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吕嘉欣

吕嘉欣

作品数:20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培正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大学生
  • 5篇三旧改造
  • 5篇高校
  • 4篇教育
  • 3篇政府
  • 3篇志愿
  • 3篇志愿服务
  • 3篇志愿精神
  • 3篇民族
  • 2篇大学生志愿服...
  • 2篇新媒体
  • 2篇新媒体环境
  • 2篇社会工作
  • 2篇相对剥夺感
  • 2篇媒体
  • 2篇媒体环境
  • 2篇民办
  • 2篇民办高校
  • 2篇民族复兴
  • 2篇民族观

机构

  • 12篇广东培正学院
  • 6篇广州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20篇吕嘉欣
  • 3篇李小军
  • 2篇张智勇
  • 1篇赵俊
  • 1篇石永强

传媒

  • 3篇广东培正学院...
  • 2篇内蒙古电大学...
  • 1篇市场周刊·理...
  • 1篇女报
  • 1篇工业工程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郑州铁路职业...
  • 1篇四川行政学院...
  • 1篇广东广播电视...
  • 1篇中共珠海市委...
  • 1篇物流工程与管...
  • 1篇广东青年职业...
  • 1篇新丝路(下旬...
  • 1篇新丝路
  • 1篇区域治理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党百年高校民族观教育的演进历程及经验启示
2024年
民族观教育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手段。自党建立以来高度重视高校民族观教育,以引导高校学生学习和内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中心,围绕坚持制度保障、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的工作思路,持续致力于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探索科学有效的民族观教育方式,经历了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体系建构、新时期的改革创新、新时代的全面深化发展四个阶段,形成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守正创新的宝贵经验。
吕嘉欣
关键词:民族观教育民族复兴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治理研究
2024年
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治理是统筹协调多方育人主体共同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这有助于及时回应地方经济发展、应用型高校实现特色劳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需求。但当前,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治理仍存在治理目标重技能教学轻立德树人、劳育内容缺乏系统规划、教育主体职责缺乏统筹协调、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困境。因此,需从坚持应用型人才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系统创设劳育课程体系、统筹构建劳动育人共同体、完善劳育保障条件等路径进行优化,提升治理效能。本文探讨了应用型高校劳动精神素养的培养路径,强调通过开设通识课程与融合专业教育,结合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劳动情感。同时,整合政府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力量,构建劳动育人共同体,并明确各主体职责。为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出需完善经费、师资及评价体系等保障条件。研究旨在推动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完善,培养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和良好劳动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吕嘉欣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
2019年
新时代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带来极大的挑战,如:教育环境的不确定性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复杂化、传播媒介的多元性促使思政教育阵地边缘化、网络信息更新快速导致思政教育话语权不断弱化、信息管理的失控性致使思政教育权威的弱化等,使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减弱。应认清当今形势,掌握网络思政教育主导权;创新网络平台和思政教育传播,筑牢思政教育网络阵地;提升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激励思政教育的需求;遵循网络理念特性,夯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权威基础等方面提升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吕嘉欣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传播媒介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
2023年
文章首先探讨了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即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我国民族工作的认同感、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其次,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现状,即大学生民族知识认知处于感性阶段、民族认同弱化、民族观取向呈功利性和多元化、民族观教育参与践行缺位等;最后,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实践路径: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科学管理;优化民族观教育内容,增进大学生民族观理性认知;创新民族情感教育,增进大学生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复兴信念教育,形塑大学生科学的民族观取向;开展实践育人,拓宽民族观教育的渠道。
吕嘉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复兴
新时代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促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培育中华民族情感归属和坚定民族复兴信念来实现培育目标。而目前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育人共同体缺位、方法单一、保障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对此,高校可从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责任共担育人共同体、提升育人方法针对性和多样性、加强物质保障和完善考核体系四个方面优化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吕嘉欣
关键词:高校
“三旧”改造政策执行中政府职责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对土地利用缺乏科学规划的粗放式高速发展,土地被过度开发,致使目前土地供需矛盾严重突出。为破解当前土地供需矛盾,广东省切实推进"三旧"改造政策,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广东省政府作为在"三旧"改造政策执行的主要主体,履行政策宣传职责、制度准备职责、物质准备职责、监管协调职责,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努力实现"三旧"改造政策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这一战略目标。
吕嘉欣
关键词:政府职责
考虑质量风险的养老服务供应链契约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服务质量是养老服务的重要因素。针对我国养老问题,结合养老服务供应链思想,通过建立单集成商、多合作性提供商的质量风险模型,研究集成商和提供商之间不同质量激励合同对服务质量和供应链收益等要素的影响,探讨了合同成立的潜在条件,并分析了合同内变量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发现在满足一定条件时,适当的激励系数会使得提供商产生合作关系、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并增加供应链各部分收益。对供应链风险环境下有效激励合同的建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宁晟宇张智勇赵俊吕嘉欣王一烜
民办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调查及分析———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
2019年
校园微信公众号成为大学生获取校内外信息的新渠道,也是高校进行教育的新平台。然而,相比于国内公办高校的微信公众号,民办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存在着内容单一、关注度低、运营人员的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广东培正学院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的数据收集,以小见大,分析出目前民办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找到提高民办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效果的措施。
陈丽珊李金萍黄冰浩杨丹麦丽清吕嘉欣
民办高校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年
高校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但目前民办高校存在志愿精神培育意识薄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缺乏深度,大学生志愿精神的传递方式滞后,志愿精神的培育忽视了大学生的人文需求等不足。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志愿服务开展为契机培育志愿精神,创新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方式,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励志愿精神的培育。在此基础上破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难题。
吕嘉欣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精神志愿服务
广州萝岗区企业社会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包括企业领域,新旧社会问题交叉上演。发展企业社会工作是解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在企业领域衍生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民政部选择在萝岗开展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在机构培育、本土化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由于企业社工刚起步,难免遇到政府支持不足、企业文化制约、人员队伍不稳定、社工经验不足和行业资源离散等困境,这需要政府、企业、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社会团体等多方努力,才能促进企业社工的发展。
吕嘉欣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企业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