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祥永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百脉根
  • 3篇RAC1
  • 2篇蛋白
  • 2篇小G蛋白
  • 2篇结瘤
  • 2篇共生结瘤
  • 2篇大豆
  • 2篇HD-ZIP
  • 1篇豆科
  • 1篇豆科植物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途径
  • 1篇信号转导
  • 1篇原核表达
  • 1篇植物
  • 1篇顺式作用元件
  • 1篇启动子
  • 1篇染色

机构

  • 6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信阳职业技术...

作者

  • 6篇柯丹霞
  • 6篇李祥永
  • 2篇彭昆鹏
  • 1篇张伟
  • 1篇程琳
  • 1篇王磊
  • 1篇熊文真
  • 1篇李小艳
  • 1篇王慧芳
  • 1篇刘永辉
  • 1篇王晓菲
  • 1篇焦珂
  • 1篇王静静
  • 1篇杨明影

传媒

  • 3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豆GmHAT5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百脉根的抗盐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从大豆盐胁迫基因表达谱中筛选并克隆得到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蛋白(HD-Zip)家族基因GmHAT5,将其转化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并进一步探究其抗盐调控机制。【方法】使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GmHAT5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序列结构和蛋白定位等进行预测,同时将大豆GmHAT5蛋白与其他10个物种的同源蛋白进行比对分析,并对GmHAT5在大豆不同器官及盐胁迫下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此外,构建GmHAT5的植物超表达载体,通过对发根农杆菌LBA1334的转化,得到"复合体"百脉根植株,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其进行抗盐表型分析;通过对根癌农杆菌EHA105的转化,获得百脉根的稳定转化株系,并对其进行抗盐表型分析及相关生理指标检测。【结果】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该片段包含1个1 038 bp的ORF,编码345个氨基酸。GmHAT5的理论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39.17 k D和4.63。GmHAT5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与其他HD-Zip家族蛋白一样,属于典型的核蛋白。序列分析表明,GmHAT5包含一个同源异型结构域和一个亮氨酸拉链结构域,属于第I类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蛋白。同源蛋白比对表明其与野生大豆GsHAT5同源性最高。基因表达特性分析表明,GmHAT5在大豆植株的各个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是一个受盐诱导上调表达的HD-Zip类转录因子。发状根转化的结果表明,使用200 mmol·L^(-1) NaCl处理植株7 d后,"复合体"植株生长状态良好,对照组植株叶片明显萎蔫、失绿;不同NaCl浓度处理离体转基因发状根14 d后,对照组较试验组发状根明显干枯、生长受到抑制。稳定转化结果显示,不同盐浓度处理14 d后,转GmHAT5百脉根与两组对照植株相比生长状态更好。相关生理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两组对照相比,转基因百脉根植株中丙二醛含量和相对质膜透性明显降低(P<0.05),而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则�
柯丹霞李祥永王磊程琳刘永辉李小艳王慧芳
关键词:大豆转录因子百脉根耐盐性
结瘤信号途径中相关调控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以模式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为视角,介绍近年来在结瘤信号途径中筛选到的能够与已知关键调控蛋白相互作用的新蛋白,综述了相关新蛋白在共生结瘤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结瘤早期信号转导途径,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柯丹霞李祥永
关键词: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结瘤信号转导
百脉根Rac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百脉根小G蛋白Rac1基因促进共生结瘤过程,但其转录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百脉根Rac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进行了预测,并对该启动子中含有的顺式调控元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克隆了约1.8kb的启动子片段,并构建了GUS融合的重组质粒p1391Z-Rac1Pro.通过百脉根毛根转化法获得转基因毛根,进一步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对Rac1基因在阳性毛根中的表达部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启动子除含有常见的转录调控保守元件TATA-box和CAAT-box外,还含有调控防御和胁迫、激素、光照等信号的应答元件.组织化学染色发现,Rac1基因在接种根瘤菌的根毛、根尖、根瘤原基皮层中表达量较高.
柯丹霞李祥永彭昆鹏韩雅彭
关键词:百脉根小G蛋白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组织化学染色
百脉根Rac1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Rop基因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互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以模式豆科植物百脉根根系cDNA为模板,扩增得到百脉根的1个Rop基因(Rac1),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获得Rac1基因的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优化Rac1蛋白诱导表达条件,亲和吸附法纯化蛋白,制备Rac1多克隆抗体,并应用该抗体检测Rac1过表达转基因植株中Rac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pET28aRac1原核表达载体。(2)Rac1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0.1mmol/L、温度20℃、时间6h,重组蛋白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纯化的Rac1蛋白经SDS-PAGE检测,目的条带大小为25kD左右,且条带清晰、单一无杂带。(3)Western blotting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特异识别其对应的抗原,且效价较高。(4)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毛根转化法获得Rac1过表达植株的阳性毛根,提取阳性毛根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过表达植株中Rac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从翻译水平证实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有效性。该研究制备的Rac1多克隆抗体能够高效特异地检测来源于百脉根体内的Rac1蛋白,这将为进一步开展Rac1在共生信号转导途径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有利工具。
柯丹霞张伟李祥永杨明影于小瑞朱涵雪王晓菲
关键词:百脉根RAC1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百脉根小G蛋白Rac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小G蛋白Rop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的分子开关功能。该实验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百脉根的一个Rop编码基因LjRac1,并对LjRac1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LjRac1基因在百脉根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百脉根接种根瘤菌后LjRac1基因在不同阶段根系中的表达,构建过表达重组质粒,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对LjRac1基因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序列分析显示,LjRac1完整编码区的cDNA序列长度为594bp,编码197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Rop家族保守结构域;同源分析显示,百脉根LjRac1与大豆GmRac1、野大豆GsRac1的一致性最高(94.42%)。(2)LjRac1基因在百脉根的根、茎、叶、根瘤和花中均有表达,且在根和根瘤中的表达水平较高;接种根瘤菌0.5h后,LjRac1基因在根系中的表达量呈显著升高趋势。(3)过表达转基因植株中LjRac1mRNA的表达水平为对照植株的14.3倍,且过表达植株的结瘤数目较对照明显增加。研究认为,LjRac1基因是一个受根瘤菌诱导增强表达的基因,过表达LjRac1基因可以引起植株结瘤数目的增加,说明LjRac1基因可能参与早期结瘤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在根瘤的发育中发挥一定作用。
柯丹霞李祥永王静静焦珂
关键词:百脉根小G蛋白过表达共生结瘤
抗盐基因Gm01g04890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方法,将转录因子HD-Zip家族基因Gm01g04890分别导入测序品种Willimas 82(W82)和小粒豆品种东农50(DN50)两种大豆品种的子叶节中.探讨了种子萌发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条件、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大豆子叶节形成不定芽的影响,优化了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体系.T0代再生植株经草铵膦筛选以及RT-PCR检测,Gm01g04890基因已成功转入并整合于大豆基因组,获得了转Gm01g04890基因的DN50大豆抗性植株.
柯丹霞熊文真彭昆鹏李祥永
关键词:大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