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会龙

作品数:23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灌溉
  • 6篇灌溉系统
  • 5篇农田
  • 4篇水肥
  • 4篇作物
  • 4篇小麦
  • 4篇节水
  • 3篇冬小麦
  • 3篇农作
  • 3篇农作物
  • 2篇地块
  • 2篇电机
  • 2篇电机驱动
  • 2篇电机驱动模块
  • 2篇蒸散
  • 2篇蒸散发
  • 2篇植被
  • 2篇智能化
  • 2篇智能控制
  • 2篇神经网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遗...
  • 7篇河北省农林科...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德州农工大学
  • 1篇太原生态工程...
  • 1篇金正大生态工...

作者

  • 23篇李会龙
  • 9篇邢素丽
  • 7篇张广录
  • 6篇贾良良
  • 5篇周新尧
  • 5篇杨军方
  • 5篇韩淑敏
  • 4篇杨永辉
  • 4篇王道波
  • 4篇王仕琴
  • 4篇郭丽
  • 4篇刘慧涛
  • 4篇杨云马
  • 4篇杨艳敏
  • 4篇黄少辉
  • 4篇王光伟
  • 3篇周晓果
  • 2篇韩宝文
  • 1篇孙世友
  • 1篇杨军芳

传媒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节水灌溉
  • 1篇天津农学院学...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农业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系统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河流进行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河流进行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属于农田灌溉技术领域,包括控制器、灌溉设备、设置于河流中与灌溉设备连接的潜水泵,灌溉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河流中的一级净化单元、位于潜水泵与灌溉设备之间的二级净化单元及喷气单元,一...
王光伟杨艳敏王仕琴韩淑敏李会龙周新尧
文献传递
白洋淀流域蒸散发增加的驱动因素(英文)
2023年
白洋淀流域位于雄安新区上游,山区植被和下垫面变化、平原区农业灌溉加大了区域蒸散发,造成山区产流减少和平原区地下水超采。研究区域蒸散发(ET)时空格局的演变趋势、甄别植被、作物种植结构、城市化等对蒸散发变化的影响,对深入揭示白洋淀流域水资源枯竭的成因,建设绿色雄安“未来之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500 m空间分辨率的PML_V2遥感蒸散产品,从像元尺度分析了2002—2018年研究区ET的变化趋势和显著性,揭示植被变化、冬小麦压采、城市化等对山区和平原区ET的影响。结果表明, 1)研究时段内白洋淀流域ET和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均呈增加趋势,平均增长量为2.4 mm·a^(-1)、9.8 g·cm^(-2)·a^(-1)和0.0021·a^(-1)。2)降雨和植被恢复带来的GPP、NDVI增长是山区ET增加的主要因素, ET与GPP和NDVI的趋势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好的相似性,研究时段内山区ET增加56.5 mm。3)平原区ET受快速城市化、小麦种植面积压减和农田ET增加3个因素影响,虽然城市化和小麦压减都带来蒸散发减少,但仍无法抵消农田ET增加的效果,平原区ET总体增长了6.4 mm。就整个流域而言,减少山区植被和灌溉农田带来的ET增加对维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Christine Mushimiyimana刘林林杨永辉李会龙李会龙盛祝平Auguste Cesar Itangishaka
关键词:蒸散发植被变化城市化冬小麦灌区白洋淀流域
一种基于河流进行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河流进行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属于农田灌溉技术领域,包括控制器、灌溉设备、设置于河流中与灌溉设备连接的潜水泵,灌溉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河流中的一级净化单元、位于潜水泵与灌溉设备之间的二级净化单元及喷气单元,一...
王光伟杨艳敏王仕琴韩淑敏李会龙周新尧
文献传递
基于CMORPH CRT产品的太行山区降水时空格局被引量:3
2020年
为有效利用太行山区降水资源,实现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本研究利用19982017年CMORPH CRT卫星降水产品数据探究山区降水的时空格局和变化趋势,并通过18个地面雨量站的数据验证山区多年来降水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19982017年太行山区年均降水量和各季节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太行山区南坡和东坡降水量高于北坡和西坡;在月尺度上,7月是全年降水的主要贡献时段,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2%~32.4%,其次是8月和6月。太行山区南部和西北部降水呈现下降趋势,年均降水量减少2~6 mm;山区西部和北部降水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加量大于8 mm;7月是山区降水趋势差异最大的月份,趋势变化范围在8.6~8 mm·a^-1。根据地面实测数据验证降水变化趋势,在年尺度上,两者数据计算得到的降水趋势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在季节尺度上,冬季(干季)和夏季(湿季)降水趋势变化与地面实测数据的降水趋势具有极显著相关性(R=0.902,P<0.001;R=0.550,P=0.018),但在春季和秋季相关性不显著。根据19982017年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栅格图,提取每一栅格的像元值,再将提取所得的降水趋势(PT)划分为6个区间(PT≤5 mm·a^-1、5 mm·a^-115 mm·a^-1),在不同的趋势区间探索20年来的降水趋势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降水趋势>5 mm·a^-1的区间,降水量从1998年到2017年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基于高分辨率卫星数据阐明太行山区降水时空格局和变化趋势,能够为该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提供建议和支持.
俞琳飞李会龙杨永辉史尚忠
关键词:降水趋势
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要素在利用中表现为消耗和占有,而农业信息资源具有明显的共享性,且可以与非信息生产要素结合加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高效共享与深层开发是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的核心。当前网络已成为农业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研究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与深层开发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以网络环境下农产品供求信息资源为例,分析得出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具有更新快、数据存储分散等特征,并指在共享与开发网络农业信息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利用Browser/Server结构和ActiveX组件等技术,给出了一种能克服问题,实现网络农业信息资源高效共享与深层开发利用的解决方案。
刘慧涛李会龙刘金铜张广录
关键词:共享BROWSER/SERVER结构
河北平原农田用水现状及灌溉方式和保证率对农田用水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针对目前河北南部平原地区农田用水现状,在ArcGIS的支持下,采用定量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线性代数模型,对河北南部平原各个县近年来的农田用水情况进行估算和时空分析;然后结合河北平原各个县的农田用水实际,讨论灌溉方式和灌溉保证率对农田用水的影响,并在目前作物布局不变的基础上,对不同县的农田节水量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用水有增加的趋势,灌溉保证率对农田用水影响较大;建议对农田用水变化大、节水潜力大的地区先建立节水示范基地,然后逐步推广到其它地区。
王道波邢素丽李会龙张广录
关键词:灌溉方式用水现状前作河北平原
华北地区农业用水危机及其出路被引量:12
2004年
华北地区水危机主要是由农业用水引起的。解决华北地区农业用水的根本途径是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的核心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主要的方法有:水利工程节水、生物技术节水、农作物空间布局的调整、污水资源化、利用地下微咸水、水资源价格和水价调节。
王道波周晓果张广录李会龙张正斌
关键词:农业用水节水农业
作物空间布局的灰色系统决策方法探讨被引量:7
2005年
以河北南部平原北纬38°沿线的10个县为研究区域,在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研究区域内主要大田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油料、棉花、蔬菜等的单产基础上,计算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单位面积所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然后选取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单位面积耗水量和生产成本作为目标矩阵,采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对该区域农作物空间布局的方法进行探讨。
王道波周晓果张广录李会龙
关键词:大田作物单位面积小麦棉花农作物玉米
基于RS和GIS的节水农业作物布局调整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5%,这使得农业节水研究成为热点问题。农业节水的核心为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农作物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借助RS和GIS技术,利用1998、2005年2期TM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结合世行项目进行的海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调查数据,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市宁河县近7年来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调整作物布局是现阶段有效的节水途径。
李会龙张广录刘慧涛
关键词:RSGIS节水农业
极端气候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对冬小麦极端气象年份的气候特征与小麦地上部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在2003年寒冬冷春、日照偏少、春雨偏多的气候条件下,与2002年相比,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分别推迟4~18d,单位面积茎数(峰值)减少29.1%;生物量及叶面积系数大幅下降;穗粒数、千粒重虽分别提高6.37粒和3.21g,但有效穗数降幅较大(320.84万穗/hm2),仍导致减产612.29kg/hm2。分析结果认为,在气候异常年份,改进播种制度,调整播种量,间接调控单位面积穗数,可有效提高产量。
邢素丽张广录李会龙刘慧涛
关键词:冬小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