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野

作品数:27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伊蚊
  • 5篇杀灭
  • 5篇蚊虫
  • 5篇白纹伊蚊
  • 3篇药效
  • 3篇消毒
  • 3篇菊酯
  • 3篇库蚊
  • 2篇德国小蠊
  • 2篇三带喙库蚊
  • 2篇实验室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呋虫胺
  • 2篇灭蚊
  • 2篇灭蚊效果
  • 2篇脑炎病毒
  • 2篇金黄色葡萄球...
  • 2篇黄色葡萄球菌
  • 2篇病毒

机构

  • 26篇江苏省疾病预...
  • 4篇宜兴市疾病预...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常州市疾病预...
  • 2篇苏州市疾病预...
  • 2篇军事科学院
  • 2篇江苏扬农化工...
  • 1篇南京市疾病预...
  • 1篇徐州市疾病预...
  • 1篇东台市疾病预...
  • 1篇溧阳市疾病预...
  • 1篇江苏优士化学...

作者

  • 26篇田野
  • 19篇褚宏亮
  • 14篇吴治明
  • 13篇周明浩
  • 12篇张育富
  • 10篇刘大鹏
  • 10篇陈红娜
  • 10篇杨维芳
  • 8篇刘慧
  • 7篇张爱军
  • 6篇谈智
  • 6篇吴晓松
  • 4篇陈越英
  • 4篇张伟
  • 4篇吴小群
  • 3篇王嵬
  • 3篇孙巍
  • 3篇王玲
  • 3篇徐燕
  • 3篇范晶晶

传媒

  • 7篇江苏预防医学
  • 7篇中华卫生杀虫...
  • 4篇中国消毒学杂...
  • 4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源驱避剂孟二醇对白纹伊蚊的实验室药效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植物源性驱避剂孟二醇对白纹伊蚊的实验室药效,并与避蚊胺进行比较,评价其驱蚊效果。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13917.9-2009试验方法,分别对不同浓度的孟二醇和避蚊胺进行实验室药效测试并进行评价。结果孟二醇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15%孟二醇的有效保护时间超过4 h[(4.33±0.82)h],达到国家驱避剂登记的B级标准。各浓度孟二醇的驱避效果分别低于相同浓度的避蚊胺(P<0.05),20%孟二醇与10%避蚊胺的驱避效果相当(P>0.05)。结论孟二醇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的驱避效果,可作为防蚊虫叮咬的植物源性驱避剂推广应用。
田野陈红娜刘大鹏刘慧张育富吴治明杨维芳张爱军褚宏亮周明浩
关键词:白纹伊蚊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三带喙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三带喙库蚊抗药性水平,在海南、福建、浙江和江苏等4个省份采集5个自然种群三带喙库蚊成蚊,采用美国CDC生测瓶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种群三带喙库蚊成蚊对两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和kdr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显示,海口美兰(HKML)、泉州南安(QZNA)、金华临海(JHLH)、台州浦江(TZPJ)和连云港板铺(LYGBP)等5个种群三带喙库蚊成蚊对0.05%溴氰菊酯的KT_(50)值在2.17~16.96 min之间,接触1 h后的击倒率除JHLH种群为98.39%以外,其余种群均为100%,24 h死亡率均为100%;对0.05%高效氯氰菊酯的KT_(50)值在3.90~16.23 min之间,接触1 h后的击倒率和24 h死亡率均为100%;各种群成蚊kdr等位基因频率在0~38.89%之间,kdr等位基因频率与其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KT_(50)值之间相关性显著,且均为正相关关系。根据kdr等位基因频率和生物测定结果,推测QZNA种群三带喙库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还处于相对敏感阶段,HKML种群已经产生了部分抗性,TZPJ、LYGBP和JHLH种群的抗性程度相对较高;在使用美国CDC生测瓶法对三带喙库蚊成蚊进行抗性检测时,0.05%溴氰菊酯(1 h)和0.05%高效氯氰菊酯(1 h)的诊断剂量偏高。本次研究结果为上述地区的三带喙库蚊成蚊防制和卫生杀虫剂使用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吴治明阴琪田野褚宏亮
关键词:三带喙库蚊抗药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烯虫酯对家蝇幼虫的毒性及滞育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研究烯虫酯对家蝇幼虫的毒性及滞育作用。方法采用饲料混药喂食法,针对不同质量浓度的烯虫酯对家蝇幼虫的致死作用及幼虫化蛹发育历期的影响,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和重复。结果烯虫酯对家蝇幼虫的LC50为2.140 3×10-5 mg/kg;随着药剂质量浓度的提高,幼虫死亡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不同质量浓度的烯虫酯使家蝇幼虫化蛹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结论烯虫酯对家蝇幼虫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并阻碍幼虫的发育及变态过程,从而影响成虫存活。
田野刘大鹏褚宏亮张育富周明浩
关键词:家蝇幼虫
遥控飞行喷雾杀灭白纹伊蚊的现场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现场评价遥控飞行喷雾控制白纹伊蚊密度的效果,为蚊媒传染病的媒介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方法。方法将遥控飞行喷雾器应用于白纹伊蚊栖息地实施低容量喷雾和超低容量喷雾,配套使用不同剂量的含有4%氯菊酯和1%四氟醚菊酯的水乳剂。低容量喷雾模式下使用4.5和9.0 mg/m^2剂量,超低容量喷雾模式下使用1.5和3.0 mg/m^2剂量。人诱法监测蚊虫密度,观察施药前后实验区和对照区的白纹伊蚊密度变化,计算蚊虫密度下降率。结果使用9.0 mg/m^2剂量进行低容量喷雾25 min后,白纹伊蚊的密度下降率为91.3%;使用3.0 mg/m^2剂量进行超低容量喷雾25 min后,白纹伊蚊的密度下降率为92.5%。结论本研究给中国登革热暴发时的媒介应急处置提供了快速防控的技术方法。
李春晓张映梅张恒端褚宏亮邢丹王浩姜友法吴治明张爱军陈红娜田野杨维芳沈阳贾炜华益林钱健陆长华吴小群周明浩董言德赵彤言
关键词:白纹伊蚊低容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
两种采样方法捕获稻田蚊虫效果的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采样器采样和人帐诱法采样两种采样方法对蚊虫的捕获效果。方法在蚊虫高发季节,使用一类两种新型机动高效吸血昆虫采样器(简称"大采样器"和"小采样器"),于宜兴太华农村稻田区域连续4日19:00-次日7:00时段每小时自动采集蚊虫,以了解采样器分时段采集蚊虫的效果;同期19:00-20:00蚊虫晚高峰时段,距离采样器50 m类似生境处,同时进行人帐诱,以评价两种采样方法对蚊虫捕获效果的优劣。结果连续4日夜间12 h大、小采样器的捕蚊总量无差异(t=-0.14,P=0.8919);大、小采样器均能有效获得夜间12 h的蚊虫活动大高峰、小高峰、低谷时段分别在19:00-20:00、04:00-05:00或05:00-06:00、02:00-03:00或03:00-04:00;捕获蚊种有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二带喙库蚊、中华按蚊、雷氏按蚊、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等7种,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其构成比分别为78.69%和81.59%。连续4日19:00-20:00时段,大、小采样器的捕蚊总量无差异(t=0.09,P=0.934 9);三带喙库蚊为大、小采样器捕获的优势种,其构成比分别为88.17%和90.25%;大、小采样器对应人帐诱捕获的蚊虫中,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分别为62.67%和42.55%,骚扰阿蚊的构成比分别为32.67%和54.24%,大、小采样器与对应帐诱对骚扰阿蚊的捕获效果均有差异。连续4日19:00-20:00时段,采样器和对应帐诱捕获蚊虫中,去除骚扰阿蚊后,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均在90%以上,大采样器的捕蚊效果优于对应帐诱,小采样器与对应帐诱的捕蚊效果无差异。结论这类新型机动高效吸血昆虫采样器的大、小两种采样器样机均能有效实施对稻区蚊虫的分时段自动采样及获得蚊虫的活动节律,且蚊虫活动高峰时段的采样效果不差于对应人帐诱,可作为野外库蚊、按蚊等类群采样的推荐器械。
杨维芳褚宏亮田野董言德邢丹张映梅张育富吴小群周明浩
BG-Trap法与双层叠帐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效果的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BG-trap法与双层叠帐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监测效果,进一步探讨BG-trap法用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的可能性,为制定更有效的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选取江苏省3个设区市的6个户外监测点,于8—9月的3天时间中,分别于每日16:00-16:30、17:00-17:30、18:00-18:30三个时段同步开展BG-Trap法和双层叠帐法监测。结果BG-Trap法和双层叠帐法均能够有效地捕获白纹伊蚊的雌蚊,双层叠账法捕获的白纹伊蚊占比高于BG-Trap法(χ^(2)=16.034,P<0.01),两种方法捕获的白纹伊蚊雌蚊构成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687)。BG-Trap法捕获的白纹伊蚊平均密度指数为7.85±5.23只/(台·h),低于双层叠帐法的27.04±13.86只/(顶·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P<0.001)。结论BG-Trap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效果不及双层叠帐法,其能否应用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田野褚宏亮褚宏亮张守刚吴治明张守刚曹淦
关键词:白纹伊蚊
6种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实验室驱避效果
2021年
目的观察4种化学合成类和2种植物源类蚊虫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实验室驱避效果。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 13917.9-2009的试验方法,测试评价6种蚊虫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实验室药效。结果6种蚊虫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平均有效保护时间为4~7 h,对白纹伊蚊的实验室药效均达到GB/T 13917.9-2009的B级标准,其中20%羟哌酯驱蚊霜效果最好,达到A级标准。结论测试的6种驱避剂对白纹伊蚊有较好的驱避效果。
吴治明刘大鹏陈红娜杨维芳刘慧田野张育富张爱军褚宏亮
关键词:驱避剂白纹伊蚊
应用ATP生物荧光法进行表面微生物污染监测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ATP生物荧光法(ATP法)应用于表面微生物污染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TP法和活菌计数法,对含不同浓度有机物或无机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悬液、无菌溶液和人手表面采样液进行平行检测,以活菌计数法为金标准,分析ATP法所测相对光单位(RLU值)与菌浓度的相关性。结果以蒸馏水配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悬液,菌浓度在10~4~10~7cfu/mL两种方法所得值的对数值呈正相关关系。以PBS配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悬液,菌浓度分别在10~3~10~7cfu/mL、10~4~10~8cfu/mL,两种方法所得值的对数值呈正相关关系。蒸馏水和PBS以ATP法检测,RLU值均>50;以ATP法检测无菌有机物溶液,不同种类、浓度的有机物对RLU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扰,且两种方法检测含不同有机物的菌悬液结果均无相关性;以两种方法检测手表面微生物现场采样液,所得值间无相关性。结论菌液浓度、无机物、有机物均可影响ATP法的RLU值,ATP法不能准确反映样本中细菌浓度,应用于表面微生物污染监测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张伟田野孙巍唐晨晨陈越英吴晓松王嵬谈智
关键词:表面污染ATP生物荧光法活菌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
3种监测方法对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监测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比较双层叠帐法、人帐诱法和人诱停落法对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监测的效果,为白纹伊蚊成蚊监测及登革热等伊蚊传播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8-9月,于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内选择成蚊密度较高的3处生境,分别采用3种监测方法开展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监测,根据拉丁方试验设计,依次轮换监测生境与方法,共进行3轮试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气象资料中不同生境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成蚊密度与气象数据间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人诱停落法测得白纹伊蚊成蚊平均密度为(30.44±8.70)只/(人·h),高于双层叠帐法[(10.67±7.42)只/(帐·h)]和人帐诱法[(12.89±2.53)只/(帐·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双层叠帐法=6.865,P=0.021;LSD-t人帐诱法=6.093,P=0.026);双层叠帐法与人帐诱法监测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772,P=0.521)。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与白纹伊蚊密度之间均无相关关系(r温度=-0.019,P=0.961;r湿度=-0.031,P=0.938;r风速=-0.332,P=0.383)。结论双层叠帐法与人帐诱法监测效果相当,但二者诱蚊效率均不及人诱停落法。双层叠帐法在保护诱集者方面优势明显,在蚊媒疾病流行区域及暴发期间,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法。
田野吴治明张恒端吴小群周明浩褚宏亮
关键词:白纹伊蚊
苏州市蚊虫中首次检测到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核酸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掌握苏州市自然界蚊虫中携带乙型脑炎病毒情况。方法 2013年7月份在苏州市采集蚊虫样本,利用乙型脑炎病毒PreM/C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eal-time-PCR(RT-PCR),阳性样本通过C6/36细胞分离乙型脑炎病毒,应用Clustal X和MEGA 6生物软件完成阳性样本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结果共采集蚊虫1 055只,在三带喙库蚊中检出GⅠ型乙型脑炎病毒1株。结论首次证实苏州市蚊虫携带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应在以后的监测和日常生活中加强防范。
陈红娜周明浩马桢红刘大鹏吴治明张爱军杨维芳刘慧张育富田野褚宏亮
关键词:蚊虫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