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琳琳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多样性
  • 2篇透水
  • 2篇牡蛎
  • 2篇进化
  • 2篇交汇
  • 2篇交汇区
  • 2篇不透水
  • 2篇长牡蛎
  • 2篇城建
  • 1篇蛋白
  • 1篇电镜
  • 1篇多毛类
  • 1篇行道树
  • 1篇射电
  • 1篇视觉质量
  • 1篇透射电镜
  • 1篇热岛强度
  • 1篇热岛效应
  • 1篇外套膜
  • 1篇细胞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三亚中科遥感...

作者

  • 7篇张琳琳
  • 4篇张琳琳
  • 3篇孟庆岩
  • 2篇张佳晖
  • 1篇孙云晓
  • 1篇李倩
  • 1篇王靓
  • 1篇王璐
  • 1篇王璐
  • 1篇李杰
  • 1篇胡蝶
  • 1篇吴俊

传媒

  • 3篇海洋与湖沼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遥感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长牡蛎与海豆芽外套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
2023年
以软体动物中贝壳成分为碳酸钙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腕足动物中贝壳成分为磷酸钙的鸭嘴海豆芽(Lingula anatina)为研究对象,借助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方法,分别对两个物种外套膜边缘区域和中央区域的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长牡蛎和鸭嘴海豆芽外套膜中的细胞类型均包含柱状表皮细胞、电子稠密粒细胞和电子透明粒细胞,但是两个物种的柱状表皮细胞类型以及分泌细胞的内含物各不相同。长牡蛎柱状表皮细胞包括3类,主要分布在外套膜边缘区域的A型、主要分布在外套膜中央区域的B型以及很少存在的C型,细胞大小为7~15μm。海豆芽柱状表皮细胞则分为A’型、B’型和C’型,细胞大小为10~15μm。两个物种的分泌细胞都包含电子稠密粒细胞和电子透明粒细胞,海豆芽还包括一类含有板层小体的特殊分泌细胞。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两者贝壳组成成分的差异,从而为研究腕足动物和软体动物贝壳的形成机制和矿化作用提供借鉴。
牟伉陈雅茹产久林张琳琳
关键词:长牡蛎海豆芽外套膜细胞超微结构透射电镜
城市行道树绿视量指数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本文立足于街道景观视觉质量定量研究不足,以行人的视觉感受为出发点,创新性地提出一种用于衡量城市行道树的绿量可视性的绿视量指数。该方法通过模拟人眼视野范围内周围树木的真实场景,定量描述了行人视角下所能捕获的行道树绿色面积,以及这种目视接触概率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复杂的城市街道景观,绿视量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行道树的空间分布、树冠三维结构、建筑物遮挡、以及观察距离对行人感知城市绿量产生的影响。本方法充分利用多源信息,基于计算机的自动解译,实现了街道场景内任意位置的绿视量高精度计算,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可用作大范围多区域间的对比评价。研究成果证实了多源遥感数据在评价道路绿化景观视觉效果上的有效性,可为环境规划设计、绿化精细化管理、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张佳晖孟庆岩孙云晓孙震辉张琳琳
关键词:街道绿化视觉质量激光雷达
海洋动物适应性演化与多样性研究进展
2021年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仅是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而且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机制尚不明确,而性状多样性的起源和适应性演化为回答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内源性机制提供了重要突破口。本文从演化发育生物学的角度综述了海洋动物适应性性状、其研究方法和新兴模式生物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印太交汇区的海洋动物适应性演化研究进展,探讨了该区域生物多样中心形成的驱动力,并就未来海洋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演化研究提出了建议。
张琳琳张琳琳翁洁羊李杰王月李杰
海洋贝类Toll样受体及其接头蛋白MyD88的分子进化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海洋贝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具备了复杂和独特的免疫体系,为免疫防御系统的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目前海洋贝类天然免疫系统经典分子在后生动物演化历程中的特点尚不明确。为探究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TLR)及其接头分子髓样分化因子(MyD88)基因家族在后生动物中的进化历程,研究了32个后生动物演化代表性物种中TLR及MyD88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关系,以长牡蛎为代表物种探讨了长牡蛎TLRs和MyD88s在病原感染、环境胁迫、早期发育和组织分化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海洋贝类中普遍存在TLR和MyD88基因家族的扩张,在腹足类和双壳类中检测到两个基因家族谱系特异性的基因扩张, 46个长牡蛎特异性扩张的TLR基因能够被病原诱导表达,且在不同类型的病原感染下,其表达模式具有特异性。和病原诱导表达的TLRs相比,参与牡蛎早期发育的TLRs起源相对古老。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贝类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TLR及其接头分子MyD88通过基因复制和表达分化形成了复杂特异的信号传导通路,这有助于深入了解海洋贝类的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特点,丰富后生动物天然免疫进化的脉络。
王璐王璐李倩张琳琳
关键词:分子进化长牡蛎
海洋多毛类动物的再生演化
2021年
再生是生物体丢失的组织或器官重新生长和修复的过程,是生物科学的本质问题之一。再生现象在生物界中广为分布,但不同生物的再生能力却存在着巨大差异。虽然近年来再生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但驱动物种再生能力多样性形成的遗传机制尚不明确。海洋多毛类因其多样且快速演化的再生能力和简单线性的分节结构成为研究再生演化的极佳类群。本文首先从生态和演化生物学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多毛类再生的特点、进一步总结细胞和分子来源以及再生性状多样性,然后分析了印太交汇区的海洋多毛类再生性状的特点以及外在多圈层因素对再生性状的潜在驱动效应,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张琳琳张琳琳李倩
关键词:进化发育
多空间尺度下城市热环境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响应关系被引量:2
2022年
针对以往城市热环境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响应规律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基于MODIS数据计算城建区与边缘区平均温度差值为热岛强度,结合热岛强度等级特征,选取热岛强度等级期望值较高的6个典型区域(Ⅰ西二旗、西三旗、回龙观,Ⅱ东四、地安门、新街口,Ⅲ丰台区中部,Ⅳ四惠、定福庄、东坝,Ⅴ石景山区,Ⅵ北四环四季青桥附近),研究热岛强度等级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响应关系;进而利用Landsat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研究城建区与精细尺度下地表温度对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响应临界点与最优尺度。结果表明:(1)不同热岛强度等级的出现频率、其在白天与夜间的变化程度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有一定相关性,且相近的不透水面聚集密度下所表现出热岛强度的变化特征相似。(2)主要城建区内地表平均温度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分布特征存在较显著的一致性,随着尺度半径r的增大其响应越明显。且地表温度对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响应存在一个临界点,随着尺度半径r减小,响应临界点逐渐增大:尺度半径r=1000 m时,不透水面聚集密度达到60%后其影响趋于减弱;r=500 m、r=300 m时临界点分别为69%与83%。(3)不同典型区域的最优尺度存在差异,西二旗、西三旗、回龙观最优尺度为150 m,东四、地安门、新街口与四环四季青桥附近为60 m,而季节变化对最优尺度的影响较小。该最优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不同区域不透水面分布的破碎程度及地表类型的单一程度。本研究可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热岛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孟庆岩孟庆岩张琳琳孙震辉张琳琳杨天梁
关键词:热岛效应
2005-2014年北京市主要城建区热岛强度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本文利用LANDSAT-8数据计算距离加权不透水面聚集密度,以城市聚类算法提取北京市主要城建区范围。并用2005-2014年MODIS 8天合成地表温度产品,以主要城建区面积150%的周边区域作为边缘区,计算城建区与边缘区平均温度差值为热岛强度;分析北京市主要城建区热岛强度年内时序变化;依据地表温度与当月平均热岛强度对热岛强度进行等级划分,统计不同热岛强度等级出现频率,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年内1-12月热岛强度随边缘区平均温度变化显示较好的规律性,白天为逆时针分布,夜间为顺时针分布;(2)白天热岛强度等级以2、3级为主,春、夏季中南部为三级热岛强度高发区;夜间呈现由外围向中心的"环状递增"特征,高等级热岛强度出现的频率由外围向中心不断递增;(3)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对白天不同等级热岛强度出现频率影响显著,1-4级热岛强度出现频率,随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增加而增加,不透水面聚集密度达到50%后的影响趋于减弱。
王靓孟庆岩吴俊张佳晖张琳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