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
- 作品数:39 被引量:28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1994年
-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春秋两季较高。面瘫属中医“口(口呙)斜”范围,常以针灸治疗为主,笔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按常规局部选穴治疗本病,疗程较长,局部取穴多,常有后遗症状,且时有面瘫方愈,痉挛又起之弊。后改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按时开穴为主,局部少量配穴为辅,治疗本病6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姜华方晓丽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选穴子午流注
- 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清MMP-2、MMP-9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清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模,随机分为5组,每日治疗1次,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及脑组织病理改变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MP-2、MMP-9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循经组、纳甲组一般情况好转,神经功能评分下降,脑梗死范围减小,病理改变减轻,血清MMP-2、MMP-9含量降低(P<0.01),纳甲组降低更明显。结论: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血清MMP-2、MMP-9的含量。
- 商俊芳姜华杨喜云张武德李志东王金海赵敏鲍英存黄春换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 银花退热饮治疗小儿上感发热80例
- 2003年
- 采用自拟银花退热饮治疗小儿上感发热 80例 ,总有效率为 92 .5 %。本方重点在于治疗小儿上感发热“风热型” ,通过临床观察证实本方具有散风清热、解毒消肿之功。
- 姜华王丽霞傅德芳
- 关键词:小儿上感发热
- Th1/Th2细胞转化对多发性硬化的影响及药物免疫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 王满侠李晓玲于春梅张博姜华武国德孙静洁原铂尧张雯静张淑娟
- 该项目通过观察Th1/Th2、Treg细胞的代表因子IFN-γ、IL-35,IL-10、IL-13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急性期、缓解期脑脊液中的表达,以及患者在两个时期的EDSS评分,结果提示IFN-γ、IL-10...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阿托伐他汀钙
- 头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9年
-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干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β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探讨头穴针刺调节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作为正常组,3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及头针组,每组12只。药物组以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100mg·kg^-1·d^-1)腹腔注射,1次/d,共7d;头针组给予双侧“顶颞前斜线”快速透刺治疗,留针20min,1次/d,共7d。分别干预刺前和末次干预结束即刻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神经行为学评分(NS)。以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旁回IL-10、IL-6、IL-1β的表达。结果:与同组干预前比较,药物组与头针组大鼠NDS和NS均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DS和NS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1),海马旁回IL-10、IL-6、IL-1β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头针组大鼠NDS、NS及海马旁回IL-6、IL-1β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头针组IL-10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上调IL-10的表达,抑制IL-6、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头穴针刺调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机制之一。
- 王金海张婷卓李兴兰田亮袁博赵敏张振昶杜小正姜华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体积
- 头穴透刺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取偏瘫侧经穴行传统针刺治疗,试验组取双侧MS6、MS7行透穴治疗,1次/d,共3周。采用Berg量表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试验组:16.24±11.52 vs.33.61±14.10(P<0.01);对照组:16.59±11.87 vs.26.32±15.20(P<0.01)],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33.61±14.10 vs.26.32±15.20(P<0.05)];治疗后2组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试验组:32.27±15.37 vs.62.88±22.43(P<0.01);对照组:30.15±13.68 vs.51.62±22.35(P<0.01)],而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2.88±22.43 vs.51.62±22.35(P<0.05)]。结论:中风早期头穴透刺在促进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平衡功能恢复方面优于传统体针。
- 王金海杜小正赵敏商俊芳秦晓光鲍英存张武德姜华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BERGBI
- 头针治疗缺血性卒中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9
- 2015年
- 目的系统评价头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头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12月30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个RCT,共2 7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头针结合药物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MD=–5.33,95%CI(–6.71,–3.96),P<0.000 01],头针结合常规治疗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MD=–2.11,95%CI(–3.31,–0.91),P=0.000 6]。2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头针明显优于体针[OR=0.27,95%CI(0.14,0.51),P<0.000 1],头针结合药物明显优于单纯药物[OR=0.20,95%CI(0.14,0.29),P<0.000 01],头针结合常规治疗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OR=0.12,95%CI(0.04,0.32),P<0.000 1],但头针与单纯药物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16,95%CI(0.03,0.97),P=0.05]。结论头针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方法,与其他治疗措施联用,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但由于纳入研究存在较大的偏倚风险,证据强度较低,本研究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设计严格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 王金海张星华杜小正赵敏鲍英存商俊芳姜华袁博田亮朱博雯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 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血清中sIL-2R和sICAM-1表达及临床研究
- 王满侠张振昶张建强柏希山黄守先姜华武国德秦敏刘利宁郭佳
- 本课题研究结果来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参与了颅内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颅内感染患者二者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但是它们增加的程度各异,而且随着病...
- 关键词:
- 关键词:颅内感染脑脊液细胞间粘附分子
- 头穴透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酸感受离子通道1a、2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 1区神经细胞膜酸感受离子通道(ASIC)1a、2b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头针组和阿米洛利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头针组于双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行快速捻转透刺治疗,1次/d,共7d;阿米洛利组以阿米洛利溶液(5mL/kg,0.045mg/mL)灌胃,2次/d,共7d。于造模成功后1h及干预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干预结束后处死大鼠,快速分离海马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 1区神经细胞膜ASIC 1a、ASIC 2b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内Ca2+浓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P<0.01),海马CA 1区神经细胞膜ASIC 1a和ASIC 2b表达显著增高(P<0.01),神经细胞内Ca2+浓度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和阿米洛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P<0.05),且头针组优于阿米洛利组(P<0.05);头针组和阿米洛利组大鼠海马CA 1区神经细胞膜ASIC 1a和ASIC 2b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下调神经元细胞膜ASIC1a、ASIC 2b表达,进而降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浓度,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 田亮王金海赵敏鲍英存商俊芳鄢琦张振昶杜小正姜华孙润洁袁博张星华张婷卓李兴兰
- 关键词:海马CA钙离子浓度
- 姜华教授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被引量:1
- 2016年
- 姜华主任医师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从子午流注纳甲法学术思想渊源、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思想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作用机理四个方面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
- 杨喜云龚海军赵雯姜华
- 关键词:子午流注纳甲法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