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士强

作品数:86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0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4篇诗歌
  • 11篇写作
  • 9篇诗人
  • 8篇新诗
  • 8篇文化
  • 7篇新世纪诗歌
  • 7篇朦胧
  • 7篇朦胧诗
  • 6篇主持人
  • 6篇文学
  • 5篇诗歌写作
  • 4篇当代诗
  • 4篇叙事
  • 4篇中国诗歌
  • 4篇诗歌作品
  • 4篇国诗
  • 3篇当代诗歌
  • 3篇诗歌发展
  • 3篇诗学
  • 3篇网络诗歌

机构

  • 61篇天津社会科学...
  • 20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

  • 76篇王士强
  • 16篇王士强
  • 8篇张清华
  • 1篇赵坤
  • 1篇薛红云

传媒

  • 7篇新文学评论
  • 5篇诗探索
  • 4篇理论与现代化
  • 4篇扬子江(评论...
  • 3篇北方论丛
  • 3篇芒种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创作与评论
  • 2篇南方文坛
  • 2篇文艺争鸣
  • 2篇理论与创作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2篇艺术评论
  • 2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小说评论
  • 1篇大家
  • 1篇作家
  • 1篇文艺评论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隐匿与呈现之间——论白红雪的诗
2017年
白红雪作为诗人,在"隐匿"与"呈现"、现实与超现实、体验与超验、灵性与智性之间均形成了既平衡又有张力的结构关系。其诗歌,主题上主要表达"爱及缺失(错位)",充满精神性诉求,将情感与思想、感性与理性较好结合;艺术构成上坚持隐喻,同时也注重现实指向、文化根基和情感的"有感而发";语言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既没有失去诗味,也没有"语言的自循环",在语言意识上高度自觉。白红雪凭借长期的"隐匿者"的经历和自省,在隐匿与呈现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道路。
王士强
关键词:隐匿隐喻
时间态度与文化认同——由南方狼说到“80后”
2012年
年轻一代写作者对待时间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认同,本文以"80后"诗人南方狼的诗歌写作为中心探讨这一问题。面对当今消费社会中文化的西化与虚无倾向,新一代的写作者确立怎样的时间态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认同,是决定其写作走向和价值的一个关键问题,南方狼的写作在这方面作出了有代表性的探索。
薛红云王士强
关键词:文化认同
学院诗人的非学院化写作——以吴投文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作为学院诗人的吴投文其诗歌的"学院"特征并不明显,而是鲜明地体现了对体制、学院、精英等身份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他由此出发对生活、生命做出了富于洞察力和诗意的表达。他的诗情感内敛、不动声色,近乎"零度写作";在表达上则简单、直接、少修饰、不繁复,有"极简主义"的特征;在语言方面则以口语为主,充分地扬其所长而避其所短,深得口语诗歌之真谛。
王士强
恶搞·恶炒·恶俗——论作为媒体诗歌事件的“梨花体”与“裸体朗诵”被引量:9
2008年
"梨花体诗歌"和"诗人裸体朗诵"成为轰动一时的媒体诗歌事件,在此过程中,诗歌以及诗人成为被"恶搞"的对象。在少数诗人那里,诗歌成为被用来沽名钓誉、追名逐利的手段而非庄严、崇高的艺术追求。同时,在大众媒体的恶意炒作下,悲剧性的文化事件被简化和改造成了喜剧性的娱乐事件,其内在性和精神意义被抽空。它们共同显示了当今时代文化上的恶俗之气,是大众消费意识形态对价值理性和人文追求的肆意扭曲。在如此的"共谋"下,诗歌成为被窥视的"他者",其形象被"脸谱化"和"妖魔化"了,诗歌本身受到了严重扭曲和伤害。
王士强
关键词:恶搞炒作恶俗
难以为继的“再出发”——重审新时期之初的“政治诗”热潮
2013年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期的"新时期"之初,"政治诗"的书写成为一种潮流,许多作品甚至产生了轰动性效应。这些作品以反思历史、批判极"左"政治、介入现实、暴露现实问题、歌颂美好未来、憧憬现代化前景等为主要内容,大多存在概念化、理念化、模式化等问题,其历史意义与美学意义、文学史价值与文学价值之间并不对等。
王士强
关键词:政治诗历史意义文学价值
危机背后的繁荣与繁荣背后的危机——新世纪诗歌若干现象之解析被引量:3
2016年
新世纪以来的诗歌,既有繁荣、兴盛的一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甚至面临严重的危机。诗歌年选、诗歌奖、极端性写作三种典型的现象,是新世纪以来诗歌发展和诗歌生态的重要问题。它们或单独、或共同地凸显出近年来诗歌创作的多元性与丰富性、诗歌市场的活力、诗歌评价的分化与秩序的更替,同时也暴露出时代的浮躁、急功近利,以及圈子化、无原则、无标准等问题。只有理性、辩证地看待当今时代的诗歌,才可能得出较为接近真实的结论。
王士强
关键词:新世纪诗歌诗歌奖
“轻松”与“并不轻松”——李轻松诗歌的情感张力
2013年
一个人的名字必然与其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作家、诗人来说尤其如此,一个名字往往便代表了一种价值观、思考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本身就是一种宿命。对于诗人李轻松来说也是这样,她名字中的“轻松”代表了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和期待,“轻松”是一种诉求、目标、归属。但同时,它又是不在场的、彼岸式的,“轻松”更多只是在走向轻松的途中:这一过程并不轻松,它是不安全的、紧张的、矛盾重重的、危机四伏的……所谓的“轻松”更多只是对于“轻松”的“想象”,是在与各种异质性因素的角力中对之的靠近和认同。李轻松的诗歌充满了轻松与紧张、单纯与复杂、宁静与暴烈等因素的复杂纠缠,具有很强的情感张力,在我看来,从这一角度出发应该可以探知其诗歌世界的若干奥秘。
王士强
关键词:情感张力诗歌价值观不在场
重审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个人化写作及其内在分歧--从罗振亚《1990年代新潮诗研究》谈起
2016年
历史地看,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处境是比较尴尬的,前面是可遇而不可求、作为诗歌黄金时期的“伟大的80年代”,后面则是网络崛起、门槛降低、公众狂欢的“新世纪”,它处于时间的夹缝之中,是两个高峰之间的“低谷”,更像是一个不那么重要的“过渡”。
王士强
关键词:90年代诗歌写作人化黄金时期
两栖性、双声话语与个人化诗歌体式的生成——论北岛1970年代的诗歌被引量:2
2018年
北岛成名于1980年代前期,一般被认为是一位“朦胧诗人”,而实际上,他的许多“朦胧诗”作品其实写于更早的1970年代,只不过由于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到了1980年代才得以公开发表并广为人知。1970年代是北岛探索和形成自我诗歌之路的时期,其间的创作奠定了他日后诗歌的基调。
王士强
关键词:诗歌体式双声话语个人化朦胧诗人历史条件
穿越庞杂而暧昧的诗歌现场——霍俊明《无能的右手》读后
2014年
当今的诗歌已然处于一种极度分裂的状态,基本的共识已经失去,任何的言说似乎都可成立,而同时任何的言说又都可能遭到质疑,露出破绽。诗歌似乎在享受着空前的、无边的自由,却又受到权力、金钱、名利等的重重围困,真正的自由难觅其踪。有人说当今的诗歌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接近世界水准的,语言的成就是最高的,但诗歌影响力的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诗歌的读者群极度萎缩。
王士强
关键词:右手文学体裁读者群言说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