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春杉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建筑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高职
  • 4篇院校
  • 4篇高职院校
  • 2篇哲学
  • 2篇社会
  • 2篇经济学哲学
  • 2篇《1844年...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综合素...
  • 1篇调查问卷
  • 1篇选修
  • 1篇选修课
  • 1篇学生综合素质
  • 1篇育人
  • 1篇育人路径
  • 1篇哲学基础
  • 1篇职业核心能力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中国梦
  • 1篇社会科学

机构

  • 7篇江苏食品药品...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工业职业...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朱春杉
  • 1篇朱冬梅
  • 1篇李婉君
  • 1篇王荣江
  • 1篇查英华

传媒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辽宁师专学报...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品牌
  • 1篇文化创新比较...
  • 1篇中小企业管理...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职院校“中国梦”内涵教育探析
2014年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践行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就把"中国梦"内涵教育如何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目标,以培养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的技能型人才做出阐释。
朱春杉
关键词:高职中国梦
改善大学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高校公共选修课是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进行的研究,对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的建议。
朱冬梅朱春杉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能力的提升探析被引量:1
2015年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是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规划职业发展及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本文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机构的合理设置、职业指导专业化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剖析,并提出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朱春杉
《悉尼协议》框架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11
2020年
构建有效合理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借鉴《悉尼协议》的毕业生要求与职业能力的实质等效的要求,以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为2个一级指标,逐层细化分解为9项二级评价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并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权重,建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
查英华朱春杉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探析被引量:3
2020年
当今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提升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是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该文首先剖析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其次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路径研究。
朱春杉
关键词:高校院校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一门科学”思想内涵探析
2014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为了探求人的自由、解放这个主题而展开的研究,"一门科学"思想是认识马克思理论形成及其科学性的重要的方法论线索和理论支点,其思想内涵包括"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是人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内在统一。
朱春杉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职业核心素养下高职院校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路径被引量:1
2020年
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必备素质。暑期社会实践是高职育人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本文从社会实践融入职业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入手,对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从培养职业核心素养的角度探索暑期社会实践育人路径。
朱春杉李婉君
关键词:暑期社会实践育人路径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统一的哲学基础——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一门科学”的视角
2011年
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的批判改造,从感性实践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角度,实现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重新理解,天才地作出了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在本质上是"一门科学"思想论断。马克思"一门科学"的思想蕴涵着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的理论基础。基于人和自然辩证统一关系基础上的感性及其实践生存论,是实现人的解放、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融共进的逻辑起点与归宿。
朱春杉王荣江
关键词:自然科学感性实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