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博士点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卒中
  • 7篇脑卒中
  • 6篇动功
  • 6篇运动功能障碍
  • 6篇针灸
  • 5篇针刺
  • 5篇头针治疗
  • 4篇血性
  • 4篇针灸治疗
  • 4篇中风
  • 4篇缺血
  • 4篇灸治
  • 3篇缺血性中风
  • 3篇卒中后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随机对照试验
  • 2篇随机对照研究
  • 2篇中医
  • 2篇疗效

机构

  • 16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作者

  • 16篇汪军
  • 14篇裴建
  • 8篇傅勤慧
  • 5篇陈宇杰
  • 4篇宋毅
  • 3篇尤晓欣
  • 2篇孙克兴
  • 2篇惠建荣
  • 2篇沈维娜
  • 2篇顾敏珏
  • 1篇戴明
  • 1篇邢春燕
  • 1篇顾悦华
  • 1篇黄奏琴
  • 1篇王延玲
  • 1篇陈笛
  • 1篇董英
  • 1篇程晓磊
  • 1篇吴佶

传媒

  • 2篇中国针灸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华针灸电子...
  • 1篇World ...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评价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针灸作为一种补充或替代治疗,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普遍应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医针灸已在全世界183个国家应用。WHO面向全世界推荐了64种针灸适应证。
汪军陈笛裴建
关键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中枢作用机制运动功能障碍缺血性脑卒中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针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1例被引量:3
2017年
淀粉样变病(amyloidosis)指特殊反应的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并导致所沉积的组织及器官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的疾患[1]。仅累及皮肤者称为皮肤淀粉样变病(cutaneous amyloidosi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PCA)是一种淀粉样蛋白沉积于以往正常的皮肤中,而其他器官均无受累的局限性疾病[3]。淀粉样变苔藓是PCA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4]。
汪军裴建
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
头针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综合近10年来头针在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从头针刺激区的选择、针刺方法、留针时间等方面系统总结头针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现状,归纳针刺治疗规律,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差异,为今后提高针刺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汪军傅勤慧裴建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头针治疗
互动式头针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5
2015年
目的: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利用MINIMIZE分层随机软件,将70例脑卒中后上肢Brunnstrom分级为Ⅲ~Ⅴ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式头针组、传统头针组,每组35例。互动式头针组选取病灶同侧顶颞前斜线中2/5、顶颞后斜线中2/5、顶旁2线作为头针刺激区,且在实施头针治疗的过程中行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头穴刺激区同互动式头针组,但头针治疗与康复训练分开实施,上午进行康复训练,下午行针刺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U-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U-FMA积分、WMFT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互动式头针组治疗后U-FMA积分改善优于传统头针组(P〈0.05),互动式头针组Brunnstrom分级Ⅳ~Ⅴ级患者治疗2个月后WMFT积分、治疗后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传统头针组改善明显(P〈0.05,P〈0.01);但互动式头针组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患者WMFT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的改善与传统头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对Brunnstrom分级Ⅳ~Ⅴ级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优于传统头针,治疗时间越长,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越明显;互动式头针对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与传统头针疗效相当。
汪军裴建崔晓孙克兴倪欢欢周翠侠吴佶黄美季力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陆氏针灸针刺跷脉改善80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陆氏针灸针刺跷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类疾病的针灸疗法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常规康复组各80例。2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组加用陆氏针灸手法针刺阴跷脉(照海等穴)和阳跷脉(申脉等穴)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BBS、FMBS及TIS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针刺治疗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Holden、FMA评分及MWS均较治疗前上升,且针刺治疗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影响脏器功能或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针刺治疗组亦未发生晕针、滞针、严重弯针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用陆氏针灸手法针刺跷脉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促进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宋毅裴建顾敏珏沈维娜汪军傅勤慧陈宇杰
关键词:跷脉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
裴建教授针灸治疗经筋病临床经验
目的:总结裴建教授治疗经筋病的临床经验,提出他对内经治疗经筋病&quot;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quot;理论的理解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用裴建教授治疗经筋病验案两则,一则为臀肌筋膜炎(腰腿痛),一则为急性...
傅勤慧裴建尤晓欣汪军陈宇杰
浮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镇痛作用的时效研究(英文)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浮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痛镇痛效果与镇痛作用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筛选最佳镇痛作用时间周期。方法:收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Ⅰ期)患者120例,均接受浮刺治疗。寻找患者患肩明显压痛点2个,在每一个压痛点的下方80-100 mm处作为浮刺进针部位,进针后采用双手协同行针法,左手在针刺的上方捏拿压痛点周围,右手采用青龙摆尾法,每穴行针3 min,留针30 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120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即刻、治疗后30 min、治疗后1 h、治疗后24 h的镇痛效果进行动态测评。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统计方法对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即刻、治疗后30 min、治疗后1 h、治疗后24 h VAS测评均值分别为:7.483,3.950,4.767,5.917,7.217;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浮刺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痛的镇痛效应在治疗即刻、治疗后30 min差异显著(均P<0.05),治疗后1 h、治疗后24 h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浮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痛的镇痛作用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应不同,随着时间的延长镇痛效应呈递减趋势;镇痛效应在浮刺后即刻达最高峰,镇痛效应最佳持续时间段是浮刺后即刻至浮刺治疗后30 min。
汪军崔晓裴建倪欢欢周翠侠黄春水黄美瞿佩玉董英
关键词:肩痛浮刺VAS评分针刺镇痛
辨阴阳经证电针疗法对社区中风偏瘫患者影响的多中心临床转化应用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观察辨阴阳经证电针治疗社区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辨阴阳经证电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简化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 BI),及修正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的变化情况。结果 1试验期间,两组共脱落8例;最终完成试验者112例,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2组间治疗后比较,FM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改善运动功能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B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比较,mR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改善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阴阳经证电针治疗社区中风偏瘫,疗效满意,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傅勤慧裴建尤晓欣顾悦华陈宇杰宋毅惠建荣周彤程晓磊王延玲汪军
关键词:中风阴证阳证社区康复
头针运动区治疗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评价与脑成像(fMRI)研究
目的:评价针刺头针运动区对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提供循证证据;基于分数低频振幅(fAIFF),利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研究头针运动区治疗对缺血性中风运...
汪军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头针治疗临床疗效脑成像
头针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Brunnstrom分期为Ⅲ—Ⅴ级的70例患者,利用MINIMIZE分层随机软件,随机将脑卒中患者分为互动式头针组(35例)、传统头针组(35例)。互动式头针组选取病灶同侧(肢体偏瘫对侧)顶颞前斜线中2/5、顶颞后斜线中2/5、顶旁2线作为头针刺激区。互动式头针组在实施头针治疗的过程中开展作业治疗,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10min行捻转手法1次。传统头针组头穴刺激区同互动式头针组,头针治疗与作业治疗分开实施。两组头针治疗、作业治疗均每日1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积分的改善情况;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upper-extremity Fugl-Meyer scale,UFMA)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脑卒中患者在SF-36各领域的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互动式头针组在SF-36躯体功能、生理职能领域积分,与传统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FMA积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作业治疗可以全面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互动式头针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方面优于传统头针治疗。
汪军裴建崔晓孙克兴倪欢欢周翠侠吴佶黄美季力
关键词:脑卒中头针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