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凤燕

作品数:16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肌
  • 6篇针刺
  • 4篇电针
  • 4篇内关
  • 3篇心肌缺血
  • 3篇缺血
  • 2篇得气
  • 2篇电针内关
  • 2篇电针内关穴
  • 2篇电针预处理
  • 2篇心肌肥厚
  • 2篇心肌肌钙蛋白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力衰竭
  • 2篇穴区
  • 2篇血压
  • 2篇预处理
  • 2篇再灌注
  • 2篇针感

机构

  • 16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6篇陆凤燕
  • 14篇高俊虹
  • 14篇喻晓春
  • 12篇辛娟娟
  • 11篇赵玉雪
  • 9篇王圆圆
  • 4篇景向红
  • 2篇白万柱
  • 2篇崔晶晶
  • 1篇谢雁鸣
  • 1篇杨靖
  • 1篇常德有
  • 1篇刘军

传媒

  • 5篇针刺研究
  • 3篇中国针灸
  • 2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2017第十...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联合乌头碱改善心力衰竭的效应及其钙调机制探讨被引量:8
2020年
乌头碱类中药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常用药,但因其极易引起心律失常等毒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心肌细胞肌浆网的钙循环异常是心力衰竭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乌头碱改善心衰的效应及其毒副反应的机制均与心肌细胞内钙调节密切相关。针刺通过调节和调动体内的内源性机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可以改善心肌细胞内钙调机制异常,减少毒副作用的产生。以心肌细胞内钙调机制为切入点,分析心衰病理机制、乌头碱及针刺效应与心肌细胞钙调机制之间的关系,探讨针刺联合乌头碱改善心力衰竭的新思路,以期为针刺与乌头碱联合治疗心力衰竭开辟一条有效安全的新途径。
周晨刘群陆凤燕陈安莉高俊虹喻晓春
关键词:乌头碱心力衰竭针刺内关
不同手法针刺足三里穴脑效应的fMRI比较研究
研究目的:近年来,脑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在针灸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应用广泛,本文以fMRI为手段,探索捻转法、提插法、提插捻转法三种不同的行针手法刺激右足三里穴的脑功能效应差异.研究方法:招募17位健康志愿者,针刺右...
陆凤燕高俊虹王圆圆戴求福包岩洪洋张国雷辛娟娟赵玉雪刘群伍舒扬陈媛媛李小娇方继良喻晓春
关键词:针灸学针刺手法捻转FMRI
从κ-阿片受体信号转导系统探讨针刺改善心肌顿抑机制研究的新思路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梳理回顾心肌顿抑的发生发展机制和针刺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以及针刺与κ阿片受体的相关性研究现状,提示针刺极有可能作用于心肌细胞κ阿片受体系统,再经κ阿片受体及其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直接参与改善心肌顿抑引发的心肌功能障碍,同时也可抑制心肌上主要功能受体——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通路,间接参与介导改善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作用。笔者提出从κ-阿片受体信号转导通路角度探讨针刺防治心肌顿抑的作用机制,为针刺改善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潜在机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王圆圆刘群陆凤燕辛娟娟戴求福伍舒扬赵玉雪高俊虹喻晓春
关键词:心肌顿抑针刺Κ-阿片受体
电针“内关穴”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高血压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0只12周龄雄性Wistar 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组,另选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0只。电针组针刺双侧内关穴(2/15 Hz,1 m A,持续30 min),每日1次;假电针组仅于内关穴浅刺,不予电刺激,两组均干预8周;模型组不做处理。采用无创血压仪监测各组大鼠干预前和干预第2、4、6、8周血压的变化情况;干预结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肌肥厚指标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间心肌组织β1受体(β1-AR)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5);电针6周、电针8周后电针组大鼠血压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和舒张末期后壁厚度显著增加(P<0.01),舒张末期左室内径明显减小(P<0.01)。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β1-A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心肌细胞β1-A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可能参与介导了电针内关穴对SHR大鼠心肌肥厚的缓解作用。
辛娟娟高俊虹刘军陆凤燕王圆圆赵玉雪景向红喻晓春
关键词:电针内关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基于钙调节的腺苷受体介导针刺预治疗改善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思路探讨被引量:5
2018年
缺血预处理能够改善缺血性心肌损害,但因其操作不便,很少付诸临床。以往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针刺预治疗可以模仿缺血预处理减轻缺血性心肌损害。腺苷受体A 2b激活被证明参与和介导了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针刺镇痛的研究证明腺苷受体可以被针刺激活,有关研究还证明,针刺预治疗可以影响细胞腺苷受体A 2b。因此,腺苷受体A 2b极有可能参与了介导针刺预治疗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和讨论缺血预处理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针刺预治疗与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相似的保护作用、针刺预治疗保护缺血性心肌的临床应用、心肌缺血性损伤与细胞内钙调节的相关机制、腺苷受体与细胞内钙关系以及针刺与腺苷受体的关系等,提出腺苷受体A 2b极有可能参与介导针刺预治疗减轻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新研究思路。未来的研究可以围绕心肌细胞腺苷受体A 2b及心肌细胞内钙信号转导相关因子对针刺预治疗保护缺血性心肌的科学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
戴求福王圆圆刘群辛娟娟陆凤燕崔晶晶伍舒扬周晨赵玉雪高俊虹喻晓春
关键词:隐匿性心肌缺血缺血预处理细胞内钙腺苷受体
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改进模型大鼠的影响
目的:在改进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预处理,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预防性治疗作用.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选择大鼠双侧"内关"穴进行连续3d的...
戴求福伍舒扬辛娟娟刘群陆凤燕周晨陈安莉高俊虹赵玉雪喻晓春景向红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针预处理心肌肌钙蛋白I蛋白表达
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改进模型大鼠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在改进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预处理,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预防性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选择大鼠双侧"内关"穴进行连续3d的电针预处理后,通过改进的造模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心电变化,并于再灌注结束后,进行伊文思蓝-TTC双染色及心律失常评分,采用多重荧光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局部心肌组织中Troponin C/Ⅰ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其比值。结果: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心脏结扎以后ST段显著性上抬,呈典型的"墓碑"样变。电针预处理组自再灌1min后ST段逐渐降低至正常组相应水平,与模型组对应时间点ST段幅值比较均降低(P<0.05)。电针预处理组的危险区比例和心律失常评分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TnⅠ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cTnC/Ⅰ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而电针预处理组的cTnC、cTnⅠ相对表达量及cTnC/Ⅰ的比值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的cTnC相对表达量及cTnC/Ⅰ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cTnⅠ相对表达量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改进的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更加稳定可靠,而电针预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
戴求福伍舒扬辛娟娟刘群陆凤燕周晨陈安莉高俊虹赵玉雪喻晓春景向红
关键词:电针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内关
电针内关穴与乌头碱合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增效减毒效应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乌头碱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乌头碱组及乌头碱+电针组,除对照组外静脉输注普萘洛尔建立急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给予相应的治疗。通过血流动力学观察左...
刘群王圆圆周晨戴求福辛娟娟伍舒扬陆凤燕高俊虹喻晓春
关键词:心力衰竭乌头碱电针增效减毒超声图像
文献传递
得气针感与穴区不同组织结构关系的思考被引量:11
2019年
针感是针刺得气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得气针感与不同组织结构(皮肤,结缔组织,肌肉,神经、血管)关系的相关研究,认为得气针感是穴区多种组织结构共同参与的产物,主要与神经系统关系密切。而医者手下的得气感,即滞针感可能是运针过程中引起的穴区肌肉收缩所致。通过系统梳理,提出了基于不同穴区组织结构及其脑功能响应系统探讨不同运针手法在产生得气针感中的作用的研究新思路,以期为阐明得气针感的科学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陆凤燕王圆圆周晨陈安莉白万柱高俊虹喻晓春
关键词:得气针感
针刺穴区不同组织结构对得气针感及穴区肌电的影响初探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穴区不同组织结构针刺对施针者和受试者得气针感及穴区肌电的影响。方法:招募20例健康受试者,按随机原则均接受4种不同组织结构针刺:足三里穴皮肤层针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皮肤麻醉下足三里穴(肌肉组织为主)针刺、无皮肤麻醉下足三里穴(全穴)针刺、无皮肤麻醉下犊鼻穴针刺。参考主观针感量表(MASS)录音记录行针期间施针者和受试者的针感变化,同时记录受试者穴区肌电。分析各组针感的出现率、强度,施针者和受试者针感的关系,以及各针感出现时的积分肌电值(iEMG)与针刺前的比值。结果:足三里穴皮肤层针刺以锐痛感、刺感最明显,皮肤麻醉和无皮肤麻醉下足三里针刺均以胀感、钝痛感、酸感及施针者手下沉紧感最明显。无皮肤麻醉下犊鼻穴针刺以胀感为主,但强度不如足三里穴明显。在皮肤麻醉和无皮肤麻醉下足三里针刺组中,受试者胀感和施针者手下沉紧感均呈正相关关系,受试者胀感一般先于施针者手下沉紧感约5 s出现;当出现受试者胀感及施针者手下沉紧感时,iEMG高于针刺前2~3倍。结论:受试者胀感、钝痛感、酸感以及施针者手下沉紧感等得气针感主要产生于肌肉组织,受试者胀感与施针者手下沉紧感常相伴产生,施针者手下沉紧感可能与针刺诱发的局部肌肉收缩活动有关。
陆凤燕陆凤燕张雯晰赵玉雪赵玉雪辛娟娟辛娟娟白万柱白万柱高俊虹
关键词:得气针感肌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