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

作品数:1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数值模拟分析
  • 4篇值模拟
  • 3篇气升式
  • 3篇气升式环流反...
  • 3篇流体力学
  • 3篇课程
  • 3篇环流反应器
  • 3篇计算流体力学
  • 3篇教学
  • 3篇反应器
  • 3篇高径比
  • 2篇液化残渣
  • 2篇原子
  • 2篇杂原子
  • 2篇溶剂
  • 2篇煤气
  • 2篇煤液化
  • 2篇煤液化残渣
  • 2篇煤制甲醇

机构

  • 17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7篇李鹏
  • 4篇马晓建
  • 3篇曹亦俊
  • 3篇方书起
  • 2篇王训遒
  • 2篇宁卓远
  • 2篇高健
  • 1篇梁政勇
  • 1篇陈俊英
  • 1篇刘江
  • 1篇张婕
  • 1篇张杰
  • 1篇王伟
  • 1篇王伟
  • 1篇李鹏
  • 1篇李鹏
  • 1篇李洪亮
  • 1篇张建立
  • 1篇张磊

传媒

  • 3篇煤炭学报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矿产保护与利...
  • 2篇洁净煤技术
  • 2篇河南化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当代化工
  • 1篇化工设备与管...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07
  • 3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C++语言从积分法中求反应级数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反应级数的确定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目前很多方法能求反应级数。本文直接从反应级数的积分通项公式出发,采用相对误差的平方和最小进行非线性拟合,突破了不同数量级数据之间难以拟合的界限,是拟合上的一个突破。并用C++语言动态分配内存编程求反应级数,包括整数级和小数级。最后用6个例子说明本方法的正确性。
李洪亮张建立李鹏
关键词:反应级数积分法C++语言
低高径比气升式环流反应器Realizable k-ε模型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气升式反应器因其结构简单,有良好的混合传热性能,便于操作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化工、生物化工等行业。本文利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利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重点针对好氧反应的特点,对一种具有低高径比(H/D=1.67)的环流气升式反应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及混合性能进行研究,描述出反应器内气含率和环流液速等参数的详细分布,分析模拟结果,气液速度分布和气含率分布等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证实了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为工业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马晓建李鹏方书起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
煤气化渣残碳的分离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煤气化渣是煤气化产生的固体废渣,主要包括残碳和无机矿物质(SiO_(2),CaO,Al_(2)O_(3)等),煤气化渣的高效处置和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残碳含碳量高,不仅具有相对完整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还具有一定的电催化活性。因此,实现煤气化渣中残碳的高效分离与高值化利用,既是对固废处置与环境保护的积极响应,也是二次资源有效回收与深度利用的重要体现。总结煤气化渣在建筑、土壤改性、锅炉掺烧和高附加值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残碳的分离和高附加值利用;简要总结残碳的化学组成和表面特征,对比粗渣和细渣残碳的反应活性差异;归纳浮选、电选和重选在残碳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相比传统浮选对单一药剂、工艺流程和设备的研究,新型药剂和联合设备的研究显著提高了残碳分离的选择性,但浮选药剂使用量大的问题仍是目前研究重点。残碳因其独特的组成特征和表面性质,在吸附、电磁吸收和电化学方面展现出优良的性能。因此,对残碳的深度脱灰、表面改性、复合应用,不仅有望提升残碳基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领域,也具有长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前景。
乔会左岳屈洁滕道光范桂侠李鹏
关键词:残碳
孔隙结构对褐煤干燥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研究了胜利和昭通褐煤在低温(60~140℃)干燥过程中孔隙结构的演变,计算了2种不同结构褐煤脱水过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_(eff)),讨论了褐煤孔隙结构参数和水分扩散特性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胜利褐煤的孔隙结构以开放的圆柱形孔隙、平行壁状狭缝孔和尖劈型毛细孔为主;而昭通褐煤以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为主。随着干燥时间增加,2种褐煤比表面积均减小,平均孔径变化趋势与孔容变化相反。随着干燥温度升高,2种褐煤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均增大,平均孔径变化趋势与孔容变化相同。关联动力学参数表明,煤样的孔容比及比表面积都与D_(eff)有较好关联度,2种褐煤的孔容比与比表面积呈正相关;水分扩散系数更是与比表面积呈线性关系。胜利褐煤在孔径小于7 nm时孔容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孔径区间介于7~10 nm的孔容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昭通褐煤在孔径小于10 nm的孔容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孔径区间介于10~20 nm的孔容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种褐煤的D_(eff)均受微孔及较小孔径的中孔控制。同时,计算得出低温干燥过程胜利褐煤的活化能(16.95 kJ/mol)低于昭通褐煤(21.84 kJ/mol),这说明相同条件下胜利褐煤脱水所克服的能垒更低。
曲啸洋李鹏周国莉张磊刘盼张婕
关键词:褐煤孔隙结构干燥动力学活化能
煤系锗的赋存与分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锗是典型的稀散金属和战略性金属,我国的煤系含锗矿产资源具有典型的资源优势,但在锗的超常富集和提取方面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概述了煤中锗的分布特征、含量与赋存状态,证明阐述了煤系锗的典型浸出方法,如水冶法、微生物浸出法等从原煤直接浸出锗,以及水浸出法、无机酸浸出法、有机酸浸出法等从粉煤灰中浸出锗,以及煤系浸出液中锗的富集分离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支撑液膜法、离子浮选法等。此外,干馏挥锗法、碱熔—中和法、合金法、AlCl_(3)熔炼法、锌粉还原提锗法等也能实现煤系锗的分离。最后总结分析了锗分离提取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方向。
张致远滕道光曹亦俊曹亦俊
关键词:赋存状态浸出
双环流气升式反应器数值模拟分析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是从鼓泡床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其结构简单并且有良好的混合和传热性能、便于操作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化学工业、生化工程、环境工程等行业。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包括从物料的性质、反应器的操作条件...
马晓建陈俊英李鹏
文献传递
煤沥青/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无纺布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2
2023年
煤沥青碳含量高、缩合芳环含量高、杂质含量低,是制备碳材料的优质碳源。以煤沥青为碳源,聚丙烯腈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煤沥青/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无纺布,是实现煤沥青高值化和清洁化利用的重要途经之一。以等体积丙酮/二硫化碳混合溶剂萃取煤沥青,获得精制煤沥青萃取物,继而与聚丙烯腈混合制备纺丝溶液,在静电纺丝设备上制备前驱体纤维无纺布。前驱体纤维无纺布经预氧化、炭化和活化处理制备煤沥青/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无纺布。采用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不同质量比的前驱体纤维无纺布、碳纤维无纺布的形貌。前驱体纤维无纺布由连续的长丝所构成,呈现出网状结构,表面平滑,说明煤沥青萃取物和聚丙烯腈表现出良好的融合性和可纺性。采用BET测试分析了不同质量比的活性碳纤维无纺布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特征,其中AC-E65表现出最大的孔容量和比表面积(2 541.8 m^(2)/g)。通过循环伏安测试、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研究了煤沥青/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无纺布的电化学性能。煤沥青/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无纺布的双电层电容特性明显,倍率性能和可逆性能优异,循环性能良好,尤其是煤沥青萃取物质量比为70%时,煤沥青/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无纺布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可达到186.3 F/g,循环充放电2 000次比电容保留率为95.2%。因此,以聚丙烯腈为纤维骨架,煤沥青为填充基质,结合静电纺丝法能有效实现煤沥青/聚丙烯腈复合碳纤维无纺布的制备,并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李鹏李鹏周群宗梁政勇
关键词:煤沥青静电纺丝聚丙烯腈电化学性能
煤直接液化残渣中易致癌致畸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2021年
煤液化残渣是煤炭清洁转化的副产物,其成分中含有多种芳香类化合物以及杂原子化合物。利用溶剂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煤液化残渣中的多环芳烃的种类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液化残渣正己烷萃取物中检测到18种芳香族化合物,其中7,12-二甲基苯并[a]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等具有强致癌致畸性。
杨莹杰李鹏
关键词:煤液化残渣溶剂萃取多环芳烃
低高径比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气升式反应器因其结构简单,有良好的混合传热性能,便于操作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化工、生物化工等行业。利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利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重点针对好氧反应的特点,对一种具有低高径比(H/D=1.67)的环流气升式反应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及混合性能进行研究,描述出反应器内气含率和环流液速等参数的详细分布,分析模拟结果,气液速度分布和气含率分布等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证实了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为工业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马晓建李鹏方书起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
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中杂原子结构片段的赋存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煤液化残渣(CLR)是一种典型的煤化工固废。但煤液化残渣中的可溶有机质含量高,且富含缩合芳环结构,又可视为一种宝贵的重质炭资源。基于CLR在有机溶剂中的优良溶解性,选择等体积甲醇/甲苯混合溶剂为萃取剂,采用超声-索氏协同萃取法,实现CLR可溶有机质(CLR-SO)的温和提取,并通过逐级钌离子催化氧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揭示CLR-SO中的杂原子结构单元特征,为其清洁转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在CLR-SO的氧化产物中,含杂原子的酸类化合物中杂原子主要是氧、氮、硫,所构成的官能团有甲氧基、羰基、醚桥键、硝基、氨基、乙腈、吲哚、吩嗪、硫羰基等。此外,还检测到含氮、硫、氟等杂原子的酯类化合物。除了含氧化合物以外,其他杂原子化合物基本从第3级氧化产物中出现。杂原子结构存在于CLR-SO的大分子骨架内部,在氧化过程中,受到周围芳环的电子云保护,优先氧化CLR-SO分子骨架外围的芳环结构。除了酸和酯类化合物,在CLR-SO氧化产物中还检测到其他含杂原子的化合物,主要分布在第3,4级氧化产物中,且在第4级氧化产物中的种类最多。此外还检测到氯、氟等杂原子,以共价键的形式存在于CLR-SO有机质的分子骨架结构中。通过逐级选择性氧化,实现了有机质分子结构的“层层剥离”,获取了更多的结构单元片段,丰富了CLR中的杂原子结构信息。
杨倩倩赵雨晴左岳曹亦俊李鹏
关键词: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