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军
- 作品数:114 被引量:3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Q值引导LASEK治疗正性Q值近视及散光的视觉质量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在治疗正性Q值的近视散光患者中非球面因子Q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leusis,LASEK)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要求LASEK手术的检测Q值为正的近视和散光患者158眼随机分为两组,接受Q值引导LASEK患者86眼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LASEK的患者72眼为常规组。检测手术前后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值K值(keratometry)、非球面因子Q值(aspherical factor Q)、高阶像差(HOA)、超声角膜测厚、对比敏感度(CS)并且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出现情况。术前所检测的各项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d;1,3,6,12mo随访。结果:术后12mo时两组的UCVA及BCVA无统计学差异,但安全性指数观察组为1.10,常规组为1.07;有效性指数观察组为1.06,常规组为0.99;观察组总HOA为0.45±0.17μm,常规组为0.72±0.25μm,统计学差异显著(t=-8.193,P=0.000);观察组Q值平均为0.41±0.17,常规组为0.77±0.22,存在统计学差异(t=11.377,P=0.028);术后3mo观察组CS基本可以达到术前状态,而常规组术后6mo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在治疗正性Q值患者的近视及散光方面Q值引导的LASEK较常规LASEK更好地保持了角膜的非球面性且安全有效,视觉质量更好。
- 王佼佼张立军张繁友韩茜牟亚男
- 关键词:近视散光角膜磨镶术
- Trans-PRK联合PTK治疗远视伴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 目的 探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laser photothe...
- 靳琳张立军张蕊于春晶张巧思梁巍
- 关键词:PTK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远视
-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的并发症探讨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106例205眼高度近视患者(-7.00D~12.00D)行LASEK后均随诊12m,观察及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中角膜上皮瓣不完整28眼占13.7%;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延迟5眼占2.4%;丝状角膜炎5眼占2.4%;角膜感染1眼占0.5%;角膜雾状混浊(haze)142眼占69.3%,平均(0.81±0.48)级,其中2级以上者11眼占5.4%;术后激素性高眼压3眼占1.5%。术后12m屈光回退>-1.00D23眼占11.2%;散光度增加>1.00D15眼占7.3%;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1行20眼占9.8%。结论LASE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早期的角膜上皮愈合延迟和晚期的严重角膜雾状混浊必须引起重视。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术后随访的完善,合理的用药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 张繁友张立军王丽晶李旭红
- 关键词:激光手术角膜高度近视并发症
-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体睫状沟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术后临床效果观察
- 目的 探讨23G玻璃体切割联合一期人工晶体睫状沟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的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晶状体全脱位患者35例(35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2组,所有患者术前散瞳后...
- 崔丽邹吉新张立军
- 关键词:晶状体全脱位人工晶体
- 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例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报道了Trans-PRK术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2例,详细记述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和诊疗过程。经过及时、确切的诊断和充分的治疗,患者经1~2周的局部联合全身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无角膜瘢痕。
- 吴晓璇于春晶于亮董贺靳琳崔林李文佳张立军
- 关键词: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 康柏西普联合曲安奈德球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 李军祝莹张立军徐少凯于玮沙岩李琦石玲康红姜艳杨嫣
- 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视觉质量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治疗近视散光患者术后的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自愿接受激光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分为2组。A组71例(71眼)患者接受SBK,B组67例(67眼)患者接受常规LASIK。所有患者均取右眼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术前及术后检测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进行视觉质量主观满意度调查问卷等。随诊时间为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结果术前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SBK组平均高阶像差为(0.416±0.067)μm,LASIK组为(0.614±0.098)μm,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22,P=0.001);SBK组对比敏感度术后3~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LASIK组术后6~12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2个月,在明亮及昏暗状态下,SBK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优于LASIK组,其中明亮状态下低、中空间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昏暗状态下低、中、高空间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BK组的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5.8%,LASIK组为89.6%。结论与常规LASIK相比,SBK可减少手术诱导的高阶像差,更快地恢复低、中、高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 张立军张岩蒋华
- 关键词:近视散光角膜磨镶术高阶像差
-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继发角膜上皮下血肿术后角膜上皮修复观察
- 目的:研究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继发角膜上皮下血肿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修复过程。方法:用裂隙灯观察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继发角膜上皮下血肿1例1眼行角膜上皮囊肿切除术,术后1天,1周,1个月角膜上皮的修复。
- 于亮张立军
- 关键词: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 AS-OCT辅助PTK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引起角膜斑翳
- 目的 评价应用Trans-PRK的PTK模式在AS-OCT辅助下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引起角膜斑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真菌性角膜炎17例17眼治愈后形成角膜斑翳6个月无复发,应用AS-OCT评估角膜混浊深度低于1...
- 董贺张立军
- 关键词:PTK真菌性角膜炎角膜斑翳
- 肌肉双楔形切除矫正斜视的定量研究
- 张繁友张立军王丽晶李添天王海波潘玲孙健吴伟姜熔光
- 肌肉边缘切开术近期效果较佳,远期效果不稳定,作者于1995年创造了一种新的术式,暨边缘切开联合部分楔形切除,此术式可以加强手术的矫正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的机会,为了进一步推广此术式,特别是对儿童全麻醉下手术的手术量作出估计...
- 关键词:
- 关键词: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