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建新

作品数:111 被引量:71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6篇天文地球
  • 5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3篇三叠
  • 28篇牙形石
  • 19篇地层
  • 15篇地层学
  • 14篇地质
  • 12篇三叠世
  • 12篇三叠统
  • 12篇石炭
  • 12篇盆地
  • 12篇化石
  • 11篇动物群
  • 9篇石炭世
  • 9篇二叠世
  • 8篇孢粉
  • 8篇西昆仑
  • 8篇二叠纪
  • 7篇地质意义
  • 7篇剖面
  • 6篇地层学研究
  • 6篇三叠纪

机构

  • 110篇中国地质科学...
  • 1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调查...
  • 9篇北京大学
  • 7篇河南理工大学
  • 7篇吉林省地质调...
  • 6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斯坦福大学
  • 2篇北京离子探针...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11篇姚建新
  • 55篇纪占胜
  • 54篇武桂春
  • 11篇武振杰
  • 9篇刘训
  • 9篇张利伟
  • 8篇丁孝忠
  • 7篇傅德荣
  • 7篇肖序常
  • 6篇王永
  • 6篇高联达
  • 6篇李博秦
  • 6篇薄婧方
  • 6篇李亚
  • 5篇计文化
  • 5篇蒋忠惕
  • 5篇傅渊慧
  • 5篇詹立培
  • 4篇刘贵忠
  • 4篇郭彩清

传媒

  • 22篇地质通报
  • 19篇地质学报
  • 10篇地球学报
  • 5篇古生物学报
  • 5篇地质论评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新疆地质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十五”重要...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泸沽湖地区晚全新世气候和环境演变被引量:10
2016年
泸沽湖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是开展古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以孢粉为重要研究手段,对采自泸沽湖草海地区103cm的浅钻沉积物开展研究,采样间距2cm,共取得52块样品用于孢粉分析。沉积物年龄采用AMS-^(14)C测定,经校正之后钻孔底部年龄为3455cal.a BP。经实验分析之后,所有样品均含有丰富的孢粉类群,反映的植被组成主要以松(Pinus)林为主,铁杉(Tsuga)也较为常见,被子植物中则以栎属(Quercus)占绝对优势,栗属(Castanea)和木犀科(Oleaceae)植物也频繁出现,而草本植物则以禾本科(Gramineae)为主,蓼科(Polygonaceae)、菊科(Aster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也是重要的组成成分,林下生长有大量的蕨类的植物,主要以紫萁属(Osmunda)、石松属(Lycopodium)和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等为主,另外,采样点草海为季节性湿地,水生植物主要以香蒲属(Typha)和藻类植物中的双星藻(Zygnema)和水绵(Spirogyra)最为常见。为了获得该地区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曲线,本研究采用共存分析法分别对划分的四个孢粉带进行了古气候的定量重建,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分别为:3455cal.a BP至2585cal.a BP,MAT(mean annual temperature)=11.5~18.6℃,MAP(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797.5~1484.3mm;2585cal.a BP至1699cal.a BP,MAT=11.7~18.6℃,MAP=617.9~1523.1mm;1699cal.a BP至595cal.a BP,MAT=8.5~18.6℃,MAP=797.5~1484.3mm;595cal.a BP至今,MAT=5.7~18.6℃,MAP=617.9~1484.3mm。结果显示该地区3455cal.a BP以来气候经历了略微变暖-变凉-持续变凉-回暖四个阶段。本研究还将变化曲线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年均温的变化趋势与格陵兰冰芯δ^(18)O以及祁连山敦德冰芯所反映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可观察到中世纪暖期、晚全新世小冰期及现代温暖期。
李素萍李金锋武振杰姚建新
关键词:晚全新世孢粉气候变化
中三叠统安尼阶底界研究
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划分一直是国际地层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西南地区从台地相到盆地相不同类型的下—中三叠统地层均较发育,为奥伦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和贵州省贵阳市...
姚建新纪占胜王立亭武桂春
关键词:中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学层型剖面
文献传递
中国地层学研究近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地层中包含了地球演化过程的许多重要信息,它是建立全球地质年代系统的重要基础。统一年代地层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基础地质工作、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一直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
姚建新李亚侯鸿飞纪占胜武桂春武振杰李素萍郭彩清张利伟孟美岑薄婧方
关键词:地层学
华南和喜马拉雅古、中生代之交牙形石生物相和生物分区被引量:2
1993年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华南和喜马拉雅地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不同生态类型的牙形石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水体深浅不同,从浅到深识别出5种牙形石生物相即Hindeodus生物相、Pachycladina-Parachirognathus生物相、Hindeodus-Gondolella生物相Gondolella-Neospathodus生物相和Xaniognathus生物相。通过对这些牙形石生物相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分析,划分出3个牙形石生物区(Province),并依掘各区內不同生物相的变化,探讨了东特提斯部分地区海水进退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生物大规模更替的关系。
姚建新李子舜詹立培郝维城
关键词:牙形石生物相
新疆洛浦县和巴楚县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牙形石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被引量:2
1997年
本文依据对新疆洛浦县阿其克和巴楚县小海子剖面牙形石动物群研究,详细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和克孜里奇曼组、南闸组和康克林组上部地层的归属问题;指出从牙形石Swetognathus,Neostreptognathodus的发展和演化看。
姚建新刘训傅德荣丁孝忠刘羽王勇金若谷吴绍祖闫毅
关键词:牙形石动物群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中国主要标准地层建立与新的地层学方法研究
<正>总体目标任务:以地质调查最新成果为基础, 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学科、多技术手段的综合研究,开展中国地层标志化石、重点层型剖面及疑难地层研究,建立和完善我国各断带年代地层系统,确定我国主要地区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准,开...
姚建新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两陆一海地质模型及其油气勘探指导意义
青藏高原在我国能源突破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油气勘探的战略选区之一。要想科学而经济地开展油气勘探和评价工作,首要的前提是建立正确的地质理论模型。用错误的地质理论模型去指导油气勘探和评价工作如同拿着存在错误的行军地图去执行...
纪占胜姚建新武桂春
关键词:油气勘探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江西乐平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牙形石动物群被引量:3
2002年
讨论了赣中乐平地区沿沟剖面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地层的牙形石动物群 ,列出了牙形石的各个形态属种在地层中的分布及其数量变化。根据特征牙形石分子的地层分布 ,将该段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 3个牙形石带 ,分别是 :Clarkinachangxingensis Cl.deflecta Cl.subcarinata组合带 ;Hind eoduslatidentatus带和Hindeodusparvus带。鉴于在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 ,Hindeodus属种的牙形石分子的Pa分子成为界定种之间的主要标志特征 ,本文描述了两个重要牙形石种即Hindeoduslatidenta tus和Hindeodusparvus的Pa分子 ,并探讨了二者之间所具有的演化关系 ;此外 。
武桂春姚建新纪占胜
关键词: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牙形石动物群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地体构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被引量:147
2006年
位于北中国板块群与南中国板块群之间的中央造山带是中国大陆一条十分醒目而又极其重要的巨型(长达5000km)构造带。中央造山带是经历了大致600Ma的活动历史,和泥盆纪、三叠纪的两次主要碰撞造山以及白垩纪以来的陆内造山过程而构筑成的典型的“复合造山带”。特别是巨型中央超高压变质带及其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发现,揭示了中央造山带的形成还经历了板块会聚边界洋壳/陆壳深俯冲的两次壮观地质事件。位于中央造山带北部的“北中央早古生代造山带”具有“多地体、多岛弧”的地体构架和“多俯冲和多碰撞造山”的动力学作用。研究认为北中央早古生代多地体/岛弧群是冈瓦纳超大陆西侧(或西北侧)陆块/岛弧群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证据是:1北中央寒武系—志留系的过渡性动物群性质反映早古生代古生物区系与始特提斯洋盆海水相通的古地理环境;2北中央诸多蛇绿岩带形成时代>500~540Ma(新元古代-奥陶纪)可作为始特提斯洋盆扩张时限的印证;3多岛弧带为北中央早古生代地体的陆缘增生带,形成于540~450Ma,岛弧带形成自南(外)而北(里)渐新的趋势表明与始特提斯洋盆相连接的弧前小洋盆逐级俯冲的特征;4北中央早古生代多地体/岛弧群的“弧/陆碰撞”及早古生代...
许志琴杨经绥李海兵姚建新
关键词:中央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
西藏西部狮泉河地区二叠纪和三叠纪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31
2007年
西藏西部阿里狮泉河地区的昂杰组、下拉组和左左组中发现牙形石化石。昂杰组的牙形石组合大致对比于中二叠世空谷期早中期Mesogondolella idahoensis-Vjalovognathus shindyensis组合带。下拉组顶部的牙形石组合大致对比于晚二叠世长兴期晚期Clarkina changxingensis带。左左组中含有早三叠世的Neospathodus sp.和Gladigondolella sp.,左左组和下拉组整合接触,左左组主体时代为三叠纪。狮泉河地区在早二叠世末期就开始由冈瓦纳相碎屑岩沉积转变为特提斯相碳酸盐岩沉积,在晚二叠世长兴期和早三叠世依然维持在海相沉积环境中。冈底斯西部在晚二叠世和三叠纪为古陆的观点有待于重新审视。
纪占胜姚建新武桂春
关键词:二叠纪三叠纪牙形石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