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华国

作品数:43 被引量:198H指数:9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骨折
  • 8篇复位
  • 7篇螺钉
  • 7篇内固定
  • 6篇枕骨
  • 6篇手术
  • 6篇肱骨
  • 5篇枕骨髁
  • 5篇置钉
  • 5篇上骨折
  • 5篇肘关节
  • 5篇肱骨髁
  • 5篇肱骨髁上骨折
  • 5篇髁上骨折
  • 5篇后路
  • 5篇关节
  • 4篇入路
  • 4篇枢椎
  • 4篇椎体
  • 4篇桡骨头

机构

  • 35篇宁波市第六医...
  • 16篇宁波大学
  • 3篇大连市友谊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宁波市鄞州区...
  • 1篇绍兴市上虞人...

作者

  • 43篇赵华国
  • 24篇马维虎
  • 13篇李国庆
  • 12篇王扬
  • 9篇刘观燚
  • 8篇蒋伟宇
  • 7篇仲肇平
  • 6篇曹进
  • 6篇竺亚斌
  • 5篇任荣
  • 5篇彭琳瑞
  • 4篇赵刘军
  • 4篇胡旭栋
  • 4篇郑华江
  • 3篇许楠健
  • 3篇叶志孟
  • 3篇孙韶华
  • 2篇于亮
  • 2篇吴丹海
  • 2篇张永平

传媒

  • 8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向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导板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逆向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导航模板并指导置钉,观察研究螺钉准确性及导板的钉道控制能力.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颈椎标本12具,CT扫描后获取其医学数字成像与交互(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后三维建模并为寰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选取理想进针点及进针方向,设计螺钉导航模板后导出标准模板库(STL)数据,最终3D打印成型.在导板辅助下完成上颈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术后评价螺钉的准确性.重建整合椎体、理想及真实钉道后,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寰枢椎真实与理想钉道之间在进针角度及进针点位置的差异.结果每具寰枢椎标本左右侧各置入1枚螺钉,12具标本共逆向置入24枚逆向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23枚.24枚寰椎螺钉中有1枚螺钉穿破后弓上缘,1枚螺钉在未攻丝情况下拧入致后弓劈裂,优良率为91.7%,真实进针点分别距中线及侧块下缘(14.88±0.88)、(11.75±0.80) mm,理想进针点则分别为(15.25 ±0.89)、(11.34±0.77) mm,真实外、尾倾角分别为(10.28±1.66)°、(8.30±0.97)°,理想外、尾倾角分别为(9.91 ±1.69)°、(7.97±0.97)°;1枚枢椎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优良率为95.7%.真实钉道进针点距中线及下终板(7.30±0.68)、(17.17 ±0.73) mm,外倾角(17.97±0.96)°,尾倾角(19.41±1.52)°,理想钉道进针点距中线及下终板(6.93 ±0.68)、(16.80±0.73)mm,外倾角(17.69±1.03)°,尾倾角(19.80±1.51)°.经统计学分析,寰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实际钉道与理想钉道在进针点位置(t=1.254、1.852、1.795、1.614,P>0.05)及进针角度(t=0.749、1.134、0.885、0.830,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寰枢椎逆向螺钉导航模板能有效控制螺钉的进针点及进针方向,提高置钉准确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王力冉赵刘军顾勇杰于亮王扬张吉辉赵华国刘观燚马维虎
关键词:3D打印口咽入路
经皮克氏针外侧固定与内外侧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外侧固定与内外侧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3-08—2017-08诊治的11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包括15例移位明显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的Gartland Ⅱ型骨折,以及101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47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外侧固定治疗(A组),69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外侧交叉固定治疗(B组)。结果 A组47例获得随访,B组6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3~12)个月。与A组比较,B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更优,末次随访时Baumann角、肱前线恢复情况更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术后1个月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末次随访时肱骨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3例术后即刻出现尺神经损伤,拔除内侧1枚克氏针后神经症状逐渐缓解。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时,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外侧克氏针固定,尽管可能存在内侧克氏针损伤尺神经的风险,但是仍可通过提高手术技术来避免或后期拔除尽早内侧克氏针来缓解症状。
任荣张楠赵华国仲肇平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固定
生物水凝胶体系治疗兔股骨缺损的效果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向诱导分化特征,并观察其对细胞形态和增殖性能的影响。制备透明质酸水凝胶,检测其生物相容性和抗降解能力。通过构建兔股骨中下段缺损模型,以浓...
赵华国
关键词:股骨缺损动物模型
一种肱骨远端截骨矫形经皮导航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肱骨远端截骨矫形经皮导航装置,包括垂直固定于肱骨远身段上的第一钢针组和垂直固定于肱骨近身段上的第二钢针组,还包括沿肱骨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第一座体设有作为第一钢针组摆动支点的第一支撑件,...
赵华国彭琳瑞许春绒仲肇平马维虎曹进任荣郑华江叶志孟张楠郑艳朱峰徐杏平
后路枕骨髁螺钉进钉点和安全钉道研究
目的:分析后路枕骨髁螺钉进钉点与钉道关系,探讨进钉点和钉道角度安全范围.方法:选择60例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门诊患者上颈椎CT数据,利用MIMICS软件重建C0~C2三维模型,进行模拟置钉,候选进钉点为枕骨...
王扬马维虎李国庆阮超越赵华国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孤立性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不暴露腓总神经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孤立性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例孤立性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40~58岁(平均47岁)。所有患者均通过改良后外侧入路不暴露腓总神经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根据术后即刻X线片所示的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采用DeCoster等分级系统进行评价。随访时通过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复位丢失情况和内固定位置等,并根据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9个月(24~40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周(10~16周)。术后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好6例,中等3例。术后24个月时未见明显关节面复位丢失(〉2mm),未发现明显的膝关节不稳和疼痛、内固定物失效和断裂。术后24个月患肢运动幅度的平均范围为117°(1100~1340)°改良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3分(85—97分)。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可以作为孤立性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刘观燚罗从风赵华国李庆庄云强冯建翔校佰平马维虎徐荣明
关键词:胫骨骨折后外侧入路
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成形与结合伤椎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27例(A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54~68(61.01±5.41)岁;新版AO分型,A3型16例,A4型11例。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25例(B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5~66(59.28±6.12)岁;新版AO分型,A3型1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12.4±2.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2±0.5、1.2±0.2、0.8±0.1,B组分别为5.0±0.6、2.5±0.4、1.3±0.2;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分别为(49.4±6.8)%、(94.5±1.2)%、(94.1±3.7)%,B组分别为(48.2±7.0)%、(94.3±4.1)%、(90.0±2.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20.4±5.2)°、(2.5±1.8)°、(4.4±1.7)°,B组分别为(19.8±6.8)°、(2.4±1.7)°、(7.0±1.2)°。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上述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A组的VAS评分均较B组低(P<0.05);A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1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比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固定更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维持术后伤椎�
蒋伟宇马维虎赵华国胡旭栋陈云琳许楠健阮超越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
早期与延期手法复位对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期手法复位对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411例GartlandⅡ型、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其中205例行早期手法复位后手术治疗,206例行延期手法复位后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数目、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与延期复位组比较,早期复位组能减少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缩短时间,加速术后功能恢复,但术中透视次数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中、重度肘内翻情况。结论早期手法复位后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相比延期手法复位后手术效果更好,可降低骨折切开复位比例;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倪利承张楠赵华国
关键词:手法复位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手术
两种技术修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穿骨隧道缝合固定和锚钉固定修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外侧副韧带复合体(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complex,LCLC)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锚钉固定(锚钉组)、28例采用穿骨隧道缝合固定(穿骨隧道组)修复LCLC。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侧别、受伤至入院时间以及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及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MEPS)、关节活动度、Broberg-Morrey分级。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穿骨隧道组随访时间为(24.43±6.84)个月,锚钉组为(21.55±6.1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4,P=0.132)。X线片复查示,两组冠状突及桡骨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旋转活动度、MEPS评分、Broberg-Morrey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患者均无肘关节再脱位或不稳发生,穿骨隧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28)、锚钉组为27.27%(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3,P=0.121)。结论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时,采用穿骨隧道固定或锚钉固定修复LCLC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景灵勇赵华国刘观燚
关键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冠状突桡骨头
一种人工再生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再生骨的制备方法,特点是具体制备过程为:新鲜骨块脱细胞处理→制备透明质酸水凝胶→制备浓缩骨髓→制备人工再生骨;优点是通过本方法加工得到的人工再生骨可对人体或动物身体上的大段骨缺损进行治疗,且操作简便,...
竺亚斌赵华国金嘉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