阴性及阳性的AIS患者均可在rt-PA静脉溶栓中获益,DWI阴性组的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临床结局优于DWI阳性组,两组的出血转化率及病死率等安全性评价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万亚楠 张涛 王思思 白青科 沈健 陆练军 赵晓晖 刘赞华 张健颖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阴性 静脉溶栓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直接机械取栓63例(直接机械取栓组),接受桥接治疗53例(桥接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术前基线资料、诊治情况以及术后即刻血管有效再通率、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病死率等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的差异。结果直接机械取栓组患者的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明显低于桥接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长于桥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机械取栓组与桥接组患者间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34.9%vs.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管有效再通率(69.8%vs.79.3%)、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5.9%vs.7.6%)、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28.6%vs.35.9%)和病死率(22.2%vs.17.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任海兵 刘慧琴 王思思 张健颖 杨文进 赵晓晖 青科 肖国栋 曹勇军关键词:前循环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发病时间窗≥6 h并且≤24 h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常规药物加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4 d,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14 d。大脑中动脉严重程度根据ASPECTS评分、PWI-DWI、3D-TOF MRA来区分。指标观察在入院当天、14 d不同严重程度两组的NIHSS评分、BI指数及mRS评分。结果 ASPECTS评分、3D-TOF MRA、PWI-DWI分别代表梗死体积大小、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及缺血半暗带。无论ASPECTS评分高低、3D-TOF MRA狭窄程度及PWI-DWI匹配程度如何,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NIHSS评分、BI指数、mR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 <0.01)。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大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重的和缺血半暗带不明显的患者疗效依然显著,提示丁苯酞改善侧枝循环,改善临床预后。 杨娟 赵晓晖 李锦师 刘慧琴 王玲玲 任海兵 王思思 颜静 隋海晶关键词:脑梗死 丁苯酞 NIHSS评分 磁共振指导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溶栓治疗及预后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溶栓患者78 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18 例),非房颤组(60 例),接诊后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头... 白青科 赵振国 隋海晶 赵晓晖 夏卫英 李锦师 王玲玲 王思思 马明鸣“抗帕颗粒”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帕金森小鼠结肠ICC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抗帕颗粒”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帕金森(PD)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 MPTP腹腔注射技术用于制作PD小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PD对照组)和C组(PD “抗帕颗粒”组),每组10只。A组和B组接受生理盐水灌胃(1mL·d^(-1)),C组“抗帕颗粒”(40mg·kg^(-1)·d^(-1))的灌胃治疗。4个月后每组中随机取5只小鼠结肠组织被用于免疫组化检测,每组余下5只小鼠结肠壁组织被用于提取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检测项目为PINK1、Parkin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结肠壁ICC细胞自噬情况。结果(1)经过免疫组化检测,B组和C组的PINK1和Parkin表达水平较A组显著上升(P <0.01);而C组的PINK1和Parkin表达水平较B组则显著下降(P<0.01);(2)经过Western blot检测,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PINK1和Parkin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1);最后,经过与B组对比分析,发现C组PINK1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Parkin的表达水平却有所下降(P<0.05);(3)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PD模型小鼠结肠ICC中存在自噬囊泡,“抗帕颗粒”干预后,这种囊泡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抗帕颗粒”通过抑制PD小鼠肠道ICC过度自噬,保护细胞结构;PINK1/Parkin途径是实现这种神经保护作用的通路。 王思思 王永兵 刘慧琴 杨娟 颜国正 赵晓晖关键词: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