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瑞年

作品数:142 被引量:67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6篇肿瘤
  • 65篇胃癌
  • 53篇胃肿瘤
  • 35篇基因
  • 29篇细胞
  • 23篇分子
  • 21篇蛋白
  • 21篇病理
  • 19篇免疫
  • 17篇癌症
  • 15篇血管
  • 13篇基因表达
  • 13篇癌组织
  • 12篇肿瘤转移
  • 11篇胃癌组织
  • 11篇淋巴
  • 10篇预后
  • 10篇肠肿瘤
  • 9篇血管生成
  • 9篇粘膜

机构

  • 105篇上海第二医科...
  • 44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上海第二医科...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浙江省人民医...
  • 5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铁路局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上海消化疾病...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上海市消化疾...
  • 2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作者

  • 142篇王瑞年
  • 32篇林言箴
  • 24篇尹浩然
  • 16篇朱正纲
  • 14篇吴云林
  • 14篇陶厚权
  • 10篇薛建元
  • 8篇周同
  • 8篇赵明朗
  • 8篇江悦琴
  • 8篇翟祖康
  • 8篇郁宝铭
  • 7篇陈金联
  • 7篇张一楚
  • 7篇朱曰林
  • 6篇吴平平
  • 6篇秦兰芳
  • 6篇魏子白
  • 6篇李晓
  • 6篇宫立群

传媒

  • 29篇上海第二医科...
  • 22篇中国肿瘤
  • 8篇上海医学
  • 7篇肿瘤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4篇国外医学(消...
  • 4篇外科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浙江肿瘤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癌症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 6篇1999
  • 24篇1998
  • 22篇1997
  • 23篇1996
  • 15篇1995
  • 6篇1994
  • 5篇1993
  • 6篇1992
  • 6篇1991
  • 6篇1990
  • 8篇1989
  • 2篇1988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16
1997年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2例胃癌患者检测耐药相关蛋白(M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52例胃癌中20例阳性,阳性表达率为38.5%。MRP在肿瘤细胞膜上和胞浆内均有表达,且以胞浆内(粗颗粒状)更明显。晚期胃癌(Ⅲ、Ⅳ期)阳性率为60%,显著高于Ⅰ、Ⅱ期早期胃癌的18.5%表达率(P<0.01)。MRP阳性者平均生存期(20.9±20.7月)和5年生存率(10%)显著低于阴性者(分别为48.5±22.7月与65.6%,均P<0.01)。提示,MRP在胃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其可能是内源性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陈金联吴云林周同王瑞年翟祖康
关键词:耐药相关蛋白胃癌免疫组化预后
胃癌组织中p53、c-erbB-2、EGFR、nm23、E-cadherin基因表达及预后价值被引量:24
2000年
目的:寻找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可靠分子指标,建立一种能被临床普遍应用的简易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具有随访资料的171例胃癌标本中p53、nm23、c-erbB-2、EGFR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简写为E-cad)的表达。结果:(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p53、c-erbB-2、EGFR和E-cad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因子;p53、c-erbB-2及EGFR表达的胃癌病人预后差,而E-cad表达则病人预后好。(2)nm23和E-cad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显著相关,癌组织浸润越深,其表达越少(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的p53和EGFR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者(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的nm23和E-cad的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者(P<0.05)。结论:(1)测定EGFR、E-cad、c-erbB-2和p53基因的表达,对临床判断病人预后及指导治疗有较大的帮助;(2)c-erbB-2和EGFR同步表达对胃癌的进展可能有协同作用。
邵春奎朱正纲苏祖兰王瑞年尹浩然林言箴
关键词:P53C-ERBB-2EGFRNM23E-CADHERIN
PCR技术检测IgH基因重排及其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6年
收集24例PGL石蜡标本,利用PCR技术扩增CDR-Ⅲ区,检测其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同时收集结内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等标本作为对照。结果显示,83%(20/24)B细胞性PGL获得阳性克隆性条带75%(24/32)结内B-NHL获得阳性条带。研究表明应用IgH基固引物进行PCR扩增可用于NHL的诊断和分型,证明B细胞PGL与B-NHL的IgH基因重排一致。
王萍王瑞年卢健陈诗书潘祖玉李采
关键词:淋巴瘤基因重排PCR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基础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
1991年
胃肠道是淋巴结以外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而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本文从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分类及演变出发,综述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发生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阐明基因重组是决定淋巴瘤的组织来源和改进其亚分类的基因标志。并着重介绍分子生物学新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在淋巴瘤的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广阔前景。
王政王瑞年徐天蓉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发病率
ras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8年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s基因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75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们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75例胃癌ras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6.7%,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呈明显正相关(P<0.05);EGFR表达阳性率61.3%,癌旁组织及新生血管有阳性表达;EGFR表达与胃癌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ras蛋白表达与EGFR表达有明显关系(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ras蛋白和EGFR表达与胃癌的预后有明显的关系(P<0.01)。两者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估计。
赵崇德朱曰林叶世会王瑞年
关键词:胃癌RASEGFR免疫组织化学
DNA修复障碍、基因组不稳定性与癌症被引量:10
2003年
全文介绍DNA修复机制,并指出未修复的DNA损伤在细胞中的生物学终点和由DNA修复障碍所引起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以及遗传性疾病,其中大部分有发生不同类型癌症的倾向。随着DNA修复系统及其与癌症关系研究的深入,其发病机理将得到阐明,并为防治这类疾病提供线索。
陶厚权王瑞年
关键词:DNA损伤基因组不稳定性DNA修复肿瘤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检测及其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1989年
核仁组成区(N0R))是位于某些染色体上特殊部位的核糖体基因,与核仁形成密切相关。应用嗜银染色法,可在石蜡切片上显示细胞染色体上的NOR。Ag-NOR数目和分布与核仁内rDNA活动、NOR染色体数目、细胞的倍体数以及所处的细胞周期中的阶段有关,故可(?)研究细胞增生和分化的基因调控提供信息。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一样,胃癌、食管癌和肠道肿瘤的Ag-NOR计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粘膜,而结肠腺瘤的Ag-NOR计数则处于两者之间。因此Ag-NOR技术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可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性定量指标。
庄亚华王瑞年胡丹毅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被引量:33
199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56例人胃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及部分胃癌VEGFmRNA表达,分析VEGF和MVD、及其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表达和MVD与胃癌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和远处转移(P<0.05)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分型和生长方式无关(P>005);VEGF表达阳性或MVD≥43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VEGFmRNA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具有一致性,但其分布不同。结论VEGF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陆敏江悦琴王瑞年
关键词:胃肿瘤内皮生长因子新生血管化肿瘤转移
红细胞膜神经氨酸苷酶活力测定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
1990年
作者对对照组30例,非癌疾病组27例,各类恶性肿瘤83例(包括胃癌组、白血病组、肺癌、肝癌、肠癌、膀胱癌等)进行红细胞膜神经氨酸苷酶活力测定。结果各类恶性肿瘤组红细胞膜神经氨酸苷酶活力差异展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或<0.01);而非癌疾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对照组神经氨酸苷酶活力最高上限数(+2SD)为参考值,超过此值者判为恶变阳性,胃癌组阳性率为81.3%,白血病组为88%,其它恶性肿瘤组为94%。结果提示红细胞膜神经氨酸苷酶活力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临床意义。
孙月霞王瑞年
关键词:恶性肿瘤红细胞膜
癌症分子基础与临床(各论)第十二讲 胃肠肿瘤的分子基础与临床
1998年
王瑞年
关键词:肠肿瘤FAPHNPCC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